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 觀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每年例行的大考結束,就急著到電影院看看。
兩支預告滿滿的神作預感,打從心底心癢癢。
雖然自己看得大呼過癮,還二刷再次回味,
但是在與同好的討論之中,
發現了不同的聲音: 是否一部電影需要肩負教化大眾的責任?
過往的反派獲得電影結局的勝利,讓有些人無法接受。
我想這並非對錯問題,
究竟文章需要文以載道,經世濟民?
或者只需抒發內心美的感受,以藝術呈現?
這個問題已經苦惱了文人千年之久,至今也不可能有結論。
回到本片劇情而言,
一看完回家,馬上打開黑暗騎士再刷一回。
我想,這就是我沒感覺到什麼壞蛋勝利的原因。
小丑起源,再加上黑暗騎士,他講述的才是一個完整的故事。
我知道首部曲忍者大師為什麼要摧毀高譚,
也知道三部曲大師女兒為什麼要幹同樣的事。
但是我不知道小丑會什麼要像小狗一樣追著蝙蝠俠跑?
現在看完起源,我知道了,他補完了小丑的人格。
不再只是曾經很"潮",現在已經過氣了的"純粹邪惡"
他認為人性總是黑暗的,但是卻被蝙蝠俠與人民在雙船實驗中擊碎,
永遠相信人類光明的超級英雄獲得了最後慘勝。
它絕對不是一部要我們效法小丑,盡情發洩自己幽暗思想的電影。
或者恰好是相反。
至於請大家關心社會底層的老調我就留給自己彈彈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存放讀書心得,與一些碎碎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簡單的劇情,雙主角為福特公司研發賽車,最後打敗五連霸的法拉利車隊。但為什麼這部作品能得到各方如此高的評價? 而它劇情所留下的不完美,那留白感又讓意境更上一層次。它講的不是一個主角克服困難,得到最終勝利的故事。而是跟《黑暗騎士》一樣,主角所得到的,是一個殘缺的勝利。
簡單的劇情,雙主角為福特公司研發賽車,最後打敗五連霸的法拉利車隊。但為什麼這部作品能得到各方如此高的評價? 而它劇情所留下的不完美,那留白感又讓意境更上一層次。它講的不是一個主角克服困難,得到最終勝利的故事。而是跟《黑暗騎士》一樣,主角所得到的,是一個殘缺的勝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有時候會有種很開心的感覺,就是所處的情景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可吸收,這次的紀錄也是刻下感動供往後回味。小丑雙重瘋狂其實有提過,但我還是簡單提一下當前言,聽說風評普通,我個人認為是期待的問題,其實之前就有人不希望硬拍續集,我覺得導演的內心更有可能如此,那觀眾裡那些不希望續集的人,又有多少人不喜歡?你是喜
Thumbnail
小丑2好看嗎?我想導演根本沒鳥這個問題,甚至更玩味的將觀眾拉進電影裡,成為小丑的信徒,而你越討厭沒有爽感的電影的當下,也搖身成為那個只愛小丑、不在乎亞瑟生死的偽君子。
Thumbnail
剛剛看完 小丑2雙重瘋狂 我對小丑,只記得以前看完1,留下的是不錯的印象 不過也就這樣而已,其他印象沒有了 現在推出小丑二,看完網路不少人的觀後,不少負評,我真的擔心起來:猶豫要不要去看? 後來想說:反正就當打發時間,還是去看看吧? 就是這樣,不帶任何期望任何預設
Thumbnail
他代你受辱、受苦,他甚至比你溫暖和勤奮,他比你不放棄。只是那個架空的、虛幻的電影世界與命運回報他更龐大的絕望,所以他開槍你喝采,他跳舞你搖擺。因為這個以道德、法制維繫群體、課本鼓吹你溫良恭儉讓、所有長輩訓誡你安分努力工作即可獲得至福的社會根本顛倒,不真實。
Thumbnail
《小丑:雙重瘋狂》講述著亞瑟·佛萊克(瓦昆·菲尼克斯飾)面對觀眾期待與自我認知掙扎的故事,如果你是蝙蝠俠迷或是為《小丑》而來觀賞這部電影的人,那麼你很有可能失望,但這部電影在求愛與自我認同的掙扎仍然保握很好,以及籠罩整部劇那照不暖人的陽光也依舊帶給人無力的絕望,不將它當作續集其實還是一部抓人的電影。
Thumbnail
在觀看完小丑2後,我的心中充滿了對於角色的理解與反思。該片不僅延續了小丑1對人性的描繪,也更深入探討了角色在法律面前的掙扎。從被崇拜到被指責,讓我對於社會的偏見有了更深的思考。結合歌舞劇元素的表現手法,女神卡卡的參與更增添了劇情的層次感。這部作品是否會引發更多關於人性的討論與回響,值得觀影後深思。
Thumbnail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丑:雙重瘋狂》並沒有打算迎合觀眾期望,繼續帶領小丑往罪惡的頂峰邁進,反而選擇駐足原地並將聚光燈打向角色的內心深處,將鏡頭聚焦於亞瑟自我的身分認同,藉由一首首歌舞挖掘亞瑟濃妝下的那些複雜情感,並透過大量的法庭偵訊,屢次以名為正義的利刃反覆翻攪那些尚未癒合的傷口。
