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夜市停業,攤販改開計程車過勞死…她創外送隊自救:無薪也甘願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艋舺夜市自助會會長敏敏。
你也許看過敏敏的報導。2020 年 5 月,作家林立青在臉書發了一篇和艋舺夜市有關的文章,文內描述他們的自治會會長敏敏為了對抗疫情,自創全台唯一夜市外送系統,讓萬華區民眾透過 LINE 線上點餐,敏敏利用廣播叫單,攤販再把餐點送到敏敏攤位上,最後由外送員將整條夜市送到客人家門前。這樣獨創的服務獲得好評,艋舺夜市躍上媒體,全台各大夜市爭相學習,敏敏也受到很大的關注。但爆紅背後,很少人注意到的是她如何做到這一切?在鎂光燈後頭,又承受了哪些難以言喻的壓力?
傍晚四點,十二月的台北天色漸暗。敏敏一身黑衣、黑框眼鏡,俐落的短髮有紫、藍、粉色挑染。她推著攤車出現,赭紅色的招牌賣的是胡椒蝦和燒酒螺。
她一個人要做好多事。備料、登入外送系統、組裝麥克風、連接廣報、架好三台平板、確認 LINE裡防疫旅館傳來的外送單。採訪那天,台北下了幾星期的雨,她在幾秒鐘時間撐起大傘,還一邊招呼早早出來買燒酒螺的在地人。
沒有一刻是靜止的,攝影師扛來的腳架完全派不上用場。
從接單、廣播叫單到外送,全靠一人完成。

她住剝皮寮
從小在夜市長大

幾歲出來擺攤?她要我猜。不到十五歲吧,學做生意那年她才國一。跟多數夜市孩子一樣,攤子對面賣豬血糕、仙草冰的,是媽媽和弟弟妹妹,一家人全靠夜市過日子。「所以這裡的興盛我都看在眼裡。」

13年前夜市勒令停業
被迫另尋工作的攤販過勞死

2007 年,艋舺夜市一家通訊行和顧客起糾紛、被砸店,媒體大肆報導,政府下令夜市停業,整條街數百攤販的生計頓時斷了。這一禁,就是整整一年。
年代久遠了,找不到當年的報導,但談起這段往事,敏敏臉上沒了笑容。這些靠夜市生活的人被斷了生路,怎麼辦?「大家也跟他拚了啊。」警察日日站崗,他們就將攤車推進巷子裡賣,賺零頭餬口,像貓捉老鼠,攤販間彼此聲東擊西互助了好一陣子。「但有些人真的不行了,就去上班。後來有個人真的很辛苦,經濟問題很大,所以他是上班,又開計程車,最後過勞死了。」沒有特別的情緒起伏,但在當年,這場猝逝卻狠狠將她打醒了。
不能再這樣下去。
她找里長四處陳情,吃閉門羹。直到碰上郝龍斌當年推行「與民有約」計畫,專案下來,自治會成立,敏敏成為會長,艋舺夜市才終於重生。

為艋舺夜市奔波卻累出病來

整個過程,她沒多做著墨,但聊多了,才知她當時壓力大到免疫系統失調,犯了紅斑性狼瘡,開始服用類固醇直到今日,後頸出現人稱「富貴包」的腫塊。會痛嗎?她說不會,但又聽聞她腳痛,是蚊子叮咬的傷口引起蜂窩性組織炎。為什麼這麼嚴重?仍是因勞累而崩壞的免疫系統所引起的。
後來,起死回生的艋舺夜市,靠東南亞和日韓觀光客鑿出一條生路,這番光景,從沿街無數配上英日韓文簡介的腳底按摩店可略知。
6年多前,日本偶像團體來訪艋舺夜市,與敏敏合影。 圖片來源:敏敏

疫情爆發,業績只剩一成
她推夜市外送意外爆紅

2020 年初,肺炎疫情爆發,班機斷航,遊客進不來,台灣人不敢出門,繁榮的艋舺夜市再次深陷泥沼。敏敏說,那時攤販人數都比客人多。像重現 13 年前的惡夢。人潮不來,怎麼辦?她也沒多想,直覺要把東西送到客人面前。
一開始,敏敏把自己的 LINE 帳號發到〈我是艋舺人〉和〈我是萬華人〉社團,附上整條夜市的菜單,邀請大家線上點單。整條夜市隨客人點,一單就只收 20 元運費。前所未見的夜市外送服務博得好評,霎那間獲得媒體關注。

