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3/15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電影】生命理賠師

    911大概是2000年後影響最重大的恐怖攻擊事件了,而在事件發生之後好一陣子,各類影視作品都避談世貿大樓,怕再度引起民眾心中的陰影,過了好一陣子才慢慢地有作品去回顧當時的狀況。而生命理賠師就是其中一部作品。
    電影中一開始的起源就是個很弔詭的狀況。因為怕世貿大樓事件求償金額過高導致航空公司倒閉,進而影響運輸與國家經濟,所以政府決定出手協助制訂賠償辦法。這實在是個很複雜的窘境,事件的起源明明是恐怖份子,但是民眾沒辦法要求恐怖分子賠償,所以只好找上航空公司究責,而如果只是飛機上的乘客可能還可以解決,但偏偏飛機撞倒了兩棟大樓,讓整個賠償金額可能成為天文數字。即便政府要出手協助,也受限於賠償金畢竟來自國家預算,也不可能抬得太高,所以居中協調者的角色變得無比重要,他要能夠談出一個讓多數人都能接受的賠償辦法。
    現實中擔任特別專員的肯.費恩伯格是個蠻傳奇的律師,負責過許多國家級或大企業的爭議性賠償案件,電影片尾也有提到他負責過的案件,諸如英國石油漏油賠償案、監督2008年金融風暴後受政府金援的金融機構等等。而911受害者賠償基金絕對是他生涯代表作之一,事件受害者有高達97%的人同意了他提出的賠償方案,可見他協調功力一流。
    電影的推進方式顯得有點樣板化,大體上這類型的電影都有個一開始強調理性的律師或官員,而且大概都不近人情,但隨著某些事件的轉折,例如突然遇見了受害者之一,或是真正到了現場看見事情的全貌,這個主事者就會被感化,開始重視受害者的需求,接著他的態度軟化也平緩了他與各方之間的衝突,於是最後事件有了很好的結果。
    電影背後的議題大概比電影劇情更能勾起觀眾的思緒,生命究竟價值多少?生命等價嗎?一個受害清潔工的家屬抗議,認為他妻子的命應該與坐在世貿辦公室裡的高階主管等價。電影並沒有給出答案,但值得觀眾思考。有點殘酷的想法,該等價嗎?高階主管所能帶來的產值,與清潔工對社會的貢獻,是相同的嗎?的確各個生命都該有無限發展的可能性,但在已經沒有發展性的死亡瞬間,生命會有個最終定價嗎?心中有個微弱的聲音告訴我:有。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