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越做越大越國際化之下,不少本土型的企業不敵這些資本雄厚,量大價低的競爭。台灣唱片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至今您能數出多少家台灣本土唱片公司? 以前台灣陣容最龐大的兩家飛碟與滾石,也僅剩滾石,而滾石還是大幅縮水後才夾縫求生。更遑論在數位串流平台興起後,唱片公司的位置,感覺有些微妙的邊緣化。畢竟數位平台也可以個人名義單曲上架,只是少了宣傳奧援,但還是可以拍MV上影音平台自我宣傳,總之也不一定要透過唱片公司來作為發行管道。所以不僅本土唱片公司式微,或者轉型為經紀為主,活動辦理為輔的那類公司,國際來台的一些唱片體系分公司,也沒賺到多少便宜。
但台灣目前屹立著的唱片公司裡,還是有一家屬於「非常神奇」的存在,不走主流市場,幾乎出版純音樂唱片,卻能在時代考驗中存活至今,這便是風潮唱片。
成立於1988年,由楊錦聰先生與當時唐山樂集老闆創辦,前身是「音樂中國出版社」,後更名為風潮唱片。一年內推出六張佛教音樂,走的不是一般通路販售,而是在佛具文物店販售。90年代起,培養出自己的行銷業務團隊,同時據點擴散至茶藝館、飯店、書店,以設立試聽機的方式,強調「聽了喜歡再買」的概念,還有性靈身心平衡的音樂,逐漸鋪出一條銷售管道。91年於台北成立實體店面,所有風潮音樂出版及代理產品在此都可以拆封試聽。雖然這樣的方式對於提高銷售沒有多大幫助,但對於培養死忠顧客卻大有助益。這一年風潮也開始將自己的產品推往世界好幾國家,同時也代理不少音樂進來。93年一套台灣原住民音樂錄音,不但到法國坎城世界唱片大展參展,還獲得台灣出版金鼎獎肯定。風潮唱片的音樂庫非常豐富,除了新世紀樂風的心靈音樂、冥想系列、佛教(藏樂)系列、其實還有少數民族音樂系列、台灣原住民音樂系列、世界音樂系列、台灣音樂演奏家系列、還有曾經讓他們銷售額飆高的大自然音樂系列。
風潮的唱片這些年在世界各個音樂獎項屢屢獲獎,在唱片銷售已經無限下滑的此時,他們早已預見並逐步轉型,將唱片與各類身心靈工作坊綑綁,或者將唱片作為禮品的概念包裝,也開啟數位訂閱服務,成立至今33年,依然持續推出優質的好音樂。
風潮唱片應該也是我架上為數不少的一個CD群,原因是由於99年風潮也在高雄設立了實體店,而這實體店就在我居所附近,往往下班就跑去聽音樂。由於店內一般暢銷的專輯都會先拆封給顧客試聽,但我就是專找一些少數民族音樂或者奇怪沒聽過的想試聽,店員也毫不遲疑地從架上拿了就拆給我聽,聽了不少也就不好意思不買。混久了甚至記得店員名字叫阿雅,每回見到我去店裡就主動的挑了一些我可能感興趣的唱片拿過來,讓我一張張聽逐一篩選自己喜愛的。乃至於後來實體店要收,我們還真有些感傷。至今風潮的音樂還是陪伴著我,特別喜愛的是黃慧音的「天女唱誦」系列,但大自然系列也很喜歡,因為這系列收羅了許多台灣生物的叫聲,非常用心所以很珍貴。
風潮唱片推出過很多關於台灣這塊土地的音樂紀錄,當然這些製作勞心費力,也是為了保存下台灣的文化紀錄,衷心希望大家能多多支持這不容易的本土唱片,使其能存活得更長遠,能保留更多的台灣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