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風雲-江東扛壩子:周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晉朝,因為消滅江東政權而偉大,成為值得說嘴的「大一統王朝」。
也因為有江東寶地,讓晉朝得以另一種形式延命存活下來。

在三國之前,中國人稱這裡為「江表」。
是長江之外,蠻夷之居。

但隨著晉室南渡,這裡的主要稱呼,變成了「江左」。
這時候以左為尊,代稱皇室。

隋唐以後,多稱江南。

那麼,在晉朝北方八王之亂,五胡一起亂的時刻,江東難道就是隔江太平,等著皇上來臨幸嗎?

或許,我們可以從周處的兒子,切入這個江東視角。
對,除三害的周處,後來成為晉之重臣,在政治角力下,不幸喪生於西北前線。

周處有三個兒子,一個早死,另外兩個當時都很出名。

長子周玘,音同起。
稍稍複習一下,周處年少的時候,逞勇好鬥,不學無術。
因此被鄉里騙去討伐東吳兩大祥瑞:白虎,蛟龍。

還真以為除害咧,周處獵殺神獸的事情,要是傳到孫權耳中,他有一百條命也不夠死。
剛好鄱陽人以為周處已死,周處也就索性裝死,躲了起來拜師求學。

人沒文化,在白色恐怖底下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等到周處出來給東吳當官,已經完全改頭換面,成為超級老學究。

而周玘,差不多就在周處剛開始求學時出生。
這孩子從小就像極了年輕的周處。
「強毅沈斷,而文學不及」

周處身受此害,自然是對周玘嚴加要求。
「閉門潔己,不妄交遊,士友咸望風敬憚焉,故名重一方。」

老周當時進了東吳朝廷當官,小周就在家關起門來好好修行。
不難注意到,知識份子的朋友圈,對周玘其實都是有些害怕的。

所以說老周要小周在家關緊閉,小周有好好讀書嗎?
應該也是沒有的。

但既然「聲名在外」,地方州郡前來招募也是很正常的。

就在東吳滅亡前一年,二十歲的周玘收到了徵召令。
可這少年卻鬼使神差的決定,不去。

當時西晉司馬炎很多假動作的,東吳人未必知道就要開戰。
就算知道要開戰,也不會算己必敗。

周玘不應召,跟他的性格應該比較有關。
說穿了,他就是個角頭老大。

發個徵召令就會來為國服務的,那是中級仕紳。
面對終極BOSS,你作政府的當然是要去給他擺酒送禮,三顧茅廬……嗯?是不是又洩漏甚麼秘密?

