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投解密 - 創投業裡的創業者與經理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多年前我擔任新創加速器合夥人時,每逢簡報日前夕,除了進行簡報演練與修正,我們總跟創業者聊到屆時台下的聽眾,許多投資經理人其實也沒創過業,在為各自老闆進行投資評估同時,往往也羨慕創業者的自由與勇氣。

相較於矽谷長久以來許多人會在多種角色間輪替,例如創業出場之後成為天使或加入創投,或者從企業離職去創業,甚至同時身兼天使投資人或新創公司的顧問,台灣新創長年以高資本需求產業為主,經理人創業比例相較於早年少了不少。直到雲端及行動網路普及,輕資本的軟體創業湧現,但多數創業者沒有企業主管或投資方經歷。

而台灣創投公司由於制度設計類比金融業、需求符合製造業,甚至主管機管不是如同美國的證交會而是經濟部工業局,因此如基金資本額門檻偏高、股款需全額期初交給管顧公司、公司治理採董事會結構等,造成股東與經營團隊的關係比較像老闆與員工,高階主管也只能領薪水與年終,而非美式創投的合夥人分紅,也因為資本門檻高而難有年輕人開設創投。 

反觀如創投發源地矽谷、或擴散到全球多數國家的創投型態,除了採用有限合夥制度、股東只需在投資案件時撥款,營運上也以合夥人為募資及投資決策的主角,雖然須背負了股東期待,但因個人出資與承諾,也分享投資回報的成果。所以在美國,經營創投或天使俱樂部,比較像是創業而非上班。 

尤其在有限合夥制度中,基金管理者也就是所謂的管理合夥人(Gerneral Parnter,簡稱GP)必須出資至少佔基金股本的1%,而有限合夥人(Limited Partner,簡稱LP)僅負責出資而不主導投資,可以說是專業分工與互補的合作,也非常類似美國新創初期股權設計裡創業者獲得大量普通股、投資人出資佔有特別股的模式,經營權在創業者但投資人擁有獲利倍數機會跟制衡公司治理的權利。

也因為GP本身同時是基金小股東,在大規模基金例如上億美元,GP必須佔有一百萬美元的出資,也因此對於多數GP來說,也等於是 ALL-IN 的創業局勢,自然是承擔風險並尋找高報酬的機會,也會全力投入協助新創成功、高倍率方式出場。

在投資與創業同樣競爭的矽谷,除了創業者跟時間在賽跑,投資人也是。去年初一個位於東岸的投資機會,我在第一次視訊會議後,立馬敲定對方能接受拜會的行程,飛到東岸完成拜會後、馬上開始提案與進行決策,又在兩周內完成簽約與撥款。若在台灣多數投資機構,光研究案件背景跟寫報告,就要花上十天半個月,等到行程訂好,投資機會早就消失、額度早被搶光。 

其實無論矽谷或台灣,無論在創投或企業,經理人與創業者最大的差異不是收入,而是心態,也就是運用資源的自由度跟回報方式。經理人對公司與制度負責,難以創造屬於自己的時間跟自由。收入再高,也是打工仔,不會有冒險心態。

 反之,創業者對自己跟資本負責,花時間去做決定、擴張版圖、承擔風險、創造價值,這才是創業與投資的本質。如果真要改善台灣的創業環境,其實就要從創投制度開始調整,唯有創投本身也具有創業者心態,才有可能跟矽谷真的接軌。

