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晴集06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3/4/25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王龍舒:
「凡聞惡聲,則念阿彌陀佛以消禳之,願一切人不為惡行。
凡見善事,則念阿彌陀佛以贊助之,願一切人皆為善行。
無事則默念阿彌陀佛,常在目前,便念念不忘。
能如此者,其於淨土,決定往生。」
良因曰:
我們常說沒空念佛,其實心一向極忙,
不論穿衣、吃飯…妄想總是不斷。
只是沒有將那生處轉熟,熟處轉生罷了。
夯寶寶學佛,是我的學習心得。身心轉換提升幸福資糧,來自於佛法的滋潤,法滋潤源自於身口意實踐佛法,夯寶寶邀你一起來體證碰得到的佛法,祝你開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013/4/24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靈芝元照律師: 「生弘律範,死歸安養。平生所得,唯二法門。」 良因曰: 雖說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但是共同的地基, 皆從持戒始,此為第一所得。 一切法門皆能無違地引導至涅槃, 可是末法眾生得以當生成就,功高易就者,
2013/4/24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諸法無行經》: 「我未曾見聞,慈悲而行惱,互共相瞋恚,願生阿彌陀。 若人如恒河,惡口加刀杖,如是皆能忍,則生清淨土。」 良因曰: 往生淨土之因,在於厭離娑婆,欣求極樂。 當觀察世法如幻,因此徹底看破放下, 則惡口刀杖等逆境有何礙? 當歸心淨域,則寵辱與我何干?
2013/4/23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善導大師: 「但當放下身心,莫生戀著。 才有病患,莫論輕重,便念無常,一心待死… 死門事大,須是自家著力始得。 若一念差錯,歷劫受苦,誰人相代,思之!思之! 若無事時,當以此法精進受持,是為臨終大事」 良因曰: 唯有多用佛法思惟,便知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2013/4/22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觀無量壽佛經》: 「唯願世尊,為我廣說無憂惱處,我當往生, 不樂閻浮提濁惡世也。 此濁惡處,地獄、餓鬼、畜生盈滿,多不善聚。 願我未來不聞惡聲,不見惡人。 今向世尊五體投地,求哀懺悔。 唯願佛日,教我觀於清淨業處。」 良因曰: 這是韋提希向世尊祈求之聲,
2013/4/19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無量壽經》: 「汝今亦可自厭生死老病痛苦,惡露不淨,無可樂者。」 良因曰: 世間的本質,是不淨、苦、無常、無我。 世人也稍知此相,卻仍如飛蛾撲火, 義無反顧的撲向輪迴,其因為何? 皆由不肯認真觀察世間的本質,唯恐看太清即失卻此樂, 故願擁抱一時的幻樂。
2013/4/18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其有善男子善女人,聞無量清淨佛聲, 慈心歡喜,一時踊躍,心意清淨, 衣毛為起淚出者,皆前世宿命作佛道」 良因曰: 即使是在民間,不學佛者,也知道阿彌陀佛。 這緣自佛陀的大慈大悲,於無量劫中,聲聲呼喚, 既然如此,應當回應彌陀的召喚,
2013/4/24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靈芝元照律師: 「生弘律範,死歸安養。平生所得,唯二法門。」 良因曰: 雖說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但是共同的地基, 皆從持戒始,此為第一所得。 一切法門皆能無違地引導至涅槃, 可是末法眾生得以當生成就,功高易就者,
2013/4/24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諸法無行經》: 「我未曾見聞,慈悲而行惱,互共相瞋恚,願生阿彌陀。 若人如恒河,惡口加刀杖,如是皆能忍,則生清淨土。」 良因曰: 往生淨土之因,在於厭離娑婆,欣求極樂。 當觀察世法如幻,因此徹底看破放下, 則惡口刀杖等逆境有何礙? 當歸心淨域,則寵辱與我何干?