媒體報導背後
沒人看見的身心俱疲

她的心力交瘁,藏在沙啞的嗓子、親自外送又做帳到天亮的身影裡,她不拿薪水的無償付出,自願扛起整條夜市生計的龐大壓力。
這些日子下來,很辛苦吧?敏敏的情緒來得很快,鏡頭還沒對焦,眼淚已經掉了下來。「人不可能一帆風順啦,我真的做得很累……團體生活,不要說不體諒我,又在背後捅我很多刀……」原來在外人所見,她光鮮堅強的外表之下,暗藏的是無數自我懷疑的傷口。
她帶領艋舺夜市前進,督促組員改變,成為全台最先進的夜市,支援最多種支付系統,但質疑的聲浪當然也隨之而來。有些人不認同她的理念、搞小團體、造謠,將她所有努力視為出風頭的工具,這樣的痛,竟讓她在人來人往的夜市裡掉淚,但下一秒,外送鈴聲大響,她又瞬間將悲傷隔絕到千里之外,紅著眼眶,轉身處理下一筆訂單。
是啊,忙碌到連傷心的時間都沒有了,兒女見了也心疼,常勸她別再做吃力不討好的事。

放不下的是責任
還有對艋舺夜市很深的愛

敏敏總說自己學歷不高,懂得不多,只是比較雞婆,從不覺得自己做了什麼了不起的事,但又一次,她帶著整條夜市撐過來了。該說她有生意頭腦嗎?見過面後,才知道更核心的理由,是她對艋舺夜市有很深很深的情感。
對平凡的我們來說,夜市,也許只是佔據生活一小部分的娛樂選項,但對敏敏而言,這是她從小到大生活的地方,她的家人、朋友、夥伴都在這裡。夜市,已經是她全部的人生。這樣的愛,讓她甘願咬著牙,紅著眼眶,也要為大家擋下所有災厄。
敏敏的人生和夜市密不可分。圖為全家在夜市為 100 歲阿嬤慶生。 圖片來源:敏敏
avatar-img
6會員
16內容數
先據實以告。 1. 在接觸採訪前,我曾懷疑自己討厭人類 2. 至今仍不習慣被稱做記者 3. 如果硬是要為一切下個註解,那我大概是有社交恐懼症狀的,聽故事並說故事的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琬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常覺得自己的人生已經被預見了。長大了,好好工作,找好老公、生小孩,好像就是人生唯一可能性…」陳柔安看著桌面,苦笑著。那瞬間,時光彷彿倒轉回七年前,中原大學的長廊上。當時,她還只是個平凡大學生,對未來沒有目標,只有迷惘。那時她沒想過,幾年後,自己是以旅行插畫家的身分,聊起這麼多精彩的旅行故事。
如果今天,就是活著的最後一天,那生命真正該追求的還會是成功、財富或名聲嗎?他是黃嘉俊。二十幾年前,年輕氣盛的他一心只想成為一名成功的電影導演。他想拍劇情片,渴望在影展得名,他要追隨著李安的腳步,對於未來是如此篤定。直到1999年遇上921地震,當年他在台中當兵,被派往災區,親手挖出一具又一具屍體。
「離婚並不可怕,那就像長水痘,是一時的,總會有好起來的一天。」高嘉蔚終於能坦然說出這些話,是在離婚一年多後,前夫留下的傷才剛結痂。這段時間,她沒放任自己沉浸在悲傷裡,反而選擇戴起面具,在臉書用一篇篇文章,記錄在婚姻受的傷害。為什麼要再次揭開自己的痛處?她說:「我想教和我一樣失婚的人怎麼讓傷口癒合。」
廖麗鳳在榮總工作三十年了,從一般外科轉到外科加護病房,再成為器官協調師,為器捐奔走的日子一眨眼竟也過了二十年。坐在器捐小組辦公室的褐色沙發上,廖麗鳳談起器捐的第一件事,不是身為協調師的辛苦、不是與病人間的情誼、也不是移植成功時,滿溢在胸口的成就感,而是她的夥伴。