avatar-img
240會員
34內容數
如同電影界的好萊塢、金融業的華爾街,全球新創獨角獸與創投密度最高的地方,就在矽谷。對創業者來說,舊金山灣區完備的新創生態系宛如天堂,但昂貴的物價房價與殘酷的生存競爭也像地獄。到底在矽谷創業是甚麼滋味?在矽谷獲得投資的關鍵是甚麼?各種投資人又有甚麼不同?台灣新創該如何進軍矽谷、打入美國市場?就讓【創投矽谷】為你解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IC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對於沒有上班經驗的創業者來說,進入企業經理人角色是相當困難的,而這種深度經歷對於創投領域同樣重要。因為成為創投合夥人所需具備的主要條件,除了募資能力跟案源,最關鍵的是協助創業者找到好的員工、顧問與出場途徑。
新創公司雖然可以沒有顧問,但善用顧問的創業者與投資人,往往會有比較快、比較大的出場機會與下一次創業時機。
台灣若要孵化獨角獸,就必須培育出一批又一批被國際企業甚至是矽谷科技公司收購的創業者。而政府除了持續優化投資環境、提供政策誘因,也應該調整跨國併購法規與審查機制,並持續栽培人才出海。而民間可以透過投資矽谷創投基金,逐步參與美國新創與產業生態系,影響更多的企業投資與收購決策,投資台灣。
從有矽谷與創投以來,創業者彼此投資或擔任對方董事,就是這裡的獨特環境與產業文化。實作能力與專注本業是創業必須,但難免有盲點;擔任投資人與董事,既可觀察別人與反省自己,又可以提高視野與格局、理解市場與產業。參與北美新創或基金並擔任教練,是我覺得台灣連續創業者最值得做的長期投資。
如果矽谷銀行倒閉,雖然新創公司會嚴重損傷,發不出薪水與資金後,融資不到之後就會裁員、倒閉或被收購,但創業者與工程師其實通常都可以找到工作。反而是依靠資金作為子彈的創投產業,會是最嚴重的受害者。
去年開始的升息循環與估值修正,讓熱了十年的矽谷資本市場終於開始放緩緊縮,但誰也想不到熱錢存款跟購債利差,成為風險債專家的矽谷銀行自己沒躲過的風險。即便資產大於負債,卻因為市場的恐慌情緒、客戶類型過於單一的體質,讓撐過了達康股災與金融海嘯的矽谷銀行,成為第二次量化寬鬆與升息啟動後第一個倒下的金融機構。
對於沒有上班經驗的創業者來說,進入企業經理人角色是相當困難的,而這種深度經歷對於創投領域同樣重要。因為成為創投合夥人所需具備的主要條件,除了募資能力跟案源,最關鍵的是協助創業者找到好的員工、顧問與出場途徑。
新創公司雖然可以沒有顧問,但善用顧問的創業者與投資人,往往會有比較快、比較大的出場機會與下一次創業時機。
台灣若要孵化獨角獸,就必須培育出一批又一批被國際企業甚至是矽谷科技公司收購的創業者。而政府除了持續優化投資環境、提供政策誘因,也應該調整跨國併購法規與審查機制,並持續栽培人才出海。而民間可以透過投資矽谷創投基金,逐步參與美國新創與產業生態系,影響更多的企業投資與收購決策,投資台灣。
從有矽谷與創投以來,創業者彼此投資或擔任對方董事,就是這裡的獨特環境與產業文化。實作能力與專注本業是創業必須,但難免有盲點;擔任投資人與董事,既可觀察別人與反省自己,又可以提高視野與格局、理解市場與產業。參與北美新創或基金並擔任教練,是我覺得台灣連續創業者最值得做的長期投資。
如果矽谷銀行倒閉,雖然新創公司會嚴重損傷,發不出薪水與資金後,融資不到之後就會裁員、倒閉或被收購,但創業者與工程師其實通常都可以找到工作。反而是依靠資金作為子彈的創投產業,會是最嚴重的受害者。
去年開始的升息循環與估值修正,讓熱了十年的矽谷資本市場終於開始放緩緊縮,但誰也想不到熱錢存款跟購債利差,成為風險債專家的矽谷銀行自己沒躲過的風險。即便資產大於負債,卻因為市場的恐慌情緒、客戶類型過於單一的體質,讓撐過了達康股災與金融海嘯的矽谷銀行,成為第二次量化寬鬆與升息啟動後第一個倒下的金融機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創業很簡單? 不喜歡老闆、不喜歡同事、不喜歡固定時間而沒自由⋯⋯ 那麼,藉由創業的543,先知道自己的能耐和有沒有創業的骨氣 如何找到門當戶對的投資人、募資人?
Thumbnail
3/29 (五)下午由台大 EiMBA 校友會與台灣工研新創協會 TINVA,及美國 Seraph 天使投資集團共同合辦矽谷菁英投資家及 AI 新創高峰會。活動邀請五位矽谷的創投先進和與會者們分享來自世界新創中心的產業觀察。
Thumbnail
本文作者將從老闆的角度以及員工的角度做換位思考,帶大家一起了解在一間新創企業之中,究竟老闆與員工到底各自懷抱那些想法? 又各自面臨那些問題與難題?
