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龍號是日本帝國海軍的正規航空母艦,與蒼龍一樣屬於第二次船艦補充計畫(丸二計畫)中建造的艦艇之一,是設計成跟蒼龍號相同的第二號同級艦,不過在有了加賀號的改裝經驗與蒼龍號的施工經驗之後,對飛龍號有更多加強修正的設計。由於完工後與原先最早設計變化很多,最後飛龍與蒼龍的艦型已相差甚遠。
性能
原本作為蒼龍號的姐妹艦飛龍號與蒼龍號有許多相同的地方,但在修正設計後也有著許多的不同。與蒼龍不同的是,在發生友鶴事件之後,日本海軍便不再以較為先進且快速的電焊法施工(因日本發現當時電焊法強度低於鉚接法),而回頭採用較傳統而緩慢的鉚接法。飛行甲板雖與蒼龍同長,而寬度卻更多了一公尺,但船體本身並無加寬。
出於就像赤城號艦橋布置位置同樣的理由:不會與並排同行艦的飛機起降發生空中交通衝突,採用艦橋布置在左舷的設計,在加賀號的改裝經驗中,海軍航空部發現艦橋位置於舷側中央的位置較利於飛機發艦的準備與指揮,所以其後皆把艦橋位置移至艦舷中部,但實際完工後發現,雖然艦身中段突出的煙囪與置中的艦橋分居左右舷兩側可以穩定船身的重心,但是排煙系統與熱氣會造成飛行甲板上方嚴重的亂流,所以後來的航艦設計又改回右舷前側的艦橋位置設計了,而飛龍在下令更改設計時已接近完工階段,所以仍然是艦橋在甲板左邊置中的設計。飛龍與赤城是日本二戰中,唯二艦橋是在左舷(其它的航母均在右舷)的航空母艦
除了因為排水量比蒼龍更大而減慢速度之外,有別於蒼龍的雙舵設計,飛龍則改為單舵。艦艏甲板干舷高於蒼龍號。
戰史
完工後不久便與蒼龍號一起編入聯合艦隊第二航空戰隊,並於1940年加入日軍進駐法屬中南半島的支援部隊工作,結束任務之後與蒼龍一同回到日本本土,進行戰前訓練。1941年12月8日,飛龍號與其它五艘中大型航空母艦一起前往夏威夷,進行偷襲珍珠港作戰。偷襲成功後於返航途中,第二航空戰隊受命前往威克島海域支援登陸作戰。1942年初,與蒼龍號一起前往荷屬東印度群島的空襲支援作戰,活躍於南太平洋的戰場上。在空襲澳洲的達爾文港之後,與第一航空戰隊一同前往印度洋戰場,空襲了英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的可倫坡與亭可馬裡基地,擊沉了競技神號航空母艦、重巡洋艦多塞特郡號、重巡洋艦康沃爾號等艦艇。
1942年6月,飛龍號參加了中途島海戰,當時艦載機搭載編制為21架零式艦上戰鬥機、21架九九式艦上轟炸機、21架九七式艦上攻擊機。
南雲機動部隊四艘航母在嚴格的無線電靜默管制下悄悄逼近了中途島基地,發動了第一波攻擊隊攻擊中途島。但是由於攻擊隊機群被中途島美軍雷達發現,所以島上戰機都緊急疏開,加上防空火力強烈,使得屬於飛龍號的攻擊隊隊長友永大尉發回「需要第二次攻擊」的報告。
本來在機動部隊各艦飛行甲板上,預留了一支用來攻擊美軍航母艦隊的第二波攻擊隊,但是因為中途島攻擊不甚理想,於是南雲中將下令第二波攻擊隊改換陸用炸彈,在這期間來自中途島的美軍戰機陸續猛攻南雲艦隊,但在零式戰機的攔截下沒有任何戰果。
