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遊戲次文化加溫的藝術欣賞課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最近因為調整「課表」,有一陣子沒有關於藝術欣賞的時間,但是這也是有彈性可以調整的!
前兩天看到朋友興奮轉發,日本的「國際交流基金」(日語:国際交流基金/こくさいこうりゅうききん Kokusai kōryū kikin,英語:Japan Foundation)新選出、放上Youtube的推廣作品中有一部是來自所謂2.5D音樂劇的劇作《髭切膝丸 雙騎出陣 2020 ~SOGA~》
這是以2.5D音樂劇《刀劍亂舞》中2位刀劍男士「髭切」和「膝丸」為主要人物,第1部為音樂劇,講述了日本廣為人知的三大復仇故事之一《曾我物語》,由兩位演出《曾我物語》中的主角兄弟;第2部分則是兩位主角回歸「刀劍男士」的身分進行的演唱會。
圖:歌川広重「曽我物語図絵」(大錦絵30枚揃)<23枚目> (出處:「おだわら百科事典網站:浮世绘に見る曾我物語)
我推想是由於作品中的表現元素、演出主題與日本文化的關聯性,因此雖然是從遊戲IP衍伸出的2.5D音樂劇作品,卻被選為國際交流的作品,而有了翻譯字幕並且釋出在Youtube上供全球欣賞。(而且我想「刀劍亂舞」本身也是在日本和海外都有相當知名度和流行效應的。)
孩子們當然知道《刀劍亂舞》,因為這是媽媽也在關注的遊戲/漫畫/舞台作品(自稱宅媽真的不是沒有原因的哈哈),不過因為這部作品的前半部音樂劇,融合了日本傳統歌舞伎的表演元素,述說的又是鎌倉時代的古典故事《曾我物語》,我們覺得這也是讓孩子們一同來親近欣賞的好機會。因此徵得爸爸也同意,我們就全家一起在家裡觀劇啦!
果然,因為是來自熟悉的《刀劍亂舞》角色(刀劍男士的部分),孩子們的觀看興趣大為提升,而且劇情也很明確、容易理解,並且也有適度的趣味性點綴,是很容易融入和欣賞的作品。看完可以知道曾我物語的主角和故事主軸(畢竟改編會比較簡化,可能也有一點情節調整,因為我也不了解原著《曾我物語》的細節所以無法詳述),而且可以看到一些日本傳統演藝(歌舞伎)的元素在其中,比如女性角色也由男性飾演,演員可以快速切換服裝和角色,舞台上的「黑子」(通常又叫黑衣=くろご=Kurogo,是指歌舞伎中,身著黑衣並負責舞台佈置的演員)的作用,以及化妝臉譜(歌舞伎中稱為Kumadori=隈取)等等。
當然在觀劇的時候沒有說太多,我也是要寫文了才多查了一下資料,延伸認識更多專有名詞,接下來就可以分享給孩子們知道了,我覺得這也是自學家庭最可以做到的:一起學習探索,孩子的熱情所在可以反映和影響家長,反之亦然。
很感謝國際交流基金選了一部老少咸宜的作品(笑) 更感謝我們在這個時代,有豐沛的資源可以不斷找到新的學習點,真是好方便啊~如果各位有興趣,也可以看看這部劇作喔!