不管如何,西晉新到部的揚州刺史,就好好的款待了這尾地頭蛇。
周玘也就乖乖的出來,擔任刺史別駕。

劉備當刺史的時候,就是麋竺孫乾這種人在當別駕。
當地名士啦。

踏上仕途的周玘,也慢慢的爬了上去。
「累薦名宰府,舉秀才,除議郎。」

這裡恐怕又有些小機關。

宰府,指的通常是「宰相的幕府」。
宰相是一個通稱,也就是天子或帝王之下的第一實權者。
不管他的官職是甚麼。

周玘的父親周處,在西晉官位最高至御史中丞,屬於最高監察單位。
以大公無私聞名,更與諸親王重臣結下樑子。

如果周玘是這個時期靠關係高升,那大家也不用把周處弄上前線,隨便告一告就弄死他了。

大致可以估計,周玘應該是周處死後追封,才被舉用。
當時朝廷其實弄了一些王田甚麼的在京城,要給周處家族。

但周玘沒有去。他的弟弟周劄則應該去了。

一對比就很明顯,這對兄弟的升官應是同時。
兄:「舉秀(茂)才,除議郎。」
弟:「察孝廉,除郎中。」

周玘的都比弟弟高了一級就是。

那為什麼知道周玘沒有入朝呢?
因為就在周處死後六年的荊州之亂中,周玘仍在揚州對抗流竄的賊兵。

而這場亂事,也正好是齊王司馬冏執政的終結。
周劄,也「正好」擔任過司馬冏的參軍。

總結起來,提拔周家兄弟的宰輔,應該就是齊王司馬冏。

那為什麼周玘不北上?他又神算知道司馬冏必亡嗎?
與其說這些,不如往上翻一下:周玘,是角頭老大。

江東,是世族政治。

即使孫吳政權已亡,西晉的刺史,明顯還是依賴著江東世族在進行統治。
不然幹嘛去三顧周玘。

守住基業,就是周玘身為世族長子的責任。

這個從前面就能看出的人設,也將持續影響周玘的人生。
也就是上面提到的「荊州之亂」。

「太安初,妖賊張昌、丘沈等聚眾於江夏,百姓從之如歸。」

張昌是個很厲害的人,毫不意外,當時算上群雄的人物,都是某種意義上的蠻族。
《晉書》說,張昌是義陽蠻。

義陽就是荊州北部,主要是漢為南陽郡的地方,也是東漢最著重開發的郡守。
張昌的部分,下回再說,這裡只要知道,張昌利用當時「人心思漢」的風向,要丘沈自稱為劉氏之後。

這時候匈奴還沒想過要以季漢之名起義,張老師算是走在時代潮流的尖端了。

喔,張昌自己則改姓李,都說了他是義陽人,此時所用,正是光武帝劉秀當年給逼上梁山的套路。
漢家當復興,李氏當為輔」。
劉秀本來是不想造反的,全是給李氏拖下水。

套路用得十足,效果,也是十足。
光是周玘傳的「百姓從之如歸」,就看得出來吧?

當時的執政王,已經輪到八王之五司馬乂。
張昌的大亂,也對司馬乂的執政造成了極大的負評。

勢力逐漸擴張,接連擊退朝廷的張昌,決定派出副將「石冰」侵略揚州。
西晉揚州刺史不戰而逃,可江東的角頭老大們,就沒這麼好相與了。

啊,忘了說,周處的老家,是三國吳郡。
西晉改為吳興郡,基本上就是包含建業在內,江東最東北側的地方。

石冰一路高歌猛進來到吳興,很自然的就要分派太守。
不管是荊州還是豫州,叛軍都是這麼搞的。

可那些都是以前曹魏的軍區,以官管民,行之有年。
東吳,不吃這套。

周玘暗中連絡了前官員王矩,推出了江東自治吳興太守顧祕,對石冰政權展開反擊。

王矩是長沙出身,前治所也是那一帶。
連結此人,周玘很可能是要給石冰來個大包抄。

至於顧祕?猜不出這個是甚麼來頭,三國還真是白讀了。
不是吳郡四大,顧陸朱張之顧,憑什麼在吳興郡揭竿起義?

顧家揭的竿,那可不是竹竿。
而周玘,也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

周老大親上第一線,率軍與石冰先鋒對戰,直接來個「敵羞,吾去脫他衣」。

義軍聲勢大振,駐守長江北岸,徐州南部廣陵郡的右將軍陳敏,立刻帶兵南下會合義軍,打得石冰狼狽逃跑,投奔攻打徐州的友軍封雲。
晉軍與江東義兵繼續推進,一口氣將徐揚叛軍平定。

