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3/0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關於自動規模化的迷思

雲端的時代中,我們可以利用 Auto Scaling(自動規模化)的方式來自動的增加或者減少伺服器的數量。也因此很多人會認為這是一個針對「大流量」的機制,也會把它當作一個解決「突發狀況」的解決方案,然而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

預算管理

實際上 Auto Scaling 是一種「預算管理」的工具,我們並不能用來解決突然暴增的大流量狀況。
如果有看過設定的面板,會發現大多會採取「臨界值」的方式來處理,像是 CPU(中央處理器)的使用率達到 60% 的時候,在五分鐘內沒有恢復,那麼就增加一台伺服器並且在 30 分鐘後再次檢查。
像這樣的設定,我們透過自動增加一台伺服器去分攤掉運算來緩解「增加的使用量」的情況,利用這樣的特性我們就可以在「尖峰時段」自動的增加機器一兩個小時,等到使用者減少了再減少到維持網站運作的最低數量。
然而,像這樣的運作模式看似可以解決「突發大流量」的狀況,現實層面上更多的是「來不及反應」更多。

瞬間流量問題

Auto Scaling 之所以能做到預算管理,是因為可以根據最近一段時間的「用量」去反映出適合的伺服器數量,然而在「瞬間暴增」的狀況下,只會看到異常的數字,是無法正確反映出瞬間流量的狀況。
這也是為什麼各大企業依然會有 SRE(Site Reliability Engineering,網站穩定性工程)這樣的職位存在,遇到這樣的狀況是要依靠適當的監控機制,由人工的方式來「判斷」調整。
這是因為 Auto Scaling 依然會有「最大值」的限制存在,這也反映著預算的範圍,同時在對應瞬間流量的問題時,我們還需要區分「可預期」和「不可預期」的情況,如果是前者那們勢必會先做好準備,讓使用者完全感受不到卡頓。如果是後者,那麼就是一間公司平常在危機處理、系統架構設計是否完善的考驗,如果都能夠對應,那麼即使是非預期的瞬間流量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沒有萬能的工具

程式本身還是自動化的手段之一,並不存在一種萬用的做法。即使我們的預算無上限可以無限的 Auto Scaling 好了,也還是會遇到「瓶頸」的問題。
舉例來說,資料庫通常是很難擴充的,一但要可以擴充必定會放棄某些優點(例如,區塊鏈儲存是很慢的)在這種狀況下,即使我們可以無限的擴充網站的節點,最後也會讓資料庫無法支撐而停止運作。
也因此,必須要做出取捨。是要放棄資料的「正確性」來強化資料庫的能力,還是進行限流讓使用者無法對系統造成這麼大的壓力。如果有體驗過演唱會搶票或者購物節,常常會突然多出名額或者必須等待,都是前述的手段之一。
至於該如何取捨,就要看業務性質跟是否有更好的系統架構設計可以來改善。

封面圖片使用 UnsplashMarkus Spiske 的作品,有想聽的主題可以透過匿名問卷告訴我,想了解專業的技術主題可以到弦而時習之找找靈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