第三章《全面圍堵——好萊塢如何試圖殺死錄影帶》
第一節:錄影帶大戰首部曲:Betamax 必須死
✺ 第三章葉郎引言
1960 年代美國青年帶起反文化運動之後沒幾年,好萊塢從創作、製片到片廠經營端也陸續出現了一批打破規則的年輕人,劇烈地改造整個產業的面貌。 33 歲就被 MCA 集團創辦人任命為總裁的 Lew Wasserman,1971 年拔擢了 37 歲的門徒 Sidney Sheinberg 擔任他總裁職務的接班人。一手主導 MCA 併購 Universal Studios 的 Sheinberg 隨後收了另一個名聲更顯赫的門徒:年僅20歲 Steven Spielberg 因為一支學生短片嶄露頭角,被 Sheinberg 延攬至 Universal 開始他的導演生涯 。
Sidney Sheinberg 給他的門徒 Steven Spielberg 的口頭承諾迄今仍是好萊塢口耳相傳的經典故事,他說:「你大紅大紫的時候將會有數不清的人圍繞著你。然而即便你不盡如意的時候我仍會繼續守候在你身邊」。直到今天 Sidney Sheinberg 都已經過世 2 年,而他的門徒 Steven Spielberg 則已在好萊塢各片廠走了一圈(甚至創辦過自己的片廠 Dreamworks), Universal 片廠裡頭的 Amblin 辦公室仍永遠保留了一張 Steven Spielberg 的辦公桌。
珍惜人才的 Sidney Sheinberg 卻不是這麼對待剛剛出道的年輕影視產品——錄影帶。
1976年以他為首的好萊塢片廠經營者們展開了一場長達9年的聯合圍捕行動,目標是要將錄影帶趕出美國,讓這個日本產品永遠無法在這塊夢想之地落地生根......
1976年9月 MCA 總裁 Sidney Sheinberg 桌上的待辦公文之中,出現了一封即將改寫電影史的信件。信裡頭提到了一個他當時還很陌生但接下來幾年會讓他和整個好萊塢通通被攪進去的新科技名詞。
The name is Betamax, Sony … Betamax.
美國家電之死和日本家電崛起
1975年 Sony 發表了最早的家用錄影系統 Betamax。不過嚴格說 Sony 並沒有「發明」錄影機。
所有靈光一現的革命性進展都是站在前人積累的成果之上發生的。磁帶技術在此之前已經存在超過數十年,而Sony 對於磁帶錄影系統的貢獻是最後一道關卡的優化改良。
一直以來廣播電視產業都在尋找更便利的錄影、重播和保存之用的專業工具。磁帶錄影系統發明之前,電視台為了服務像美國這樣幅員廣大、橫跨多個時區的國家,必須使用令人難以置信的土法煉鋼方式滿足跨時區需求:他們在美國東岸電視直播時,使用 16 厘米攝影機對著收到直播節目訊號的電視機翻拍畫面,以便在三個小時後重播一模一樣的節目給美國西岸觀眾看。
因此推動錄影帶技術研發的最主要動力其實是「省錢」。光對著電視機翻拍,美國電視台一年下來就要消耗超過 5 億英尺底片。為了幫助電視台省下底片這個笨重又昂貴的耗材,1950 年代之後美國企業爭相投入研發 VTR(Video Tape Recorder)磁帶錄影機系統。最後成功達陣並獲得電視台普遍採用的 VTR 系統 Ampex VR-1000 系統不僅重量高達 400 公斤,售價超過 5 萬美金。而整套設備採用的開放式磁帶操作方式也只能提供受過專業訓練的專業人士上手操作。
美國人當然知道 VTR 必須減重、壓縮成本並且簡化操作方式才有機會從專業工具走向大眾市場。但最後這個關鍵環節被日本人搶先完成了。