正應論功行賞,周老大卻說:「大家都散了吧。」
江東義軍就這麼解散還鄉,沒能成為晉朝的生力軍。

晉室朝廷也許還不明白,曾經與之並肩的陳敏,哪裡看不懂,江東是怎麼一個組織。
值此天下紛亂之際,若能得江東之助,偏安一國,那也是好大一國啊。

當東海王集結關東聯盟,要去長安迎接晉惠帝,成為最後一個執政王的同時。
陳敏領了東海給的官職,卻不參與東海大業,而是轉往江東,開始自行建立官署朝廷。

基本上,就是北方王浚的作法。

陳敏當然沒忘了周玘,一邊征討不服,一邊延請周玘出山相助。
周玘則是一邊裝死,一邊連絡西晉的將軍,引來援軍後,江東義兵再起,跟陳敏開始作戰。

江東周老大再次成功擊敗陳敏,擒獲斬首。

這個舉動,已經顯示出政府的失能,與江東的無法。
正常是應該送回去斬的。

東海更試圖再次召周玘入朝,周玘仍是不去。
直到琅邪王司馬睿入駐建業,周玘才出來仕官。

司馬睿就是東晉開國元帝,這樣子的描述,看起來就像周玘只願意為真命天子效勞,純屬放屁。

事實上,司馬睿身旁有琅邪名士王導出謀劃策,收買了包含顧家跟賀家在內的江東大族。
賀家在三國就是賀齊,這個人很容易找到資料的。

江東世族紛紛願意支持司馬睿,周玘也只能從善如流。
比起顧榮為軍司馬,賀循為參佐,周玘不過是個倉曹屬。

大概就是軍師,謀主,跟糧倉副主管。

你說司馬睿有把周玘放在眼裡?那是半點也沒有的。

不過是金子的,總會發光。
司馬睿帶來的琅邪王氏,所選擇合作的吳興世族,又是一個圖謀不軌,更找來吳帝孫皓之子立為吳王,打算自己重啟江東一國。

周玘再次站了出來,振臂一呼,江東義勇軍再開。
司馬睿派來剿匪的部隊,不敢上。周玘的江東義勇軍則是無所畏懼,斬殺賊首交卷。

第三次。
史稱周處除三害,周玘三定江南是也。

到了這時候,司馬睿跟王導還看不清這個江東吳興是誰在話事,那也不會有東晉了。
還不馬上給我吳興大周哥加官晉爵先?

「行建威將軍、吳興太守,封烏程縣侯。」

建威將軍,是周處為國捐軀時的職務。
吳興,是周家的故鄉。

烏程侯?這倒是孫堅的爵位了。

但也說明了,司馬睿知道,江東誰是老大……那大家乾脆奉周玘為帝好啦,都不要玩啦。
到這裡我們就可以了解,為什麼司馬睿一直都很低調,沒在晉懷帝死後立即發難,身為晉愍帝派的盟主,也無所作為。