至於中場後第二部的演唱會,調性和前半段完全不同,是知道「刀劍亂舞」相關故事和人物設定才比較容易投入的演唱會(寶塚歌劇團的正劇+歌舞秀形式也是如此),以娛樂為主,與前半正劇基本無關聯。所以我也沒有把這部分當成課程給孩子看完。

動漫、遊戲等等看似「次文化」的作品,反而有相當大的影響能量來帶動人們認識各種文化,如《刀劍亂舞》的出現培養了相當大量對於日本刀劍有興趣的人(包含各年齡層,而且女性數量相當高)、如《鬼滅之刃》可以延伸認識日本的大正時代風物、如《花牌情緣》讓許多人更認識了「百人一首」競技(我的波蘭裔表嫂好喜歡這部!)我們欣賞的《髭切膝丸 雙騎出陣 2020 ~SOGA~》既是2.5D音樂劇,同時也是引領人們探索日本傳說故事和傳統藝能文化的作品,這樣的「加溫」方式讓現代人們更容易親近過去,或是感覺難以理解的傳統,我相信這也是表演藝術持續存在的重要意義之一。
【延伸資訊】
國際交流基金官網(作品一覽) (可選語系但目前沒有中文)
-關於曾我物語和曾我兄弟復仇:維基百科「曾我物語」條目可見簡單介紹,曾我兄弟的故事則有另一條目「曾我兄弟復仇事件」。我從維基百科連結到國民文庫本《曾我物語》的網頁版,日語能力不足暫且不說,光看小標題還會跳來跳去(有其他內容記載穿插)以及故事篇幅,就讓我覺得「有簡明版的表演作品真好啊」(汗) 如果不是喜好研究日本古典文學的人,應該會覺得不算好讀吧......曾我物語的故事在江戶時代成為歌舞伎的演出主題(稱為「曾我物」的演目),後來也在能、人形淨琉璃搬演。

-日本的三大復仇故事:曾我兄弟復仇事件(曾我物語,主角是曾我兄弟)、赤穗志士47人復仇(知名的「忠臣藏」,主要人物為大石內藏助=大石良雄)、鍵屋之辻決鬥事件(又稱伊賀越的復仇,主要人物為荒木又右衛門、渡邊數馬等)-
-曾我物語的故事舞台大約在現今日本小田原市。這個網站「おだわら百科事典」(小田原百科事典)列出了「浮世绘に見る曾我物語」這個主題,除了我文中引用的一枚圖片之外,還有其他關於《曾我物語》演出的浮世繪作品可以欣賞。
avatar-img
5會員
18內容數
宅媽小穆,不只有宅,也不只是媽,有時也不只被叫做小穆。 是腦袋有點雜亂的 I 人,喜歡挖很多坑,有點跳不完。 總之來坐坐,有甚麼興趣話題,歡迎來聊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穆思沙龍 Muz's Salon 的其他內容
問題來了,我們的孩子沒有能提出問題,是因為甚麼原因呢? 可能是一切通透了然於心,這樣當然很好,但如果是不顧一切照單全收,沒有經過更深度的思考,那可就不大好了,但我感覺後者的成分可能更重一些。質疑並且進行更深度的思考是很必要的,但台灣目前的教育體制卻不容易達到這樣的深度。
曾經在台灣部落格平台中也佔有一席之地的Roodo樂多日誌,你也曾經參加過「30日不間斷大挑戰」嗎?
講講關於耶誕卡,我的發卡小歷史(笑),還有關於這張卡片的相關記事。 耶誕節應該是個美好的,充滿愛的節日,希望這一點耶誕小習慣可以給大家也有些溫暖的感覺:)
今年9月到電影院觀賞2.5D舞台劇《舞台刀劍亂舞‧悲傳~結目不如歸》的個人紀錄,不敢說是劇評,也努力不劇透,只是寫下自己的記憶與感想。
問題來了,我們的孩子沒有能提出問題,是因為甚麼原因呢? 可能是一切通透了然於心,這樣當然很好,但如果是不顧一切照單全收,沒有經過更深度的思考,那可就不大好了,但我感覺後者的成分可能更重一些。質疑並且進行更深度的思考是很必要的,但台灣目前的教育體制卻不容易達到這樣的深度。
曾經在台灣部落格平台中也佔有一席之地的Roodo樂多日誌,你也曾經參加過「30日不間斷大挑戰」嗎?