Thumbnail
第一部的成功建立在DC最知名的反派角色品牌縫合了好幾部馬丁史柯西斯在7、80年代的經典作,使其成為一部煽動性極強,寫實感強烈的現實主義佳作。相隔5年續集歸來,延續首集的結尾,續集主要場景在監獄與法庭之間不斷來回穿插,開場還特別做了動畫短片讓觀眾回顧首集劇情,短短2分鐘的動畫短片將重點放在影子與自我的
Thumbnail
《小丑:雙重瘋狂》是《小丑》的續集電影,一部DC的超級英雄反派電影,記得本來就是獨立出來的世界觀,不屬於DCEU或是DCU的作品。劇情時間點在《小丑》結束之後,即將迎來審判,也延續了前作風格,主要刻劃角色本身的特色與想法,並添加了歌舞劇的元素,想看爽片的人就不用進場了~
Thumbnail
《小丑》這部片,以失敗的笑話、無意義的信貫徹全片,故事的發動機制,正好就在挑戰能指與所指的穩定關係。小丑/亞瑟的「笑」並未出自幽默與快樂,而是無端的笑,如果笑本來指向的是笑話與快樂的情緒,片中一開始就暴露「笑」本身的空洞。電影反覆陳述從鋪梗到發笑,能指到所指之間的對應關係如何失控。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有時候會有種很開心的感覺,就是所處的情景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可吸收,這次的紀錄也是刻下感動供往後回味。小丑雙重瘋狂其實有提過,但我還是簡單提一下當前言,聽說風評普通,我個人認為是期待的問題,其實之前就有人不希望硬拍續集,我覺得導演的內心更有可能如此,那觀眾裡那些不希望續集的人,又有多少人不喜歡?你是喜
Thumbnail
小丑2好看嗎?我想導演根本沒鳥這個問題,甚至更玩味的將觀眾拉進電影裡,成為小丑的信徒,而你越討厭沒有爽感的電影的當下,也搖身成為那個只愛小丑、不在乎亞瑟生死的偽君子。
Thumbnail
剛剛看完 小丑2雙重瘋狂 我對小丑,只記得以前看完1,留下的是不錯的印象 不過也就這樣而已,其他印象沒有了 現在推出小丑二,看完網路不少人的觀後,不少負評,我真的擔心起來:猶豫要不要去看? 後來想說:反正就當打發時間,還是去看看吧? 就是這樣,不帶任何期望任何預設
Thumbnail
他代你受辱、受苦,他甚至比你溫暖和勤奮,他比你不放棄。只是那個架空的、虛幻的電影世界與命運回報他更龐大的絕望,所以他開槍你喝采,他跳舞你搖擺。因為這個以道德、法制維繫群體、課本鼓吹你溫良恭儉讓、所有長輩訓誡你安分努力工作即可獲得至福的社會根本顛倒,不真實。
Thumbnail
《小丑:雙重瘋狂》講述著亞瑟·佛萊克(瓦昆·菲尼克斯飾)面對觀眾期待與自我認知掙扎的故事,如果你是蝙蝠俠迷或是為《小丑》而來觀賞這部電影的人,那麼你很有可能失望,但這部電影在求愛與自我認同的掙扎仍然保握很好,以及籠罩整部劇那照不暖人的陽光也依舊帶給人無力的絕望,不將它當作續集其實還是一部抓人的電影。
Thumbnail
在觀看完小丑2後,我的心中充滿了對於角色的理解與反思。該片不僅延續了小丑1對人性的描繪,也更深入探討了角色在法律面前的掙扎。從被崇拜到被指責,讓我對於社會的偏見有了更深的思考。結合歌舞劇元素的表現手法,女神卡卡的參與更增添了劇情的層次感。這部作品是否會引發更多關於人性的討論與回響,值得觀影後深思。
Thumbnail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小丑:雙重瘋狂》並沒有打算迎合觀眾期望,繼續帶領小丑往罪惡的頂峰邁進,反而選擇駐足原地並將聚光燈打向角色的內心深處,將鏡頭聚焦於亞瑟自我的身分認同,藉由一首首歌舞挖掘亞瑟濃妝下的那些複雜情感,並透過大量的法庭偵訊,屢次以名為正義的利刃反覆翻攪那些尚未癒合的傷口。
Thumbnail
第一部的成功建立在DC最知名的反派角色品牌縫合了好幾部馬丁史柯西斯在7、80年代的經典作,使其成為一部煽動性極強,寫實感強烈的現實主義佳作。相隔5年續集歸來,延續首集的結尾,續集主要場景在監獄與法庭之間不斷來回穿插,開場還特別做了動畫短片讓觀眾回顧首集劇情,短短2分鐘的動畫短片將重點放在影子與自我的
Thumbnail
《小丑:雙重瘋狂》是《小丑》的續集電影,一部DC的超級英雄反派電影,記得本來就是獨立出來的世界觀,不屬於DCEU或是DCU的作品。劇情時間點在《小丑》結束之後,即將迎來審判,也延續了前作風格,主要刻劃角色本身的特色與想法,並添加了歌舞劇的元素,想看爽片的人就不用進場了~
Thumbnail
《小丑》這部片,以失敗的笑話、無意義的信貫徹全片,故事的發動機制,正好就在挑戰能指與所指的穩定關係。小丑/亞瑟的「笑」並未出自幽默與快樂,而是無端的笑,如果笑本來指向的是笑話與快樂的情緒,片中一開始就暴露「笑」本身的空洞。電影反覆陳述從鋪梗到發笑,能指到所指之間的對應關係如何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