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節目】超硬派美食大搜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民以食為天,這句話應該非常的耳熟能詳,但我們可能很少真正的去思考它背後的涵義。我們多數人每天吃著很普通的食物,在台灣更是有各國美食匯聚,那可曾注意過生活條件與我們天差地遠的人們,他們的食物是甚麼嗎?
內戰過後被遺忘的少年軍隊,只能住在舊墓園裡,日夜與白骨為伍,棺材是他們的床,頭骨是他們的抱枕,從小就被迫拿槍打仗,導致完全沒有一技之長,要怎樣賺錢呢?女生被迫賣淫維生,接一次客人的錢可能只夠她吃一碗咖哩,這咖哩還不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有各種調味、辣度,還能夠自選肉類搭配的樣貌,而僅僅只是咖哩粉煮成的醬,加上一些香料葉,或著白飯吃一頓而已。
非洲貧民窟的居民,食物來源是黑市買來的玉米粉,而在黑市花錢買來的食材,居然是聯合國的「援助物資」。這些本該是無償援助的物品,卻被人當作牟利來源,是援助的美意被踐踏,或者那只是在大環境中理所當然的發展?而我們捐贈了金錢、物資,我們有認真的去了解他們是不是被送到真正需要的人手上嗎?或者只是捐贈完之後覺得自己做了一番好事,接著射後不理?
身處牢獄中的罪犯,他們的「監獄美食」,是用各種零食餅乾放進墨西哥餅皮後加熱水泡軟煮成的塔可餅,那是他們最接近家鄉味的料理。但大概都猜得出來那絕對稱不上美味。
蠻佩服日本人想得出這樣的企劃,看似美食節目,其實卻帶著觀眾走遍各種特殊族群的生活。有貧民、罪犯、邪教徒、幫派份子,各式各樣的人群。看完真的深深體會甚麼叫做「知恩惜福」、「知足常樂」。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9會員
357內容數
嗨!歡迎來到呆丸趴! 我是呆丸,節目主要是分享我對於看過的電影、影集、漫畫、書籍等作品的感想, 偶爾也會分享一些諸如社會、科技等等社會議題的感想。 更新時間:每周三、六上午七點,這樣才是早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Dyone Wa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大友克洋主導的三段動畫故事。雖然我對他的作品不是很熟悉,只看過阿基拉而已,但還是感受得到這部片顯現出強烈的個人風格,尤其是作品中傳達的反戰氣息。
近年來全球有各式各樣的抗爭、戰爭等等,但對台灣人來說,香港反送中應該是最震撼的一場抗爭活動。因為距離最近,而我們也同樣面對來自中國的威脅,加上看著從小在各種影劇作品中看過的街道陷入混亂,帶給我們的衝擊顯得更加強烈。
紀錄片敘事的角度以被騙的女生出發,這也是理所當然,因為男方大概自知理虧不出演。只是描述的角度一度讓人覺得這個騙徒會不會是個媽寶?他在行騙時的說詞與被拆穿後的威脅都是同一套不斷跳針,不過也可能正因為是同一套說詞不斷的練習,才能讓自己聽起來更有說服力。
看完對於宗教有了更深的感觸。隨著人生慢慢累計的一點點閱歷,對於宗教的運作方式多少有點模糊的概念,也對一般的主要宗教與所謂的邪教有些先入為主的印象。好像一般宗教比較偏向勸人向善,而邪教往往是主事者基於某些貪婪私慾的產物。