講講關於耶誕卡,我的發卡小歷史(笑),還有關於這張卡片的相關記事。 耶誕節應該是個美好的,充滿愛的節日,希望這一點耶誕小習慣可以給大家也有些溫暖的感覺:)
今年9月到電影院觀賞2.5D舞台劇《舞台刀劍亂舞‧悲傳~結目不如歸》的個人紀錄,不敢說是劇評,也努力不劇透,只是寫下自己的記憶與感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用現場即興音樂劇的形式創造的即SING小鎮排練,這次觀眾給的靈感有太陽鎮、山丘、天氣很熱、柚子還有雕刻師,其中一段的主角是雕刻師刀姐,徘徊在黑道龍哥跟貴族男孩之間的糾結。
金澤當地出生、當地傳統技術「加賀繡」家系之女、如同日本傳統人偶般的外型,再加上熱愛「傳統」以及行為舉止,就差沒有把「大和撫子」四個字直接打在人物介紹。 雖然跟乙宗稍類似都是出身教養良好家族的女孩,但與稍的家族是音樂世家,吟子則是另一個方面--也就是和風系。 當人物公布時,不少人都期待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該練的終究要練,孿生滑步是下半身,禮刀拋接是上半身。在暖身之後,刀哥持著禮刀,這時候陪著他的是槍哥。他長吐一口氣,聽著訓練場上重複循環的七分鐘配樂,在排定的拋接動作音樂段落,要再次練習。只是刀哥的身體不聽使喚,他要拋刀,只是刀仍在自己手上。「刀哥,不要急,沒關係——仔細聽音樂,下一個拋接段落再做。」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場看過刀哥競賽影片或幾十秒版本的觀眾,本以為在思高儀隊刀官報告完畢就會現場看見這絕技的,在他們失望之時,刀官轉身配合著《思本進行曲》舞刀,旗官、旗手們及護旗槍兵原地踏著交叉步轉身,旗官領軍,旗隊回復到同一直線上。他們踏步轉身時,刀官同時且將禮刀向上拋,刀官与旗官面對面,禮刀在刀官背後接起。那些注意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X隊形在兩廳院廣場上,依然重現。當旗隊橫向進入X,他們沒有因為氣象報告変更先前排練的隊形,當旗哥站在三條線的中心,他們開始邊操槍邊走位,搭配著令人出乎意料的動漫歌曲,一些場邊的群眾光聽到節奏就猜到是哪首歌,紛紛驚呼著。旗哥隨著隊伍,原地自轉一周,便是旗隊要離開X隊形,刀哥隨著旗哥退到隊伍後方,槍隊再
Thumbnail
二十二部曲 心得_1 @ 2024 2/6〔三國二十二部曲 麻豆社 北極熊班〕
歌牌情緣(ちはやふる)的官方譯名是花牌情緣,不過後來發現花牌是誤譯,主角在動漫中玩的是以小倉百人一首製作而成的歌牌,花牌則是另一種日本傳統的紙牌遊戲。 目前跟著木棉花上架的進度看到第十集,真是懐かしい〜〜 我之前比較瘋歌牌情緣是大三和大四去交換的時候。大四那年正好是歌牌情緣真人版上映的時候,我和
Thumbnail
1. 中國戲曲由來,一說為起源於「南戲」與「北曲」;另一說為,從「戲」「劇」字面上,由虎頭、豆(禮器)、戈(兵器)、豕、刀等祭祀物品組合而成,來源於祭祀。 2. 最早的中國劇本,從明朝《永樂大曲》可知為北宋的南戲,而戲劇作為一種活動,早在漢代已有紀錄,惜未留下劇本。 3. 北曲(
Thumbnail
我的方格子都放到長草了,這個還是我月初的事情了。 ------- 我跟我弟有一個難得一致的嗜好,看音樂劇、歌舞劇、聽交響樂,這種跟我們兩個外表都搭不起來的活動。 對我們這種薪水高基本薪資一點點的人來說,是個頗燒錢的興趣,再加上很多表演都在台北就更xxx,感謝台中有歌劇院。
Thumbnail