就在第一次換彈作業結束後,卻突然傳來發現敵航母艦隊的消息,坐鎮飛龍號的第二航戰司令山口多聞少將建議馬上派出戰機攻擊,但是南雲忠一卻認為應當將陸用炸彈換回攻艦用的魚雷,還有收容第一波攻擊隊在程序上較為合理。
結果事後證明南雲忠一的這個「換彈命令」導致了致命的結果,就在四艘航母都把飛行甲板上的各項事務處理完畢,正要迎風放出飛行隊攻擊美國艦隊時,美國艦載俯衝轟炸機突然出現,將在甲板上載滿了炸彈油料以及戰機的日本航母化成了一團火海。由於飛龍號位置較其它三艘航母為遠,得以躲開了這次毀滅性的俯衝攻擊。
日軍艦隊在艦隊司令南雲忠一錯誤判斷下,遭到美國海軍猛烈攻擊並損失了三艘航艦,當時日軍僅剩飛龍號可正常作戰,指揮權轉移至飛龍號的第二航空戰隊司令山口多聞少將,山口隨即指揮飛龍號之艦載機進行反擊,於當天早上10點50分及12點45分對美軍之約克鎮號發動攻擊,並成功重創約克鎮號(約克鎮號在這場攻擊下並未被擊沉,而是在之後拖曳回珍珠港時被日軍伊-168號潛艇給擊毀)。
接近黃昏時,山口計劃將飛龍號上的殘餘兵力零戰 6 架、艦爆 5 架以及艦攻 6 架發動最後一次攻擊,但是這時來自美軍「企業」號的13架俯衝轟炸機出現在飛龍號的上空,直接命中 4 枚炸彈。兩枚在第一升降機附近,兩枚在艦橋與第二升降機附近,飛龍號受傷嚴重,艦上燃起熊熊大火,雖然一度似乎得以控制,但終究無法得以救回。至 21 時 23 分飛龍完全失去機動能力、開始傾斜,6月6日午夜1點58分,由於無法控制艦上災情因此指揮官山口下令棄艦,而自己則與艦長加來止男留在艦上。清晨5時10分,由驅逐艦捲雲號對飛龍號發射了兩枚魚雷,但是飛龍號並沒有因此沉沒,到了第二天早上山本本隊裡的偵察機發現飛龍號還在漂流,並在艦上發現人影,就派驅逐艦谷風號前去營救,但是卻再也找不到飛龍號蹤影。 事實上,飛龍號一直漂流到 8 點 20 分,偵察機所看到的人影是機艙里的倖存者機關長萬代少尉一行人。這些人本來被困在機艙里,差點喪命,但是捲雲號驅逐艦發射的魚雷卻打破了船艙使得他們得以逃生,後來他們被救起,成為了美軍的俘虜。
戰後
被美軍俘虜的輪機長相宗邦造中佐在戰後回憶說,美軍炸彈摧毀的只是飛龍的上層建築,但是輪機艙內的蒸汽輪機都完好無損,輪機艙內的總共8台鍋爐中,5台功能完全正常,另外的3台蒸汽壓力也只是低下,但是輪機艙的官兵卻因甲板大火傳遞下來的熱量而無法運轉這些鍋爐,導致停機。如果飛龍甲板上的人員知道輪機艙的情況,奮力將美軍轟炸引起的火災徹底撲滅,讓輪機艙內的官兵不會因甲板上大火傳遞下來的熱量而無法運轉鍋爐,事實上飛龍是可以背著殘破的上層甲板結構以30節航速駛回日本的。輪機艙的官兵無法再運轉鍋爐的原因只是大火的熱量傳導下來,達到6、70攝氏度的高溫,人體根本無法堅持。如果輪機艙的排熱系統好一些,如果飛龍當初沒有為了長途跋涉而堆積了一堆米袋糧食在通道上(為了攻克中途島後提供守軍長期堅守用),導致轟炸後這些燃燒的米袋阻礙了輪機艙的官兵上去通報輪機艙鍋爐情況的通道,飛龍是有可能倖存的。山口多聞司令與加來艦長如果地下有知這個幕後的真相,應該會死不瞑目吧!
(部分資料來源來自於網路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