在死亡面前,除了悲傷,我們還能有什麼選擇? 侯秀賢在孕期就知道可暘有心臟病,但孩子是唐氏兒,卻是出生後才知道的事情。還好,在巨大的不安與恐慌過後,她還是立刻就愛上了這個孩子。後來,可暘在兩歲時的一場手術後離世,侯秀賢整個人也像是碎了,她最寶貝的小兒子就要離開了。她該怎麼做?她決定捐出可暘的眼角膜。
在死亡面前,除了悲傷,我們還能有什麼選擇? 可暘是叢天龍的第三個兒子,兩歲那年,在一場心臟手術後離開人世,叢天龍決定捐出可暘的眼角膜。在失去孩子的當下,要做出器捐的決定並不容易,但對他來說,孩子離開,做父母的都有私心,他的私心是希望可暘活下去,但如果事情無法扭轉,或許該做的是讓可暘用不同的方式繼續活
「我常覺得自己的人生已經被預見了。長大了,好好工作,找好老公、生小孩,好像就是人生唯一可能性…」陳柔安看著桌面,苦笑著。那瞬間,時光彷彿倒轉回七年前,中原大學的長廊上。當時,她還只是個平凡大學生,對未來沒有目標,只有迷惘。那時她沒想過,幾年後,自己是以旅行插畫家的身分,聊起這麼多精彩的旅行故事。
如果今天,就是活著的最後一天,那生命真正該追求的還會是成功、財富或名聲嗎?他是黃嘉俊。二十幾年前,年輕氣盛的他一心只想成為一名成功的電影導演。他想拍劇情片,渴望在影展得名,他要追隨著李安的腳步,對於未來是如此篤定。直到1999年遇上921地震,當年他在台中當兵,被派往災區,親手挖出一具又一具屍體。
「離婚並不可怕,那就像長水痘,是一時的,總會有好起來的一天。」高嘉蔚終於能坦然說出這些話,是在離婚一年多後,前夫留下的傷才剛結痂。這段時間,她沒放任自己沉浸在悲傷裡,反而選擇戴起面具,在臉書用一篇篇文章,記錄在婚姻受的傷害。為什麼要再次揭開自己的痛處?她說:「我想教和我一樣失婚的人怎麼讓傷口癒合。」
廖麗鳳在榮總工作三十年了,從一般外科轉到外科加護病房,再成為器官協調師,為器捐奔走的日子一眨眼竟也過了二十年。坐在器捐小組辦公室的褐色沙發上,廖麗鳳談起器捐的第一件事,不是身為協調師的辛苦、不是與病人間的情誼、也不是移植成功時,滿溢在胸口的成就感,而是她的夥伴。
在死亡面前,除了悲傷,我們還能有什麼選擇? 侯秀賢在孕期就知道可暘有心臟病,但孩子是唐氏兒,卻是出生後才知道的事情。還好,在巨大的不安與恐慌過後,她還是立刻就愛上了這個孩子。後來,可暘在兩歲時的一場手術後離世,侯秀賢整個人也像是碎了,她最寶貝的小兒子就要離開了。她該怎麼做?她決定捐出可暘的眼角膜。
在死亡面前,除了悲傷,我們還能有什麼選擇? 可暘是叢天龍的第三個兒子,兩歲那年,在一場心臟手術後離開人世,叢天龍決定捐出可暘的眼角膜。在失去孩子的當下,要做出器捐的決定並不容易,但對他來說,孩子離開,做父母的都有私心,他的私心是希望可暘活下去,但如果事情無法扭轉,或許該做的是讓可暘用不同的方式繼續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人生第一次完整走一次艋舺風俗業路線,以前都只是逛夜市經過某個點順便提一下而已,而且這天本來只是一個私人行程,要帶一起做地方創生的夥伴們來萬華「見見市面」。 在這前一週的某天,我應該是那天酒喝多了、不知道哪條神經接錯,竟然問了大名鼎鼎的工頭堅和萬華地區文化推廣專家《沐育文化》凱文,要不要一起來玩⋯
Thumbnail
