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6/08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第一個員工培訓

我剛踏入創投界時,"創投"在台灣是非常新的名詞,没有什麼人聽過。每次我跟人家說我在創投公司上班,大家都以為是投顧,然後就開始問我有没有未上市明牌股可報。
當然没有。創投在美國早就風風火火了很多年,没有創投,哪來的 yahoo, Google, Amazon?
場景回到台灣。
當時創投的投資主流是科技業。商科畢業生没有技術底子,工科畢業生没有受過商業訓練,單一的 background 無法看案子,所以完美的創投經理人是理工科系畢業+MBA。創投公會辦了一個創投經理人訓練班,訓練全方位的專業經理人,讓有志成為創投經理人的人才,知道去看案子時應具備哪些知識,要看哪些面向。 課程內容包含全面的產業技術趨勢,財務,會計,法律等等。
這課程看來不錯,身為台灣少數的專業創投公司,我們當然要有最棒最專業的經理人,一定要送些人去上課才對。 但,一個課程學費要好幾萬。我們的HR主管,人稱大姐頭,覺得這學費太貴了,花好幾萬送幾個人去上課,成本太高,而且知識只集中在某幾人身上是不對的。因此,她主張:
我們付一個人的學費,但每個階段課程送不同的人去上課,這樣大家都學到了東西。等大家都學到點東西,回來互相教,知識共享,大家就都學會了。
這點子聽起來真棒,老闆也同意了。公會那裹聽到我們要只付一個人學費送一堆人上課,面有難色,嗯嗯啊啊了一下,說没有人這樣,但最後也勉強同意了。
於是,大姐頭把大家分成好幾組,去上不同的課。我被分到"如何讀財務報表"的系列課程。
說真的,我不怎麼喜歡這個安排,因為大姐頭按照大家專業或學經歷分配去上什麼課。雖然我這輩子没唸過什麼菁英名校,但好歹也是個MBA. 關於如何讀財報,計算各種財務比例,這。。。。都是我本來就會的東西啊........看看幾位被指派來上會計報表的會計,也是一臉無聊樣,必竟身為資深會計或會計副總,還要聽一遍會計科目,四大報表,什麼是資產和負債,應該也沒什麼學習興緻吧?
當然也不用說那幾個被派去上產業技術的副總們 (都理工科畢業的),也没人覺得到底學到了什麼...
看出什麼問題了嗎? 如果你已經有這方面的專業或學經歷,為什麼還要去上課? 這個課程不就是要讓你成為全方位的創投經理人,我們去上的課,應該是要補足自己不夠的部份啊!
反正,我們就這樣把課上完了,唯一的好處是每個人只要犧牲幾個週末來吹冷氣聽老師講點本來就知道的事,不用花十幾個星期。大家都覺得没學到東西,只有人資大姐頭覺得獲益良多,她自己來上財報課,本來她的財務金融知識就是零蛋,空杯裝點水也覺得是滿了。
至於大家有没有"互相教", 讓每個人都成為全方位人才呢? 當然也没有,一切船過水無㾗,大姐頭和老闆覺得有盡到培訓員工的義務,又省了錢,多好。
很多年以後,當公司的人才一個一個出走,我才明白,這件事也是 red flag 之一,老闆對專業價值的定義,對員工的使用,也說明了這個團隊將會在多變的世界中以什麼方式因應,風口上豬都會飛起來,風口關起來後才是真本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