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5/1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答案就在「這」裡

沒錯~答案顯而易見
你尋找的答案一直就在你心中,只是...知道了答案後呢

機會一直都在

有一個人溺水。一艘小船經過,試圖救他,但他說:“不,謝謝你,上帝會救我的。”後來來了艘大一點的船經過也試圖救他,但他仍說:“不,謝謝你,上帝會救我”。最後他淹死了... 當他到達天堂時,他說:“上帝,為什麼你都不救我呢?”上帝說:“我不是已經派了兩艘船去救你了嗎!”
《當幸福來敲門》時,你知道怎麼回應嗎?
這世界是不公平的! 沒錯,這世界很不公平,每個人有的機會都不同,甚至擁有機會的數量也不同。那些可以成功的人,總是有這麼多的機會可以選擇,而那些庸庸碌碌的連一次機會都求不到。
正因這世界是不公平的,才有無限的因果組合;正因世界不公平,我們才得以選擇。有些人在苦難中挖尋機會,最終他們得到比較多的機會;有些人看待種種機會都是難關,最終他們就只能等待下次機會。

相信有其價值

告訴你們一個秘密,《秘密》的一個重點在於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深信不疑的事物,因此也用生命去捍衛這些被相信的一切;當相信的,被人認同了感到高興、被質疑時感到生氣、不如預期時感到沮喪,卻也未曾懷疑這些曾經的相信是否值得繼續,不意外地,這正是人格的養成。
坊間已有許多書籍,古人也流傳許多名言,已經說到不能再說: 「你是怎樣的人,就會怎樣想事情,然後就會怎樣做事情,最後就產生怎樣的結果」 看來要造就不同的結果就是得從根本下手 ─ 修改相信。
在過往諮詢的個案常常會透露出一個基本的訊息: 「先讓我看到答案,然後我再去做看看」。唯有看到了答案,才知道值不值得去做,不然白做工怎麼辦? 這些答案往往跟價值畫上等號,「我只做我覺得有價值的事」,「我不相信做那件事有價值」。一個有趣的迴圈產生了,"相信一件事沒做的價值⇄沒價值的事不做"。
「如果我有XXX,我就是XXX,然後我就會做XXX做的事」,可惜的不是你沒有XXX,可惜的是你從沒相信你是XXX,所以你不會去做XXX做的事,當然最終你也不會擁有XXX。
沒有人一開始就成功,也沒有人注定會成功,但你可以相信你會、相信你是。

做就對了

感謝學校填鴨式的教育,讓我們曾經都有滿分可以追求,只要把課本的內容背得越熟,就越有機會接近滿分;但其實可以沒有滿分,學校的考卷大可設計成一張寫不完的考題,答對越多越高分,不過那可能不容易讓求學的孩童瞭解追求的目標為何,當然老師出題或檢討考卷也成了一大難事。
還記得有段時間作業的評比是用甲乙丙丁,結果都不只拿了甲,有的甲上、還有甲上☆、甚至是甲上☆☆☆,追求卓越本就是人的天性。幾經社會的洗禮,為求 "好壞高低"之分,原本求知喜悅的路上,進而轉向分數取勝;讀書的意義不再是充實自己,高分帶來的成果也不太具有價值,於是出了句玩笑話: 「生平無大志,但求及格60分」。
你為你的人生打過分數嗎? 幾分是滿分? 幾分又是及格? 分數量化本來就只是用來方便檢閱, 檢閱自己的優點,讓好可以更好,檢閱自己的弱點,決定是否要將它變好。分數從來都不是拿來跟別人比較的工具,因為衡量的方法從來都不同,也因此只有自己能做自己分數的導師,無所謂滿分,更無所謂及格,又或者,都是滿分、都是及格。
唯有接納自己人生的分數,才有機會獲得更高的成就,成就來自對自我價值的追求。所有一切要做的事就是"動起來",哪怕任何一小步,都促使成就更近,所有價值也都隨之攀升,這分數早遠高於及格,而且,超過一百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