NHK大河劇《致光之君》以紫式部為主角,探討平安時代日本文學作家的生平與寫作動機。本文淺談古典日文與假名書道的基本辨認概念,而大河劇也展現出編劇的仔細觀察與腦補歷史外的空白。 (有人發現這次的摘要是AI幫我擷取的嗎?)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用現場即興音樂劇的形式創造的即SING小鎮排練,這次觀眾給的靈感有太陽鎮、山丘、天氣很熱、柚子還有雕刻師,其中一段的主角是雕刻師刀姐,徘徊在黑道龍哥跟貴族男孩之間的糾結。
金澤當地出生、當地傳統技術「加賀繡」家系之女、如同日本傳統人偶般的外型,再加上熱愛「傳統」以及行為舉止,就差沒有把「大和撫子」四個字直接打在人物介紹。 雖然跟乙宗稍類似都是出身教養良好家族的女孩,但與稍的家族是音樂世家,吟子則是另一個方面--也就是和風系。 當人物公布時,不少人都期待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該練的終究要練,孿生滑步是下半身,禮刀拋接是上半身。在暖身之後,刀哥持著禮刀,這時候陪著他的是槍哥。他長吐一口氣,聽著訓練場上重複循環的七分鐘配樂,在排定的拋接動作音樂段落,要再次練習。只是刀哥的身體不聽使喚,他要拋刀,只是刀仍在自己手上。「刀哥,不要急,沒關係——仔細聽音樂,下一個拋接段落再做。」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在場看過刀哥競賽影片或幾十秒版本的觀眾,本以為在思高儀隊刀官報告完畢就會現場看見這絕技的,在他們失望之時,刀官轉身配合著《思本進行曲》舞刀,旗官、旗手們及護旗槍兵原地踏著交叉步轉身,旗官領軍,旗隊回復到同一直線上。他們踏步轉身時,刀官同時且將禮刀向上拋,刀官与旗官面對面,禮刀在刀官背後接起。那些注意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X隊形在兩廳院廣場上,依然重現。當旗隊橫向進入X,他們沒有因為氣象報告変更先前排練的隊形,當旗哥站在三條線的中心,他們開始邊操槍邊走位,搭配著令人出乎意料的動漫歌曲,一些場邊的群眾光聽到節奏就猜到是哪首歌,紛紛驚呼著。旗哥隨著隊伍,原地自轉一周,便是旗隊要離開X隊形,刀哥隨著旗哥退到隊伍後方,槍隊再
Thumbnail
二十二部曲 心得_1 @ 2024 2/6〔三國二十二部曲 麻豆社 北極熊班〕
歌牌情緣(ちはやふる)的官方譯名是花牌情緣,不過後來發現花牌是誤譯,主角在動漫中玩的是以小倉百人一首製作而成的歌牌,花牌則是另一種日本傳統的紙牌遊戲。 目前跟著木棉花上架的進度看到第十集,真是懐かしい〜〜 我之前比較瘋歌牌情緣是大三和大四去交換的時候。大四那年正好是歌牌情緣真人版上映的時候,我和
Thumbnail
1. 中國戲曲由來,一說為起源於「南戲」與「北曲」;另一說為,從「戲」「劇」字面上,由虎頭、豆(禮器)、戈(兵器)、豕、刀等祭祀物品組合而成,來源於祭祀。 2. 最早的中國劇本,從明朝《永樂大曲》可知為北宋的南戲,而戲劇作為一種活動,早在漢代已有紀錄,惜未留下劇本。 3. 北曲(
Thumbnail
我的方格子都放到長草了,這個還是我月初的事情了。 ------- 我跟我弟有一個難得一致的嗜好,看音樂劇、歌舞劇、聽交響樂,這種跟我們兩個外表都搭不起來的活動。 對我們這種薪水高基本薪資一點點的人來說,是個頗燒錢的興趣,再加上很多表演都在台北就更xxx,感謝台中有歌劇院。
Thumbnail
NHK大河劇《致光之君》以紫式部為主角,探討平安時代日本文學作家的生平與寫作動機。本文淺談古典日文與假名書道的基本辨認概念,而大河劇也展現出編劇的仔細觀察與腦補歷史外的空白。 (有人發現這次的摘要是AI幫我擷取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