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會說水瓶座是一群博愛的人,他們確實對人相當有包容度,但同時也是最沒容忍度的;一方面在他們眼中的「人」都相當的不同,但事實上也沒有什麼差異,差不多就是他們對「人類」的認知。
在我眼中這些不同的人為什麼在長大之後都有一致性,我想都是來源於那些,看似「合理」的人生的選擇,這個階段的人應該要完成什麼事、做到什麼事情才會讓自己看得起自己,讓別人也看得起我的一種感覺。
2 多多認識,可能在將來也能幫彼此一把。
這真的是我聽過最唬爛沒有之一。
我有遇過身邊的人對「人脈」這種現象很不以為然,當然我也是如此;不是因為不稀罕這件事,是我不認為「人脈」的經營會優先於自然發展「人際關係」。
就好像我今天跟一個人相處,我可以只是因為「我爽」就好,不是因為這個人身上有什麼樣的利益可以「交換」,就是別人並不是一個有什麼樣價值的物品。
以前我身邊有一位同學,在活動期間並沒有與某 A 同學相當熟識,卻在幾個月後的互動中,因為聽聞 A 在某單位工作,希望幫他的朋友安排一個位子打工。
A 將這件事說與我聽的時候,我對這位同學的行徑感到相當不可思議 (的厚臉皮) 但同時也不覺得意外,因為他身邊相處的人大多都是這樣的:我認識你嘛,所以大家互相幫忙應該是沒什麼。
我以前讀師大的時候也是這種相當討厭的人,後來才明白,其實人脈完全不取決於我認識過多少人,而是有多少人有意願認識我。
就像我在高中班上相當惹人討厭,他們不會因為和我同班過就覺得我為什麼要做「陳建宏」的人脈?
是不是聽起來就挺莫名其妙。
所以,後來不管是工作還是重考後的生活,我在面對這些聽起來看似很有道理的話當中,就會時常反思咀嚼到底有沒有用?我的生活沒有這些話就不行了嗎?
完全是可以的,可以不理會這些東西。
但為什麼生活會常常過著過著,就長成和別人沒有相差太多的樣子?還是說我們對於生活的期望只會因為時間的流逝在減少,這真的是我們從前對自己將來期盼的模樣,然後被現實磨滅後應得的結果嗎?
比起以前是懵懂無知的自己,難道不忙碌起來,是一種罪過嗎?
我們都說要找到自己,又真的給了自己充足的時間了嗎?
思想的完備?
這件事相當困難,但我也會努力去靠近,只是選擇了寫文章的方式而已。
上半部,我看起來是比較反對忙碌,事實上是反對理由不充分的忙碌,畢竟有這麼多理所當然的東西,都是誰的「理」呢?
這裡的「想做」就是另一個想法,如果我今天做一件事只是為了減輕我對未來的焦慮,我會優先和緩一下自己,覺得這是大可不必的事。
因為我知道我給自己思考的時間很少,特別是覺得有點恐慌的時候,這種時候特別容易下錯決定,即便這個決定是看起來很普羅大眾的,比如說看似很合理:讀了高中就是一定要考大學。
真的嗎?
很顯然在你讀了我的文章之後應該也會忍不住想說:好像賺大錢的人也不一定非要讀過什麼好書才能辦到。
所以我在開始一件事情前,想的時間會比一般人久很多,有時候還會被質疑行動力不是太好;其實我只是在反覆回想,這個決定是我真心的嗎?我應該不是因為一直在考量未來的事才要做的吧?這樣的感覺。
而且我會努力壓抑腦袋的聲音,因為人的大腦真的講不出什麼好話。
就好像今天每個人都有想開始一件事的衝動和契機,後來為什麼不了?新年新希望常常撐不到三個月就銷聲匿跡了?
很多時候我們會直覺以為是自己行動力不足造成,或者給自己一句「我就懶」,但更多時候我只會覺得就是精力用錯地方。
好像不趕快去開展一件事就有罪過。
這個就要仔細去分一下:我很焦慮嗎?我做與不做有什麼關係?我能在付出的過程就能感到快樂,而不是因為預見結果嗎?
同樣的例子,明明我知道人生的系列文章,一定會有不明白其所以然,認為我「憑什麼」的人質疑我的內容和品質。
那寫文本身代表什麼?是我一定要得到一定的身分地位嗎?顯然是不這麼必要,至少在我這個年紀,不太需要追求就是了。
或者不累積一些東西可以嗎?可以啊,社會上很多我們不喜歡的大人也是過的好像不怎麼有關係的啊。
所以為什麼還在持續寫文章呢?
我在自我對話;我在靠近我認為的生活的樣子;我不要別人告訴我應該要做什麼樣的事才是對的;我也不要別人來指導「生活」應該要寫什麼樣的文章。
其實只需要這樣,就是在等待投契的人來與自己交流而已;只要我從不對別人的生活投以羨慕的眼光,就不這麼容易被困住了。
不一樣,反而可以做的更多
你已經讀到文末了。
今天會有這些內容,是因為我很在乎「窮忙」的問題,我們一路走來看過多少窮忙的人?
就是明明希望自己的努力有產值,最好是能隨心所欲的報價,最高興的境界不就是,慣老闆看不上我們的價值,卻還能被適合自己的公司給接收去嗎?
為什麼要讓自己委屈在一個飯碗裡,還是別人所謂的「安穩」。
或者說,以現代人的生活來看,怎麼樣才能求得安穩?就算只是紙上談兵,我們也會清楚知道只有一項技能在身上是不夠的,何況還是個還沒走出台灣小島就普遍重複的東西。
如果今天我們的目標是要追求有錢,可以過上更好品質的生活,那什麼樣的概念才可以幫助到我們?
我想,應該是全然明白並承擔「物以稀為貴」的勇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