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這邊還是呼籲對帳單的重要性,因為目前財金書籍山多,但誠實附上對帳單的卻少之又少,又或者出示的獲利金額遠遠低於相關收入,比如專欄每月收入破百萬,獲利對帳單卻僅有幾十萬甚至幾萬,或者績效輸給了0050,這都讓書籍內容的可行性打了折扣。我的習慣是,一本有價值的理財書籍必須具備對帳單上的實際獲利來佐證,否則就只是淪為紙上談兵、老生常談;我不否認行銷的重要性,創作者、出版商投入的努力與付出,就是想辦法讓聚光燈打在產品的身上,吸引消費者目光刺激銷量,因為像我這種話不多、老實又木訥的個性,沒有行銷就很難引起注意,自然也無法推廣可轉債的相關知識。 對帳單會告訴我們很多事,所以我常常覺得外國操作者說的很對,在股市裡我們交易的是信念(faith),而不是錢,我們的信條記錄在對帳單上面數字的變化。比如我的信念是「以可轉債取代存股」,讀者就能從對帳單發現我的交易次數其實並不多,目前獲利最多的華航僅僅是在12月初買進、4月份賣出,僅有七次交易卻實現接近700萬的利潤,反而陽明五因為想增加額外收入進行無券套利,慘遭訛騙損失超過500萬,這還沒算上我少買華航六損失的機會成本,這似乎意味著複雜的想法以及交易有可能帶來額外的風險,堅守簡單的策略更顯安穩,這是不是從對帳單就能反向來調整我們的心態跟操作策略呢? 除了對帳單,我還更進一步以專欄文章來佐證我的投資理念以及想法的可行性。我特地標注日期就是要讓讀者可以對照我發文的時間以及後來的獲利,證明我不是馬後砲,賺了錢才貼對帳單看圖說故事。如同摔角選手不能逃避對方的攻擊,行情未明就宣告重壓華航以及陽明,酸言涼語的奚落也從沒少過的,比如我在專欄第一次提到友訊E1是2020-04-13,當天收盤價格是105.8;第一次提到陽明五的時間點是2020-08-17,當天陽明五收盤價格是103.25;又或者是第一次提到華航六是在2020-12-16 台北場演講之後,當天收盤價是104.1,以上例子都是在行情還未發動,就以可轉債特性或者風險報酬不對等的角度,說明我自己進場的理由。我相信長期訂閱專欄的讀者,在見證我投資理念的同時,其收穫也遠遠大於付出,我認為這才是財金作者與讀者之間良好正常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