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05|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魏晉風雲-江東扛壩子:周玘】

晉朝,因為消滅江東政權而偉大,成為值得說嘴的「大一統王朝」。 也因為有江東寶地,讓晉朝得以另一種形式延命存活下來。 在三國之前,中國人稱這裡為「江表」。 是長江之外,蠻夷之居。 但隨著晉室南渡,這裡的主要稱呼,變成了「江左」。 這時候以左為尊,代稱皇室。 隋唐以後,多稱江南。 那麼,在晉朝北方八王之亂,五胡一起亂的時刻,江東難道就是隔江太平,等著皇上來臨幸嗎? 或許,我們可以從周處的兒子,切入這個江東視角。 對,除三害的周處,後來成為晉之重臣,在政治角力下,不幸喪生於西北前線。 周處有三個兒子,一個早死,另外兩個當時都很出名。 長子周玘,音同起。 稍稍複習一下,周處年少的時候,逞勇好鬥,不學無術。 因此被鄉里騙去討伐東吳兩大祥瑞:白虎,蛟龍。 還真以為除害咧,周處獵殺神獸的事情,要是傳到孫權耳中,他有一百條命也不夠死。 剛好鄱陽人以為周處已死,周處也就索性裝死,躲了起來拜師求學。 人沒文化,在白色恐怖底下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等到周處出來給東吳當官,已經完全改頭換面,成為超級老學究。 而周玘,差不多就在周處剛開始求學時出生。 這孩子從小就像極了年輕的周處。 「強毅沈斷,而文學不及」。 周處身受此害,自然是對周玘嚴加要求。 「閉門潔己,不妄交遊,士友咸望風敬憚焉,故名重一方。」 老周當時進了東吳朝廷當官,小周就在家關起門來好好修行。 不難注意到,知識份子的朋友圈,對周玘其實都是有些害怕的。 所以說老周要小周在家關緊閉,小周有好好讀書嗎? 應該也是沒有的。 但既然「聲名在外」,地方州郡前來招募也是很正常的。 就在東吳滅亡前一年,二十歲的周玘收到了徵召令。 可這少年卻鬼使神差的決定,不去。 當時西晉司馬炎很多假動作的,東吳人未必知道就要開戰。 就算知道要開戰,也不會算己必敗。 周玘不應召,跟他的性格應該比較有關。 說穿了,他就是個角頭老大。 發個徵召令就會來為國服務的,那是中級仕紳。 面對終極BOSS,你作政府的當然是要去給他擺酒送禮,三顧茅廬……嗯?是不是又洩漏甚麼秘密? 不管如何,西晉新到部的揚州刺史,就好好的款待了這尾地頭蛇。 周玘也就乖乖的出來,擔任刺史別駕。 劉備當刺史的時候,就是麋竺孫乾這種人在當別駕。 當地名士啦。 踏上仕途的周玘,也慢慢的爬了上去。 「累薦名宰府,舉秀才,除議郎。」 這裡恐怕又有些小機關。 宰府,指的通常是「宰相的幕府」。 宰相是一個通稱,也就是天子或帝王之下的第一實權者。 不管他的官職是甚麼。 周玘的父親周處,在西晉官位最高至御史中丞,屬於最高監察單位。 以大公無私聞名,更與諸親王重臣結下樑子。 如果周玘是這個時期靠關係高升,那大家也不用把周處弄上前線,隨便告一告就弄死他了。 大致可以估計,周玘應該是周處死後追封,才被舉用。 當時朝廷其實弄了一些王田甚麼的在京城,要給周處家族。 但周玘沒有去。他的弟弟周劄則應該去了。 一對比就很明顯,這對兄弟的升官應是同時。 兄:「舉秀(茂)才,除議郎。」 弟:「察孝廉,除郎中。」 周玘的都比弟弟高了一級就是。 那為什麼知道周玘沒有入朝呢? 因為就在周處死後六年的荊州之亂中,周玘仍在揚州對抗流竄的賊兵。 而這場亂事,也正好是齊王司馬冏執政的終結。 周劄,也「正好」擔任過司馬冏的參軍。 總結起來,提拔周家兄弟的宰輔,應該就是齊王司馬冏。 那為什麼周玘不北上?他又神算知道司馬冏必亡嗎? 與其說這些,不如往上翻一下:周玘,是角頭老大。 江東,是世族政治。 即使孫吳政權已亡,西晉的刺史,明顯還是依賴著江東世族在進行統治。 不然幹嘛去三顧周玘。 守住基業,就是周玘身為世族長子的責任。 這個從前面就能看出的人設,也將持續影響周玘的人生。 也就是上面提到的「荊州之亂」。 「太安初,妖賊張昌、丘沈等聚眾於江夏,百姓從之如歸。」 張昌是個很厲害的人,毫不意外,當時算上群雄的人物,都是某種意義上的蠻族。 《晉書》說,張昌是義陽蠻。 義陽就是荊州北部,主要是漢為南陽郡的地方,也是東漢最著重開發的郡守。 張昌的部分,下回再說,這裡只要知道,張昌利用當時「人心思漢」的風向,要丘沈自稱為劉氏之後。 