戰後美國人原本在全世界橫著走路,但曾經不可一世的美國電器產業卻在接下來二、三十年內快速跌下神壇,將市場優勢地位拱手讓給二戰戰敗國——日本。許多美國電器龍頭,例如實力橫跨多個業種的美國電視機產業龍頭 RCA,都在1970、1980年代前後開始分崩離析。
美國消費電子工業走向死亡的同時,承接電視機大國地位的日本則在 1970 年代之後快速崛起。戰後的財閥管制法令逐漸鬆綁之後,包含 Sony 在內的日本企開始將各種消費電子產品大量送進美國和世界各國家庭裡。原本美國人家客廳裡的美國電視機也慢慢換成日本電視機(稍後還有來自韓國、台灣的電視機登堂入室)。
雖然改變世界的 Walkman 還要好幾年之後才會推出,不過這時候的 Sony 已經是電器微型化的技術專家。先前替他們他們的電器王朝打下基礎的產品——錄音機,正是把廣播電台用的磁帶錄音系統微型化改良而來的代表作。 而他們的家用錄影系統 Betamax 則改良自他們更早之前推出且廣受電視業歡迎的專業用 VTR 系統 U-matic ,再進一步微型化而來。
Sony 深知 Betamax 這個硬體產品最重要的市場將是娛樂文化大國——美國。因此 Betamax 降生於日出之國後,不到幾個月之內隨即搭上越洋的船班朝著美國本土前進......
德古拉伯爵的大夜班神器
在 Betamax 的美國電視廣告當中,剛剛下班回家的吸血鬼德古拉本人正在向觀眾解釋:
「如果你跟我一樣是個夜班工作者,就會對於錯過電視上所有好看的節目而感到同樣困擾。有了可以接到電視機上的 Sony Betamax,從此以後我再也不會錯過任何好節目。只要我不在家的時候,Betamax 就會自動幫我錄下喜愛的節目,等我下班回家再重播節目給我看。」
紐約著名的 4A 廣告公司 DDB 幫 Betamax 的這個功能取了一個科幻意味十足的行銷名詞:「 Time Shifting 時間平移」。
另一個廣告文案中還一口氣把美國當時最紅的兩齣電視推理劇都拖下水:「現在你一邊看《Kojak 神探科杰克》的同時,也不會錯過《Columbo 神探可倫坡》了!」
《神探可倫坡》和《神探科杰克》這兩個節目出自同一個製作單位,卻在每週日晚上九點在 CBS 和 NBC 兩個電視台同時播出,因此美國觀眾永遠只能選擇信仰其中一個神探,忍痛捨棄另外一個節目。廣告公司以為製作公司應該會非常樂見錄影機這個新發明使他們得到更多觀眾,因此寫了一封口吻謙卑有禮的信件希望製作公司同意他們在廣告中提到這兩個節目。而這家製片公司正好是隸屬 MCA 集團旗下的 Universal Studios 。
附帶一提《神探可倫坡》的首集導演是剛剛被 MCA 總裁 Sidney Sheinberg 挖掘的新人 Steven Spielberg。
這封信送達收件人後的幾年之內,包含 Universal Studios 在內好萊塢各片廠的律師會各自編撰出洋洋灑灑的反盜版萬言書,痛陳 Betamax 錄影機提供的拷貝功能是罪不可赦的幫助犯。不過讓 MCA 總裁 Sidney Sheinberg 在拆信的瞬間頭皮發麻的真正事由,並不是盜版。
Sidney Sheinberg 是當時好萊塢最意氣風發的專業經理人。他掌舵的 MCA 曾是整個星球上規模最大的經紀公司,同時兼營出版、唱片(也就是日後我們熟悉的 Universal Music 環球音樂)、電視和電影的製作發行(也就是我們現在熟悉的 Universal Pictures)。這時候他和他的師父 Lew Wasserman 正忙著起用 George Lucas (1973年的《American Graffiti 美國風情畫》)、Steven Spielberg(1975年的《Jaws 大白鯊》)等年輕創作者徹底顛覆好萊塢的遊戲規則 。
