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含蓋2、3、4章,我會按書的標題順序寫心得,另外加入我的想法:
Ch2找到你的為什麼
真正重要的不是錢,而是以對的方式生活,錢只是讓你達到這個目標的工具而已。
我們對金錢的態度應該先定義出「未來你要的生活方式」,然後如何用「夠用的錢」達成這個目的。當被問到要準備多少退休金的時後,我們可以說出個具體的數字,比如「每個月有三萬可以花」,只要我們先勾勒出未來生活的細節,我們就可以決定要如何量化它。
財務自由的真正意義
作者訪問了幾位部落客後,他們對於財務自由後的答案幾乎都不需要花什麼錢,大多數都只想好好享受生活,與家人在一起、去住在森林木屋等。有些人則是在經歷了某些事情後,才突然「覺醒」並作出改變,比如以前愛亂花錢,在經歷意外後才覺得存錢的重要;或是過去用瘋狂購物舒壓,後來才發現反而愈陷愈深。
財務自由不是要累積很多錢才能,而是具體說出「我每年花費 X 元」,並依此計算出目標值後,就能一步一步前進。
財務自由的意義在於,衡量你理想生活所需的資產
關鍵不在你「賺」多少錢,而是你「花」多少錢。你可以想要住千萬豪宅、開BMW,每隔幾年就換車,常常出國旅行,當然沒問題,只是你需要比較多的資產在手才能談退休。你也可以選擇搬去安靜又便宜的區域、參加固定聚會、每年出國旅行,那麼你就不用準備那麼多資產,就可退休。
幸福人生的財務富力學
財務自由代表擁有彈性,也代表你有自由選擇有意義的工作,而非為了溫飽才工作。它也是一個表護傘,萬一哪天公司突遭變故而失去工作,我們也不懼怕,因為你的投資帳戶將能應供你的所需。以下是社群中幾位成功人士解釋自己追尋財務自由的「原因」。
我們不是為了想辭職而辭職。我們想改變的是生活方式,因為當時的生活實在太疲勞,也不可能長久。
一開始大家在追尋財務自由的時後,一切還很抽象模糊…但對現在的我而言,一切都很自然了,我已經退休三年…我們的生活以工業時代的人的標準來說,已經是億萬富翁了。當然我們不是真的億萬富翁,但是我們每天都有自由與彈性,能思考自己想幹麼。
財務自由讓我擁有很多。基本上它讓我能盡情選擇自己未來想過的生活。
Ch3致富心態
史丹佛大學心理學家卡蘿曾論述兩種心態,定型心態的人認為成功來自自身能力,擁有成長心態的人則認為成功來自不斷學習、個人發展與恒毅力。前者懼怕失敗,會避免挑戰來隱藏自己的不安全感,後者敢於挑戰、創新,並從失敗中學習。選擇財務自由的人,多半擁有成長心態。
成為終身學習者
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持續學習,善用時間看 Youtube 或聽有聲書、podcast,參與讀書會或定期的聚會活動亦能增加業務、溝通與談判技巧,如果你每天需要花時間通勤,戴上耳機聽聽有聲書或 podcast,下班後在距離睡覺前可以花點時間看財經新聞或者檢視自己的財務狀況。
迎向成功的關鍵選擇
我們所作的任何微小的改變都能產生 1 + 1 2 的果效,就像贏得比賽的運動員需要有好的裝備、完善的營養補給、創新的方法練習、良好的睡眠等因素互相影響著。又好比說我們想提高儲蓄率,這邊省一當、那邊省一點,最後就能發現許多都能刪掉,儲蓄率自然提高。
人生最重要的投資
投資自己絕對是我們一生最正確的決定,但也要適度休息,平時我會看 Netflix 或 Disney+ ,此外我還會實際投資它們的股票,講到美股,為什麼我沒有早一點開始呢 :(
Ch4成為價值主義者
先給大家一個數據,你可以從這個
各國儲蓄率列表中看出,中國(No.2)與台灣(No.7)的儲蓄率都遠高於美國(No.91),我也曾用政府開放資料集用程式抓台灣歷年來的各縣市的儲蓄率來分析,發現有個有趣的現象,所得高的反而儲蓄率不高,是不是拿鐵因子太多呢 ? 回到正題,這裡點出幾個重點:
- 儲蓄率愈高,達到財務自由的年數愈少(快)
- 財務自由的定義:投資性資產達年支出 25 倍(4%法則)
