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軸心與美國勢力之間的對立加劇,使的亞洲逐漸地分成了兩邊,一邊是與美國結盟的新盟軍,而對美國的挑戰者則組成了力量較為弱勢的新軸心。
隨著新盟軍,也就是亞太聯盟在未來幾年交流與協議的逐漸完善;中國發動成功閃電戰的可能性將大幅下滑,因此未來幾個月中國對外發動戰爭的可能性將會上升。
東亞的新盟軍-印太聯盟
新盟軍本質上與二戰盟軍差不多,是由一群彼此利益原本不相干,但是卻因為少數國家的侵略性政策而組成的同盟。特點是在對立形勢發生的早期會有整合不順的問題,但是當整合完成後就幾乎不可能被打倒。
日本承諾將會在台灣被中國入侵時出力,這代表了日本重拾自己身為東亞軍事強權的身分,加上日本深分的經濟強權的身分,這將會使日本成為新東亞秩序的老大。
而印度作為英帝國在亞洲的繼承者,雖然保持著一定的「自主戰略」思維,但是由於圖博地區被中國奪取導致印度產生的巨大地緣缺陷,使得印度非常敵視中國,如果中國不吐出圖博,中印之間絕無和平之路。
印太聯盟的問題在於目前仍處於整合不完全,中國發難仍然處於難以協同作戰的時刻,但比起2017年的大節點,目前的印太聯盟已經可以說是好很多的。
中國問題
中國到目前為止有許多政治與經濟上的問題,這些問題最終將會決定中國是否開戰。首先中國不是俄羅斯,俄羅斯除了有前蘇聯時代殘存的工業資本,其本身也是一個糧食與石油的產出國,所以物質上可以長時間忍受封鎖,大家都回到二十世紀的生活,雖然沒二十一世紀方便但倒也還活得下去。但中國不一樣,中國仰賴進口物資,若是封鎖發生在中國,很容易導致大規模的工業鏈斷裂,並引爆社會危機(其實現在中國已經很接近了)。
但是最終我認為是否會開打還是在於習近平本身的權位穩不穩定,如果不穩定,那就算知道中國會毀滅性的失敗還是會打,中華民族的前途即使徹底毀滅也要當永遠的領導。但如果習近平還撐得住,那就很有可能繼續憋住不打,想辦法把戰爭期限往後拖,甚至到死也不要打台灣就這樣像袁世凱那樣直接爛掉。
當然還有一種可能,習近平被反黨集團打倒,先軍派徹底失勢,中國徹底袁世凱化,由於習近平放棄寨防政策,改由海防政策棄陸軍改扶海軍的政策,使得經由陸軍政變習近平的可能高了一些(雖然還是很小)。
總歸來說球是在中國那邊,而時間是在印太聯軍這邊,但是中國能不能在把海軍艦隊賣給百事可樂前開出去本身也是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