他想要以江東為本,但江東老大周玘,卻是晉室大大的忠臣。

雙方互相猜疑角力的結果,當然是周玘被鬥倒,不然也不會有東晉了(要說幾次)。

周玘傳的說法,是周玘陰謀叛變,被真命天子司馬睿識破。
悲憤而卒。

江東第一傳,就讓我們在這片疑雲中畫下休止符吧。
在東晉開始之前,東南西北各地崛起的「群雄」,也是不能不瞭解一下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6會員
922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不知道看的人對於周處,究竟是對他年少時殺白虎、斬蛟龍的故事比較注意,還是他後來入朝為官,成為一個與權威作對、為國捐軀的人臣比較有興趣。雖然不避權貴、驍勇善戰的作為令人敬佩,但他上山殺白虎、橋下斬蛟龍的形象,更是深植人心啊!
Thumbnail
話說桓帝時期有黃星現於楚、宋分野,有個叫殷馗的風水士說:「五十年後當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間,其鋒不可當。」 後來這片地方被證實了,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 中國的疆域非常廣大,但有一個小區域卻特別有意思,這塊地方誕生了三個主導中國歷史大方向的開國之君。 劉邦起於沛縣,主導開創了兩漢四百年的風風
Thumbnail
春秋早期,鄭國在中原地區有著霸主的地位,鄭國君主鄭莊公除了「狹天子以令諸侯」,在天子親征鄭國時,還公然出兵抵抗,發生了著名的「射王中肩」事件。
Thumbnail
在前途大會上,淮陽王張卬(下江兵)第一個表達了對前途的看衰,和綠林諸大佬商議說: 「赤眉和鄧禹隨時都會殺過來,咱們在這混不下去了!與其被人家趕走,不如現在就搶掠長安,逃回南陽,如果實在混不下去了,大不了咱們就再上山落草為寇!」 強盜們骨子裡的思維一拍即合,張卬的方案得到了綠林內部的高票通過,諸將前
Thumbnail
我是大魏景陽郡主楚昀,父親是大魏名將鎮北王楚鈞,父親過世後長兄楚霆繼承王位;母親是先帝長姐長樂長公主,長姐是永寧郡主、現在鄰國大渝的皇后楚寧。 爹爹過世那年我八歲,我也弄不明白究竟發生了什麼。我快滿九歲時,宮裡來了消息,大表兄陛下要姐姐帶我一起回京。
Thumbnail
鄭國迎戰天子的軍隊,憑着適當的戰術運用,輕鬆地大獲全勝⋯⋯
Thumbnail
周桓王的大軍來到鄭國境內的繻葛,排出左中右三隊陣勢。鄭莊公也親自上陣。
Thumbnail
鄭國非常強盛,以寡擊眾仍能旗開得勝。周桓王下令將蘇忿生封地中的十二個城邑交給鄭國,並且收回鄭國的四個城邑。
Thumbnail
鄭莊公聽從兒子公子突的計謀,大敗北戎以後,鄭莊公就重新以不朝覲天子的罪名討伐宋國,更找來齊國和魯國幫忙。
Thumbnail
從周平王晚年打算削減鄭莊公的權力以來,到周桓王執政的第五年,終於任命虢公忌父為卿士。鄭莊公自然知道桓王想以虢公來取代自己,同年,鄭莊公就引領齊僖公一起朝覲天子了。
Thumbnail
不知道看的人對於周處,究竟是對他年少時殺白虎、斬蛟龍的故事比較注意,還是他後來入朝為官,成為一個與權威作對、為國捐軀的人臣比較有興趣。雖然不避權貴、驍勇善戰的作為令人敬佩,但他上山殺白虎、橋下斬蛟龍的形象,更是深植人心啊!
Thumbnail
話說桓帝時期有黃星現於楚、宋分野,有個叫殷馗的風水士說:「五十年後當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間,其鋒不可當。」 後來這片地方被證實了,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 中國的疆域非常廣大,但有一個小區域卻特別有意思,這塊地方誕生了三個主導中國歷史大方向的開國之君。 劉邦起於沛縣,主導開創了兩漢四百年的風風
Thumbnail
春秋早期,鄭國在中原地區有著霸主的地位,鄭國君主鄭莊公除了「狹天子以令諸侯」,在天子親征鄭國時,還公然出兵抵抗,發生了著名的「射王中肩」事件。
Thumbnail
在前途大會上,淮陽王張卬(下江兵)第一個表達了對前途的看衰,和綠林諸大佬商議說: 「赤眉和鄧禹隨時都會殺過來,咱們在這混不下去了!與其被人家趕走,不如現在就搶掠長安,逃回南陽,如果實在混不下去了,大不了咱們就再上山落草為寇!」 強盜們骨子裡的思維一拍即合,張卬的方案得到了綠林內部的高票通過,諸將前
Thumbnail
我是大魏景陽郡主楚昀,父親是大魏名將鎮北王楚鈞,父親過世後長兄楚霆繼承王位;母親是先帝長姐長樂長公主,長姐是永寧郡主、現在鄰國大渝的皇后楚寧。 爹爹過世那年我八歲,我也弄不明白究竟發生了什麼。我快滿九歲時,宮裡來了消息,大表兄陛下要姐姐帶我一起回京。
Thumbnail
鄭國迎戰天子的軍隊,憑着適當的戰術運用,輕鬆地大獲全勝⋯⋯
Thumbnail
周桓王的大軍來到鄭國境內的繻葛,排出左中右三隊陣勢。鄭莊公也親自上陣。
Thumbnail
鄭國非常強盛,以寡擊眾仍能旗開得勝。周桓王下令將蘇忿生封地中的十二個城邑交給鄭國,並且收回鄭國的四個城邑。
Thumbnail
鄭莊公聽從兒子公子突的計謀,大敗北戎以後,鄭莊公就重新以不朝覲天子的罪名討伐宋國,更找來齊國和魯國幫忙。
Thumbnail
從周平王晚年打算削減鄭莊公的權力以來,到周桓王執政的第五年,終於任命虢公忌父為卿士。鄭莊公自然知道桓王想以虢公來取代自己,同年,鄭莊公就引領齊僖公一起朝覲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