推理女王阿嘉莎克莉絲蒂的知名偵探小說,再度翻拍上大銀幕,又加上蓋兒加朵,這樣的組合讓我從一開始看到消息就一直在等待這部電影。沒有看過原著或許也算不錯,畢竟看著上映後許多老書迷的評價以貶居多,心裡還是有點抖。但以第一次接觸這個故事的觀眾來說,還算及格的偵探電影。
但是隨著跟小王男演員那段互相利用老婆描述的故事對彼此嗆聲的對談,劇作家知道老婆的心情,然後跟司機去她北海道老家後看著司機釋懷,自己也原諒自己認為間接害死老婆的愧疚感。
大友克洋主導的三段動畫故事。雖然我對他的作品不是很熟悉,只看過阿基拉而已,但還是感受得到這部片顯現出強烈的個人風格,尤其是作品中傳達的反戰氣息。
近年來全球有各式各樣的抗爭、戰爭等等,但對台灣人來說,香港反送中應該是最震撼的一場抗爭活動。因為距離最近,而我們也同樣面對來自中國的威脅,加上看著從小在各種影劇作品中看過的街道陷入混亂,帶給我們的衝擊顯得更加強烈。
紀錄片敘事的角度以被騙的女生出發,這也是理所當然,因為男方大概自知理虧不出演。只是描述的角度一度讓人覺得這個騙徒會不會是個媽寶?他在行騙時的說詞與被拆穿後的威脅都是同一套不斷跳針,不過也可能正因為是同一套說詞不斷的練習,才能讓自己聽起來更有說服力。
看完對於宗教有了更深的感觸。隨著人生慢慢累計的一點點閱歷,對於宗教的運作方式多少有點模糊的概念,也對一般的主要宗教與所謂的邪教有些先入為主的印象。好像一般宗教比較偏向勸人向善,而邪教往往是主事者基於某些貪婪私慾的產物。
推理女王阿嘉莎克莉絲蒂的知名偵探小說,再度翻拍上大銀幕,又加上蓋兒加朵,這樣的組合讓我從一開始看到消息就一直在等待這部電影。沒有看過原著或許也算不錯,畢竟看著上映後許多老書迷的評價以貶居多,心裡還是有點抖。但以第一次接觸這個故事的觀眾來說,還算及格的偵探電影。
但是隨著跟小王男演員那段互相利用老婆描述的故事對彼此嗆聲的對談,劇作家知道老婆的心情,然後跟司機去她北海道老家後看著司機釋懷,自己也原諒自己認為間接害死老婆的愧疚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居米屋 傳說,有一間神秘的類居酒屋,那裡有個奇特的規定: 「只收餓了三天的客人。」 一開始大多都是流落街頭的浪者或乞人,看著這個招牌上的宣傳,不好意思地走了進去,如果被發現沒有真正餓三天還會被轟出來。 據說,每個出來的人,味蕾都像是改造升級過一樣,對整個世界的認知都改變了,生命力與覺察力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在飲食上,我有一個習慣,一日三餐就是米麵饅頭,辦桌就是吃菜,當然,兩者的前提就是要飽! 所以在吃便當時,除了焢肉飯之類的除外,我都是把飯吃完後,才會去吃其他食物。 老朋友都笑話我,一看就是窮人出身。本來我還會解釋,我是家道中落,但是後來想想,有差嗎?反正他們看到是那個樣子,那就那個樣吧!我確實窮
Thumbnail
▎飢餓的問題比我們理解的還嚴重 生在富裕的台灣社會環境下,但還是有少數族群在為每日的溫飽奮鬥,這些族群弱來自於勢家庭和個人面臨經濟困境,導致糧食取得不足,這其中包含一些低收入戶、獨居老人、新住民等群體。 除了台灣之外,全球部分真實數據呈現,我們難以想像,但是卻是事實 : 2019年統計在新冠
Thumbnail
身為外食族,這一波通膨真的是震撼到我了。 我以前覺得在國外自己料理食物非常省錢,但台灣是美食天堂,外食便宜又美味,餐餐自己煮的動力是什麼呢? 衛生?健康?