2013/4/23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善導大師: 「但當放下身心,莫生戀著。 才有病患,莫論輕重,便念無常,一心待死… 死門事大,須是自家著力始得。 若一念差錯,歷劫受苦,誰人相代,思之!思之! 若無事時,當以此法精進受持,是為臨終大事」 良因曰: 唯有多用佛法思惟,便知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2013/4/22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觀無量壽佛經》: 「唯願世尊,為我廣說無憂惱處,我當往生, 不樂閻浮提濁惡世也。 此濁惡處,地獄、餓鬼、畜生盈滿,多不善聚。 願我未來不聞惡聲,不見惡人。 今向世尊五體投地,求哀懺悔。 唯願佛日,教我觀於清淨業處。」 良因曰: 這是韋提希向世尊祈求之聲,
2013/4/19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無量壽經》: 「汝今亦可自厭生死老病痛苦,惡露不淨,無可樂者。」 良因曰: 世間的本質,是不淨、苦、無常、無我。 世人也稍知此相,卻仍如飛蛾撲火, 義無反顧的撲向輪迴,其因為何? 皆由不肯認真觀察世間的本質,唯恐看太清即失卻此樂, 故願擁抱一時的幻樂。
2013/4/18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其有善男子善女人,聞無量清淨佛聲, 慈心歡喜,一時踊躍,心意清淨, 衣毛為起淚出者,皆前世宿命作佛道」 良因曰: 即使是在民間,不學佛者,也知道阿彌陀佛。 這緣自佛陀的大慈大悲,於無量劫中,聲聲呼喚, 既然如此,應當回應彌陀的召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所以我們修行人應該守住我們的正念正知。知道你現在在做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就是——我專心地說法,各位專心地聽法,我們不去思考未來的事情,也不去思考過去的事情,就安住在當下。
Thumbnail
念佛要法 。 只有一念真誠 。 勿間斷勿分別而已 。未來勿將迎 。 已過勿留滯 。 專顧現前一句 。字字分明 。病中自修六度 。以慈悲歡喜為布施 。 以嚴淨三業為持戒 。以隨緣順受為忍辱 。 以調伏習氣為精進 。以不忘正念為禪定 。 以方便覺察為智慧 。
Thumbnail
修淨土法門,唯一的行持,就是誠心念佛。「為什麼要念佛?」現在先就字義上來說明這兩個字。「念」字是一個「今」字和一個「心」字合成的。分開來說,就是「今心」;合起來說,就是「念」。「佛」字是印度梵語,就是「覺悟」的意思。念佛是人人本分的事,也是人人本能的事。念佛的意義,就是求得現前一念心的覺悟與明白。
Thumbnail
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此法即是十善業道。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Thumbnail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 著佛王誓約─虛空法心意伏藏甚深耳傳極樂淨土修持法〈法義教授〉我們心裡經常憶念著 阿彌陀佛,外在的相貌、內在的氣質就會逐漸與佛心相應。福報增上之後,一切世間法和出世間法也就能夠吉祥圓滿地順利成辦。
羅雲師兄 日常生活當中,是否能夠覺察自己內心是否安住?心念是否清淨?或總是心猿意馬、妄想紛飛,雜念、邪念不斷地湧現?如果我們自己反省一下,心念無法調伏,無法令它清淨,到底原因是出在什麼地方?
Thumbnail
智諭法師:【什麼是念佛中的聞而不聞】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淨,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樂的時候,要不忘一個「捨」字;苦的時候,要不忘記一個「忍」字。苦樂是平常的事,凡聖都要遭受到的。不要說是凡夫,
智諭法師:【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 念佛貴在調心,不在念多,念少,念快,念慢。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所以我們修行人應該守住我們的正念正知。知道你現在在做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就是——我專心地說法,各位專心地聽法,我們不去思考未來的事情,也不去思考過去的事情,就安住在當下。
Thumbnail
念佛要法 。 只有一念真誠 。 勿間斷勿分別而已 。未來勿將迎 。 已過勿留滯 。 專顧現前一句 。字字分明 。病中自修六度 。以慈悲歡喜為布施 。 以嚴淨三業為持戒 。以隨緣順受為忍辱 。 以調伏習氣為精進 。以不忘正念為禪定 。 以方便覺察為智慧 。
Thumbnail
修淨土法門,唯一的行持,就是誠心念佛。「為什麼要念佛?」現在先就字義上來說明這兩個字。「念」字是一個「今」字和一個「心」字合成的。分開來說,就是「今心」;合起來說,就是「念」。「佛」字是印度梵語,就是「覺悟」的意思。念佛是人人本分的事,也是人人本能的事。念佛的意義,就是求得現前一念心的覺悟與明白。
Thumbnail
菩薩有一法能斷一切諸惡道苦。謂於晝夜常念思惟觀察善法,令諸善法念念增長,不容毫分不善間雜,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及餘聖眾。言善法者,謂人天身聲聞菩提獨覺菩提無上菩提,皆依此法以為根本而得成就,此法即是十善業道。謂能永離殺生、偷盜、邪行、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欲、瞋恚、邪見。
Thumbnail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 著佛王誓約─虛空法心意伏藏甚深耳傳極樂淨土修持法〈法義教授〉我們心裡經常憶念著 阿彌陀佛,外在的相貌、內在的氣質就會逐漸與佛心相應。福報增上之後,一切世間法和出世間法也就能夠吉祥圓滿地順利成辦。
羅雲師兄 日常生活當中,是否能夠覺察自己內心是否安住?心念是否清淨?或總是心猿意馬、妄想紛飛,雜念、邪念不斷地湧現?如果我們自己反省一下,心念無法調伏,無法令它清淨,到底原因是出在什麼地方?
Thumbnail
智諭法師:【什麼是念佛中的聞而不聞】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淨,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樂的時候,要不忘一個「捨」字;苦的時候,要不忘記一個「忍」字。苦樂是平常的事,凡聖都要遭受到的。不要說是凡夫,
智諭法師:【法界圓融體,作我一念心】 念佛貴在調心,不在念多,念少,念快,念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