台灣可以看到一個舉世獨有的情景、那就是夜市白天是賣菜街、夜晚才是夜市街。台北市知名夜市臨江夜市這家通化粉圓剉冰亦是如此一個例子。店家在臨江夜市範圍內,臨江夜市範圍內及周邊通化街有幾家甜品與冰店、這家也許不是名氣最大或最美味,但是算相對便宜大碗。 通化粉圓剉冰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大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萬華在阿扁禁娼後,昔日公私娼不分的一條街(就是電影《艋舺》趙又廷OO柯佳嬿那情節),很長時間都變成「清茶館」的小姐,清茶館是什麼?就是茶店仔啦,在有些地方叫小吃部,《想見你》嚴藝文演的媽媽就是在這種場所上班的。茶店仔跟摸摸茶又不一樣,它在北部幾乎沒有了,但在中壢、桃園似乎還有殘留。 所以說,千
Thumbnail
臺灣養豬產業遭遇大規模口蹄疫疫情後,「東園食品」蔡家三姐遭受重創。這篇文章講述她如何在逆境中秉持樂觀進取的態度,與家人團隊努力打拼,在產品上皆採用非油炸方式,並融入新意與傳統,創造出多款口味獨特的產品。文章內容適合使用「食品工廠」、「臺灣伴手禮」、「臺中市獎項」等關鍵字。
Thumbnail
新臺祺之家位在臺南的復興市場,提供叻沙、蝦麵、肉骨茶等美食,是臺南人心中的回家味道。
Thumbnail
有一間老牌麵線店,營業三十多年了,生意極好,早上八點賣到中午十二點,然而,總是十一點半不到就完售。麵線店的老闆娘大器又寬容,如果有人為了躲警察需借她的店門口擺攤,她都說好,甚至主動讓那些流動攤販到她的麵線店兩旁暫避風頭,順便把生意做一做,總是材料都準備好了,原封不動載回家總是浪費。 有一個女人
我住在新竹一個客家小鄉鎮,街上共有三個自助餐店,其中這家生意特別紅火,中午11點就開始有顧客光顧而且要排隊,門口停滿來店的摩托車有時還真沒地方停。我觀察店裡生意好的主要關鍵是菜色符合大眾口味而且便宜,一個主菜(魚或肉類)加兩個青菜也就5~70元左右,在物價飛漲的今天,這樣的價格說明常常要排隊是有原因
Thumbnail
每週三營業的竹南中港夜市,人潮總在晝夜交錯的逢魔時刻漸漸地湧入,穿著制服的學生族,或兩人或三人成群的正在攤位前挑選著串物;機車族們則以最擅長走馬看花的時速五公里,穿梭在復興路與迎薰路的竹南中港夜市攤販中,然後發現目標後,便將機車立了個斜柱,呼喊了一聲老闆老闆娘,我要一份村蔥油餅加蛋。
Thumbnail
基隆夜市 走進基隆夜市,人潮熙熙攘攘。每一家攤位前都擠滿了人,生意十分興隆。這樣的景象雖然很有活力,但朋友卻說她不想在這裡吃飯。她認為在這樣擁擠的地方用餐,不僅沒有舒適的環境,也無法好好品嚐食物。理解她的想法,畢竟沒有必要為了吃飯而犧牲舒適度。於是,我們便離開了夜市。 稻森洋食屋 從仁三路轉進
Thumbnail
​台北市有許多燒臘店,但是要符合老店、有人情溫度、大家愛的店家等條件就不多了。這家香味燒臘從民國八十八年(SONCE  1999)在台北市中正區南陽街開店後來搬到台北市萬華區西門町區域開店。一轉眼開店到今年也有二十五年時間了、尤其台灣這三年疫情期間很多店家都對新冠肺炎染疫情的人缺乏大愛不願做生意。但
Thumbnail
人生第一次完整走一次艋舺風俗業路線,以前都只是逛夜市經過某個點順便提一下而已,而且這天本來只是一個私人行程,要帶一起做地方創生的夥伴們來萬華「見見市面」。 在這前一週的某天,我應該是那天酒喝多了、不知道哪條神經接錯,竟然問了大名鼎鼎的工頭堅和萬華地區文化推廣專家《沐育文化》凱文,要不要一起來玩⋯