Thumbnail
為何藏「庫」於民劈頭就談飲飲食食?層次那麼「低」。況且在這個年代,把數以(十)萬計的recipe甚致烹調過程錄影儲存,只是繁瑣簡單的技術操作,有甚麼值得書寫? 近日觀賞日本動畫《迷宮飯》(ダンジョン飯)(1)之後,愈加深信飲飲食食並非微不足道。設想一下:飲食失調,食不甘味,弄得一腔鬱怨、營養不
Thumbnail
  每當在餐桌上大快朵頤地享用海鮮時,你是否有想過這些漁獲從何而來?這些漁獲的來源可能是殘酷的奴役?《開動之前》(Before You Eat)這部紀錄片以遠洋漁工的人權議題為主軸,紀錄遠洋漁工在產業中遭受的剝削狀況,並介紹了從遠洋捕撈到的漁獲如何成為一般大眾餐桌上的大餐的流程。
Thumbnail
我把吃飯分成兩種,「生存」與「生活」。聊聊我最近迷上的「東港飯湯」,還有我對平民美食的熱愛。
Thumbnail
探討臺灣另類食物網絡如何建立反對資本主義的經濟模式,並強調觀點需要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與實作方式。公民食物網絡(Civic food network)也被提出,探討了各地方對工業化生產的反思,以及對社會正義和環境永續等議題的關注。此篇文章對於人類世的影響、在地生活實踐以及地球的未來也提出了思考。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臺灣小吃代表了臺灣的風土人情,臺灣味道承載著濃厚的歷史與文化背景,一段時間熬成的好菜,亦如淬煉和堆疊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居米屋 傳說,有一間神秘的類居酒屋,那裡有個奇特的規定: 「只收餓了三天的客人。」 一開始大多都是流落街頭的浪者或乞人,看著這個招牌上的宣傳,不好意思地走了進去,如果被發現沒有真正餓三天還會被轟出來。 據說,每個出來的人,味蕾都像是改造升級過一樣,對整個世界的認知都改變了,生命力與覺察力
Thumbnail
大家知道台灣早年的仙草凍是加麵粉做的嗎?原住民曾經不吃雞肉嗎?以前人吃牛肉都要偷偷吃?甚至還吃海龜肉,真的假的? 人文歷史總是會勾起我的興趣,深陷在各種有趣的冷知識魅力中無法自拔。如果你有同樣的喜好,這本來自翁佳音和曹銘宗共同著作的《吃的台灣史》,尋找台灣的飲食文化史一定不會讓你失望!
在飲食上,我有一個習慣,一日三餐就是米麵饅頭,辦桌就是吃菜,當然,兩者的前提就是要飽! 所以在吃便當時,除了焢肉飯之類的除外,我都是把飯吃完後,才會去吃其他食物。 老朋友都笑話我,一看就是窮人出身。本來我還會解釋,我是家道中落,但是後來想想,有差嗎?反正他們看到是那個樣子,那就那個樣吧!我確實窮
Thumbnail
▎飢餓的問題比我們理解的還嚴重 生在富裕的台灣社會環境下,但還是有少數族群在為每日的溫飽奮鬥,這些族群弱來自於勢家庭和個人面臨經濟困境,導致糧食取得不足,這其中包含一些低收入戶、獨居老人、新住民等群體。 除了台灣之外,全球部分真實數據呈現,我們難以想像,但是卻是事實 : 2019年統計在新冠
Thumbnail
身為外食族,這一波通膨真的是震撼到我了。 我以前覺得在國外自己料理食物非常省錢,但台灣是美食天堂,外食便宜又美味,餐餐自己煮的動力是什麼呢? 衛生?健康?
Thumbnail
為何藏「庫」於民劈頭就談飲飲食食?層次那麼「低」。況且在這個年代,把數以(十)萬計的recipe甚致烹調過程錄影儲存,只是繁瑣簡單的技術操作,有甚麼值得書寫? 近日觀賞日本動畫《迷宮飯》(ダンジョン飯)(1)之後,愈加深信飲飲食食並非微不足道。設想一下:飲食失調,食不甘味,弄得一腔鬱怨、營養不
Thumbnail
  每當在餐桌上大快朵頤地享用海鮮時,你是否有想過這些漁獲從何而來?這些漁獲的來源可能是殘酷的奴役?《開動之前》(Before You Eat)這部紀錄片以遠洋漁工的人權議題為主軸,紀錄遠洋漁工在產業中遭受的剝削狀況,並介紹了從遠洋捕撈到的漁獲如何成為一般大眾餐桌上的大餐的流程。
Thumbnail
我把吃飯分成兩種,「生存」與「生活」。聊聊我最近迷上的「東港飯湯」,還有我對平民美食的熱愛。
Thumbnail
探討臺灣另類食物網絡如何建立反對資本主義的經濟模式,並強調觀點需要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與實作方式。公民食物網絡(Civic food network)也被提出,探討了各地方對工業化生產的反思,以及對社會正義和環境永續等議題的關注。此篇文章對於人類世的影響、在地生活實踐以及地球的未來也提出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