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16|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墨耘|一紙 QR 碼,我對加密貨幣「消費行為」的想像

每個禮拜總會挑一天,從家裡,步行至兩個街區外的咖啡廳,讀讀書,寫寫字。
吧台上有兩個壓克力製成的小立牌:LINE PAY 與街口支付,私下起的稱呼是台灣「電支雙雄」(電支是「電子支付」的簡稱),應該不為過吧!
長時間以來,心中一直有個想法,不敢說取而代之,但如果旁邊多一個立牌,是專門為了加密貨幣支付而生的 QR 碼,那該有多好?
我試著站在店家 vs 消費者的立場,來盤算此事,列出三個討論方向:
  1. 幣種為何? 通常店家不會希望一杯咖啡(或其它商品)的定價是「朝令夕改」浮動的,方便鎖定每一杯的利潤,照這思路走,似乎用「穩定幣」來訂價比較穩妥?  
  2. 燃料費(gas fee)多寡 承上,以最泛用的 USDT 為例,拿來購買高單價商品應該沒問題,但若是一杯咖啡的加格,要再打上一美金左右的「手續費」(走 TRC-20 傳輸),以消費者的角度來看,會不會望之卻步? 可能的解方一是用「手續費」更加低廉的(區塊鏈)網路來轉帳,例如 LikeCoin chain,卻又繞回第 1. 點的顧慮,也就是幣價波動性的問題。 可能的解方二是加密貨幣簽帳卡,不過用掃碼直送(到對方錢包)的方式好像比較浪漫?而且還涉入接下來要聊到的第三點。  
  3. 記帳與稅務 這方面我不是行家,只是隱約覺得先朝 免開立統一發票 的店著手,事情會比較單純化;很多這類店家在提供「非現金」交易方式時,第一個首選是行動支付,若再進一步牽涉到信用卡,貌似就要打發票了。  
我對加密貨幣「消費行為」的想像,是希望它能夠循序漸進、日漸普及。
起初僅是地下經濟活動,例如從前的 #Bitcoin Pizza Day,現時的 #馬特市市集⋯⋯到未來,也許是從零星到有組織(一個聚合器問世)、從線上到線下、從錢包到「錢包」、從小商家到大型購物中心、從民間到官方⋯⋯。
什麼!你說以上環節,哪一關阻力最大?
或許最難處不是別的,近在眼前,是從封閉抗拒到開放接受,是你我的心。

🌱 加入中書神經系統圍爐 👇 專題 #寫作的反思 與 #爐內真心話 連載中。
🌱 我在其它平台出沒 👇FacbookTwitterLiker SocialMattersMediumvocus 】
🌱 我的教學文與邀請連結 👇 ≣ 註冊 noise.cash一起成為「噪咖」體驗社交金融。 ≣ 註冊 Presearch |一舉三得的 search to earn 使用心得。 ≣ 註冊 MEXC抹茶交易所走跳,兌現 OSMO 與擼羊毛。 ≣ 註冊 Potato從 Potato Media 學到三件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