你每年花的1,000元背後代表25,000元的投資組合(25,000 x 4% = 1,000),相對的,年消費減少 1,000元代表的是達成財務自由所需的財富減少 25,000元。
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先生說過:「你賺的 1 塊錢不是你的錢,你存的 1 塊錢才是你的錢」
請別勿會,提高儲蓄率並不是要你過得很節省,或降低生活品質,只要檢視一下你的支出,先將不必要的花費調整,就能達到立竿見影之效。
要提高儲蓄率,我們還可以透過開源(含提高投報率)、節流的方式,但前者需要時間,因此我們可從節流開始,盡力改善消費習慣。
有三種方式可加速達到財務自由:
- 花更少
- 賺更多
- 投資得更好
「微 FIRE」vs 「豐 FIRE」的儲蓄心法
錢鬍子先生在敗務自由社群裡廣受歡迎,他認為要提早退休所需家庭預算為每年75萬元(均將美元以匯率30轉換成台幣,下同),但極速退休部落格主則很早就靠著每年只花不到30萬元而宣告退休。金融導師網站的 Todd 將這種現象分成「微(Lean) FIRE」,指的是透過降低支出來加速財務自由,但這並非適合每個人;相反地,他推廣「豐(Fat) FIRE」,著重在「賺更多」,比如提高職場身價、運用槓桿投資、調整股債比重等。
註:股票抽籤、員工選擇權、員工認股、借錢投資也都屬「賺更多」
好好談錢的溝通學
另一伴的支持也是成功的關鍵之一,這需要對話。
金錢心理學
知足常樂並不代表要過得很節儉,每個人對於物質與生活的看法不一,但終究你會發現知足與快樂才是人生目標。另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錢買不到幸福」,真的是這樣嗎? 傑夫醫師介紹了一個〈財富的邊際效益〉概念,你花的第一筆錢可以為你帶來最多的幸福感,隨著錢越花越多,累積的幸福感卻沒有相對增加。網購正好可以解釋這個現象(在此我沒用書中的例子),當你在 PCHome 看到一個保溫杯很漂亮,買了之後會帶給你幸福感,因為你喜歡它且用得到,隔天你又看到另一個不同花紋的,又再買了一個,再另一天你又再買一個…最後你會發現你根本用不到這麼多,而且還產生浪費的罪責感。
另一現象是當收入愈高,往往花費也提升。以前不敢買的東西,一旦有能力負擔後,便會止不住衝動,有時是一種跟風現象,看到別人有,我也想要擁有。
當個價值主義者,以符合自己價值觀的方式運用金錢與時間,我們不用活成他人的樣子,如果這個花費無法帶來幸福,那就把錢省下來,用在別的地方上。
行動
- 思考一下什麼是能讓你快樂的事?
- 你想持續學習什麼方面的知識?
- 你能算出你的儲蓄率嗎?
- 你是否知道每一分錢都花到哪去了? 如果不知道,那請開始學習一種記帳方式
本書每章後面都有一些行動步驟,我會挑出幾個重要的,這些思考與行動是對我們很有幫助,它讓你知道問題所在,如果你無法清楚你的儲蓄率與現金流向,那麼請設法將這個情況修復。
後記
如果你的儲蓄率只有10%,請讓它提高至20%,設法提昇儲蓄率並非要你捨棄什麼,而是減少不必要的花費。我以前早餐會買一杯25元的咖啡牛奶,中午會喝一杯 25 ~ 50元的飲料,但現在早餐我自己泡三合一咖啡包,成本只需 5 元(好市多特價時購買),飲料不喝了,改泡三合一咖啡,原本每日花 50 ~ 75 元的項目現在只要 10 元就解決,而且我還很開心。
你可以給列出幾個年度目標並將它的關鍵指標量化出來,比如:
- 目標1:2022年底美股帳戶擁有 1 萬美元的 ETF 資產
- 目標2:台幣被動收入增加 10 萬
- 目標3:整體投資帳戶規模增加 100 萬
- 目標4:儲蓄率 50%
將目標 1 的關鍵指標量化出來,舉個例子:
- 目標:2022年底美股帳戶擁有 1 萬美元的 ETF 資產
- 如何:每個月持續扣款 AAA 與 BBB 兩檔 ETF
- 來源:XX 銀行的月配息
這個跟我們在公司採用 OKR 目標關鍵成果的方式其實雷同,你有個目標,並且具體指出你要如何達成它。
明天我們會接著分享第 5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