看遍親友、新創圈一股腦衝動創業的夥伴 也順便了解趨勢最近些流行什麼
Thumbnail
我因為有參與新創投資,所以很常被政府單位、學校和各大加速器邀請擔任創業導師,也稱為業師。中間看到一些場景,也讓我對於業師這個角色有點反思,希望可以帶給創業者或者是正在幫助創業者的業師們一些參考。 好比說,在創業簡報比賽或募資路演(pitch)這個場景,常常是創業者和業師們首先產生火花的地方。我
創投公司是一種金融機構,專注於投資新興企業或具有創新潛力的項目。它們提供資金、專業知識和網絡資源,以幫助這些企業實現成長和發展。創投公司的目標不僅僅是獲取投資回報,更重要的是通過支持創新來推動經濟發展。
Thumbnail
臺灣和美國的證券市場在投資者結構和公司股權分佈上存在巨大差異。美股公司偏向分紅和回購,而臺股更傾向大額再融資。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絕大多數是臺灣公司的創始人,而美股則由大型基金控制。本文深入分析了兩個市場之間的行為差異和未來展望。
Thumbnail
大學畢業後我開始找工作,當時我對金錢和成功充滿好奇,但網路上很少有相關知識內容的心態解說。 直到後來我接觸到一個頻道,從中學習到更廣泛的創業者心態,包括看待人生、瞭解自己、爭取機會。 這些內容對我來說非常有啟發性,因此想在這裡把從中學到的觀點,透過自己的消化後,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個人或公司在不同金錢數量下,可能會進行的各種發展階段和投資方向。從最基本的喝水工作,到開發小型應用和機器人,再到公司規模擴張和上市等不同階段。作者以金錢數量來評估個人和公司的發展階段,並討論了在不同階段可能的發展方向和投資策略。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創業很簡單? 不喜歡老闆、不喜歡同事、不喜歡固定時間而沒自由⋯⋯ 那麼,藉由創業的543,先知道自己的能耐和有沒有創業的骨氣 如何找到門當戶對的投資人、募資人?
Thumbnail
3/29 (五)下午由台大 EiMBA 校友會與台灣工研新創協會 TINVA,及美國 Seraph 天使投資集團共同合辦矽谷菁英投資家及 AI 新創高峰會。活動邀請五位矽谷的創投先進和與會者們分享來自世界新創中心的產業觀察。
Thumbnail
本文作者將從老闆的角度以及員工的角度做換位思考,帶大家一起了解在一間新創企業之中,究竟老闆與員工到底各自懷抱那些想法? 又各自面臨那些問題與難題?
看遍親友、新創圈一股腦衝動創業的夥伴 也順便了解趨勢最近些流行什麼
Thumbnail
我因為有參與新創投資,所以很常被政府單位、學校和各大加速器邀請擔任創業導師,也稱為業師。中間看到一些場景,也讓我對於業師這個角色有點反思,希望可以帶給創業者或者是正在幫助創業者的業師們一些參考。 好比說,在創業簡報比賽或募資路演(pitch)這個場景,常常是創業者和業師們首先產生火花的地方。我
創投公司是一種金融機構,專注於投資新興企業或具有創新潛力的項目。它們提供資金、專業知識和網絡資源,以幫助這些企業實現成長和發展。創投公司的目標不僅僅是獲取投資回報,更重要的是通過支持創新來推動經濟發展。
Thumbnail
臺灣和美國的證券市場在投資者結構和公司股權分佈上存在巨大差異。美股公司偏向分紅和回購,而臺股更傾向大額再融資。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絕大多數是臺灣公司的創始人,而美股則由大型基金控制。本文深入分析了兩個市場之間的行為差異和未來展望。
Thumbnail
大學畢業後我開始找工作,當時我對金錢和成功充滿好奇,但網路上很少有相關知識內容的心態解說。 直到後來我接觸到一個頻道,從中學習到更廣泛的創業者心態,包括看待人生、瞭解自己、爭取機會。 這些內容對我來說非常有啟發性,因此想在這裡把從中學到的觀點,透過自己的消化後,跟大家分享。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個人或公司在不同金錢數量下,可能會進行的各種發展階段和投資方向。從最基本的喝水工作,到開發小型應用和機器人,再到公司規模擴張和上市等不同階段。作者以金錢數量來評估個人和公司的發展階段,並討論了在不同階段可能的發展方向和投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