Thumbnail
台灣可以看到一個舉世獨有的情景、那就是夜市白天是賣菜街、夜晚才是夜市街。台北市知名夜市臨江夜市這家通化粉圓剉冰亦是如此一個例子。店家在臨江夜市範圍內,臨江夜市範圍內及周邊通化街有幾家甜品與冰店、這家也許不是名氣最大或最美味,但是算相對便宜大碗。 通化粉圓剉冰相關資訊:: ​地址: 台北市大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萬華在阿扁禁娼後,昔日公私娼不分的一條街(就是電影《艋舺》趙又廷OO柯佳嬿那情節),很長時間都變成「清茶館」的小姐,清茶館是什麼?就是茶店仔啦,在有些地方叫小吃部,《想見你》嚴藝文演的媽媽就是在這種場所上班的。茶店仔跟摸摸茶又不一樣,它在北部幾乎沒有了,但在中壢、桃園似乎還有殘留。 所以說,千
Thumbnail
臺灣養豬產業遭遇大規模口蹄疫疫情後,「東園食品」蔡家三姐遭受重創。這篇文章講述她如何在逆境中秉持樂觀進取的態度,與家人團隊努力打拼,在產品上皆採用非油炸方式,並融入新意與傳統,創造出多款口味獨特的產品。文章內容適合使用「食品工廠」、「臺灣伴手禮」、「臺中市獎項」等關鍵字。
Thumbnail
新臺祺之家位在臺南的復興市場,提供叻沙、蝦麵、肉骨茶等美食,是臺南人心中的回家味道。
Thumbnail
有一間老牌麵線店,營業三十多年了,生意極好,早上八點賣到中午十二點,然而,總是十一點半不到就完售。麵線店的老闆娘大器又寬容,如果有人為了躲警察需借她的店門口擺攤,她都說好,甚至主動讓那些流動攤販到她的麵線店兩旁暫避風頭,順便把生意做一做,總是材料都準備好了,原封不動載回家總是浪費。 有一個女人
我住在新竹一個客家小鄉鎮,街上共有三個自助餐店,其中這家生意特別紅火,中午11點就開始有顧客光顧而且要排隊,門口停滿來店的摩托車有時還真沒地方停。我觀察店裡生意好的主要關鍵是菜色符合大眾口味而且便宜,一個主菜(魚或肉類)加兩個青菜也就5~70元左右,在物價飛漲的今天,這樣的價格說明常常要排隊是有原因
Thumbnail
每週三營業的竹南中港夜市,人潮總在晝夜交錯的逢魔時刻漸漸地湧入,穿著制服的學生族,或兩人或三人成群的正在攤位前挑選著串物;機車族們則以最擅長走馬看花的時速五公里,穿梭在復興路與迎薰路的竹南中港夜市攤販中,然後發現目標後,便將機車立了個斜柱,呼喊了一聲老闆老闆娘,我要一份村蔥油餅加蛋。
Thumbnail
基隆夜市 走進基隆夜市,人潮熙熙攘攘。每一家攤位前都擠滿了人,生意十分興隆。這樣的景象雖然很有活力,但朋友卻說她不想在這裡吃飯。她認為在這樣擁擠的地方用餐,不僅沒有舒適的環境,也無法好好品嚐食物。理解她的想法,畢竟沒有必要為了吃飯而犧牲舒適度。於是,我們便離開了夜市。 稻森洋食屋 從仁三路轉進
Thumbnail
​台北市有許多燒臘店,但是要符合老店、有人情溫度、大家愛的店家等條件就不多了。這家香味燒臘從民國八十八年(SONCE  1999)在台北市中正區南陽街開店後來搬到台北市萬華區西門町區域開店。一轉眼開店到今年也有二十五年時間了、尤其台灣這三年疫情期間很多店家都對新冠肺炎染疫情的人缺乏大愛不願做生意。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