這時候匈奴還沒想過要以季漢之名起義,張老師算是走在時代潮流的尖端了。 喔,張昌自己則改姓李,都說了他是義陽人,此時所用,正是光武帝劉秀當年給逼上梁山的套路。 「漢家當復興,李氏當為輔」。 劉秀本來是不想造反的,全是給李氏拖下水。 套路用得十足,效果,也是十足。 光是周玘傳的「百姓從之如歸」,就看得出來吧? 當時的執政王,已經輪到八王之五司馬乂。 張昌的大亂,也對司馬乂的執政造成了極大的負評。 勢力逐漸擴張,接連擊退朝廷的張昌,決定派出副將「石冰」侵略揚州。 西晉揚州刺史不戰而逃,可江東的角頭老大們,就沒這麼好相與了。 啊,忘了說,周處的老家,是三國吳郡。 西晉改為吳興郡,基本上就是包含建業在內,江東最東北側的地方。 石冰一路高歌猛進來到吳興,很自然的就要分派太守。 不管是荊州還是豫州,叛軍都是這麼搞的。 可那些都是以前曹魏的軍區,以官管民,行之有年。 東吳,不吃這套。 周玘暗中連絡了前官員王矩,推出了江東自治吳興太守顧祕,對石冰政權展開反擊。 王矩是長沙出身,前治所也是那一帶。 連結此人,周玘很可能是要給石冰來個大包抄。 至於顧祕?猜不出這個是甚麼來頭,三國還真是白讀了。 不是吳郡四大,顧陸朱張之顧,憑什麼在吳興郡揭竿起義? 顧家揭的竿,那可不是竹竿。 而周玘,也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 周老大親上第一線,率軍與石冰先鋒對戰,直接來個「敵羞,吾去脫他衣」。 義軍聲勢大振,駐守長江北岸,徐州南部廣陵郡的右將軍陳敏,立刻帶兵南下會合義軍,打得石冰狼狽逃跑,投奔攻打徐州的友軍封雲。 晉軍與江東義兵繼續推進,一口氣將徐揚叛軍平定。 正應論功行賞,周老大卻說:「大家都散了吧。」 江東義軍就這麼解散還鄉,沒能成為晉朝的生力軍。 晉室朝廷也許還不明白,曾經與之並肩的陳敏,哪裡看不懂,江東是怎麼一個組織。 值此天下紛亂之際,若能得江東之助,偏安一國,那也是好大一國啊。 當東海王集結關東聯盟,要去長安迎接晉惠帝,成為最後一個執政王的同時。 陳敏領了東海給的官職,卻不參與東海大業,而是轉往江東,開始自行建立官署朝廷。 基本上,就是北方王浚的作法。 陳敏當然沒忘了周玘,一邊征討不服,一邊延請周玘出山相助。 周玘則是一邊裝死,一邊連絡西晉的將軍,引來援軍後,江東義兵再起,跟陳敏開始作戰。 江東周老大再次成功擊敗陳敏,擒獲斬首。 這個舉動,已經顯示出政府的失能,與江東的無法。 正常是應該送回去斬的。 東海更試圖再次召周玘入朝,周玘仍是不去。 直到琅邪王司馬睿入駐建業,周玘才出來仕官。 司馬睿就是東晉開國元帝,這樣子的描述,看起來就像周玘只願意為真命天子效勞,純屬放屁。 事實上,司馬睿身旁有琅邪名士王導出謀劃策,收買了包含顧家跟賀家在內的江東大族。 賀家在三國就是賀齊,這個人很容易找到資料的。 江東世族紛紛願意支持司馬睿,周玘也只能從善如流。 比起顧榮為軍司馬,賀循為參佐,周玘不過是個倉曹屬。 大概就是軍師,謀主,跟糧倉副主管。 你說司馬睿有把周玘放在眼裡?那是半點也沒有的。 不過是金子的,總會發光。 司馬睿帶來的琅邪王氏,所選擇合作的吳興世族,又是一個圖謀不軌,更找來吳帝孫皓之子立為吳王,打算自己重啟江東一國。 周玘再次站了出來,振臂一呼,江東義勇軍再開。 司馬睿派來剿匪的部隊,不敢上。周玘的江東義勇軍則是無所畏懼,斬殺賊首交卷。 第三次。 史稱周處除三害,周玘三定江南是也。 到了這時候,司馬睿跟王導還看不清這個江東吳興是誰在話事,那也不會有東晉了。 還不馬上給我吳興大周哥加官晉爵先? 「行建威將軍、吳興太守,封烏程縣侯。」 建威將軍,是周處為國捐軀時的職務。 吳興,是周家的故鄉。 烏程侯?這倒是孫堅的爵位了。 但也說明了,司馬睿知道,江東誰是老大……那大家乾脆奉周玘為帝好啦,都不要玩啦。 到這裡我們就可以了解,為什麼司馬睿一直都很低調,沒在晉懷帝死後立即發難,身為晉愍帝派的盟主,也無所作為。 他想要以江東為本,但江東老大周玘,卻是晉室大大的忠臣。 雙方互相猜疑角力的結果,當然是周玘被鬥倒,不然也不會有東晉了(要說幾次)。 周玘傳的說法,是周玘陰謀叛變,被真命天子司馬睿識破。 悲憤而卒。 江東第一傳,就讓我們在這片疑雲中畫下休止符吧。 在東晉開始之前,東南西北各地崛起的「群雄」,也是不能不瞭解一下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