Sidney Sheinberg 早已預見家庭娛樂市場的潛力,認為終有一天電影的最大市場會在客廳而非電影院裡。 MCA 因此早就連續投入數百萬美元研發費用,跟這時候還沒有完全衰敗的 RCA 共同競爭雷射影音光碟的技術研發。
雖然光碟片不論畫質、成本、保存年限都比錄影帶/錄影機更有競爭力,而且不具有好萊塢害怕的錄影拷貝的功能,然而不妙的是 MCA 這套名為 Disco-Vision 的雷射影音光碟系統根本還沒有準備好上市。內容行業起家的 MCA 不像 RCA 有自己的硬體部門可以投入生產機器,因此他們還必須要說服其他硬體廠商一起來生產光碟播放器,才有機會讓這個新的規格成為世界主流。
半路殺出不只可以放影還具有拷貝機能的 Betamax 錄影機將會扼殺 Disco-Vision 的生路。 MCA 總裁 Sidney Sheinberg 闔上信的一剎那立刻知道他必須做什麼:
Betamax 必須死。
突襲盛田昭夫的第二隻手
收到廣告公司來信的一個星期之後,MCA 總裁 Sidney Sheinberg 組織了一場鴻門宴。
他帶著師父兼 MCA 董事長 Lew Wasserman 移駕紐約拜訪 Sony 的美國分公司,並在會後的晚宴之中當面向 Sony 的社長盛田昭夫和 Sony 美國分公司總裁 Harvey Schein 提出合作的要約:
請求 Sony 加入 Disco-Vision 光碟播放器的生產。
盛田昭夫明知跳下去生產 Disco-Vision 播放器將會影響自家產品 Betamax 的市場機會,然而他基於善意互信仍明確承諾美國人說 Sony 會認真評估加入 Disco-Vision 陣營。
讓盛田昭夫措手不及的是這兩位美國客人緊接著丟上桌的議題:
他們拿出律師事先準備好的文件,警告盛田昭夫說 Betamax 的使用和生產製造都構成侵權行為,並出言恫嚇說如果 Sony 不立刻懸崖勒馬的話將會被 MCA 告上法庭。
記者 James Lardner 在1987年出版的《Fast Forward: Hollywood, the Japanese, and the Onslaught of the VCR》一書中,透過當事人訪談還原了這場好萊塢鴻門宴的真實過程:
「日本人的商場文化是當我們跟你握手的時候,絕對不會在同一時間用另外一隻手襲擊你」盛田昭夫耐著性子當面告訴美國人說他絕對無法跟 MCA 一邊談合作、一邊打官司。另一方面他也強調錄影帶只是在替未來將更成熟的技術——影音光碟開路,絕對不會殺死光碟的市場機會。
盛田昭夫已經是那個世代的日本企業領導人中最國際化、最頻繁跟外國人往來的社長。但紐約的這一夜他誤判了同桌兩位美國人的好訟程度,即便晚宴結束之後,他仍一再跟下屬拍胸脯保證說他相信 MCA 絕不會動用司法手段來威脅自己的合作夥伴。
1976年11月11日週四下午,MCA 以旗下的製片廠 Universal Studios 的名義,偕同另外一個同意聯名提告的好萊塢片廠 Disney,正式在洛杉磯法院遞狀控告 Sony 和 Sony 僱用的紐約廣告公司 DDB。Sony 美國分公司總裁 Harvey Schein 經過幾個小時馬拉松會議的沙盤推演,正式在日本時間週六清晨打電話向才剛起床的 Sony 社長盛田昭夫正式報告這個如同珍珠港事變一般的消息。
Harvey Schein 回顧電話那端他家社長的反應:
「他(盛田昭夫)似乎在電話的那一頭陷入哽咽失語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