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行、觀音慈、地藏願
願此普賢殊勝行。莊嚴無量佛淨土。 地藏宏願報四恩。觀音悲愍濟三途。 普願盡虛空遍法界。沉溺諸有情。 若聞若見者。悉發無上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西方極樂國。 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普賢行、觀音慈、地藏願
願此普賢殊勝行。莊嚴無量佛淨土。 地藏宏願報四恩。觀音悲愍濟三途。 普願盡虛空遍法界。沉溺諸有情。 若聞若見者。悉發無上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西方極樂國。 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127
篇文章
0
專題
0
NFT
0
勳章
7
追蹤者
2
追蹤中
追蹤
文章
出版專題
NFT
勳章
熱門
・
全部
排序
《竹窗隨筆》002 人命呼吸間
2017.7.11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一僧瘵疾②經年,久憊枕席,眾知必死,而彼無死想,語之死,輒不懌③。 予使人直告,令速治後事,一心正念! 彼謂:「男病忌生日前,過期當徐議之耳。」 本月十七日乃其始生,先一日奄忽④。 吁!「人命在呼吸間」,佛為無病人言之也,況垂死而不悟! 悲夫! 【注釋
發佈於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2022-11-06
7
《竹窗隨筆》001 僧無為
2017.7.10 良因法師 劄記 蓮池大師: 吳江流慶菴無為能公,齒先予,德先予,出家先予。予蚤歲遊蘇湖間,與同堂坐禪。及予住雲棲,公來受戒,求列名弟子。 予謝不允,則固請曰:「昔普慧、普賢二大菩薩尚求入匡廬蓮社①。我何人斯,自絕佳會?」 不得已,如董蘿石謁新建故事②,許之。 以賢下愚③,有古人風
發佈於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2022-11-06
1
《大吉祥經講記》02 住適所・正誓願
良因法師 講述 經文: 【住於適當所 積前世福德 自有正誓願 是最上吉祥】 「住於適當所」 就是說我們修行人,住的地方很重要!就像孟母三遷,如果住在屠宰場的附近,整天聽到屠戮的聲音,很容易激起我們的瞋恨心。 就像在經典裏面記載,有個國王他有一頭戰象,打仗的時候專門驅策戰象來踩死敵人,非常的殘酷。有
發佈於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2022-11-06
0
《大吉祥經講記》01 緣起
今天我們跟大家談一談一個主題––《大吉祥經》。 過年時大家都希望得到吉祥,我們看除夕時,十二點鐘大家開始放鞭炮,這時的心態是什麼呢?希望透過鞭炮,把去年一年當中的穢氣、不吉祥的事情全部驅趕開,希望新的一年一切吉祥。所以吉祥是大家共同歡喜、希望的。
發佈於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2022-11-06
1
《良因法語》046 心所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每個人都有心中隱藏著,害怕的人、事、物。 但是,想一想,為什麼我們那麼怕它呢? 就像怕鬼,但只有極少數的人,真正見到鬼。 我們怕某一個人,但往往有時他也其實更怕我們。 我們害怕失去某個東西,但是真的失去了, 我們卻更自在....其實,反觀內心, 我們最怕的,還是心中創造出
發佈於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2022-09-27
5
《良因法語》045 家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每個人都需要心中的「家」,縱然聖人不與萬法為伴侶, 也是悠遊於空性的智慧中,沒有透過訓練的心, 自然的便以五欲為家,就像渴鹿追求陽焰, 至死不休,這樣的心,永遠像流浪漢一樣, 經歷一次次地努力追求五欲,又一次次的心靈空虛、幻滅。 阿姜查說: 「見不到真理,那麼我們依舊像流
發佈於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2022-09-27
0
《良因法語》044 貪 瞋 癡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們總覺的境界在干擾我們的修行, 殊不知相由心生;紛亂的境界, 是我們紛亂的心的影像。 當心的投影,現種種紛亂相時, 我們接著在攀緣它,起種種貪,瞋,癡,愛 因此的惡性循環, 使得我們作繭自縛,越陷越深。 唯有了解一切不過是心的幻影, 釜底抽薪,將心與此境分離, 才有解脫
發佈於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2022-09-27
0
《良因法語》043 標月指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文字般若是「標月指」,為何說佛經是「標月指」? 因為透過佛經的開示中,我們能夠了解 「何者為真心,何者為妄心。」 循著經典的指示,便能見到我們的本來面目。 就像我們循著指向月亮的指頭,能夠見到真月, 因此說佛經是「標月指」。 往往有狂禪者,錯解般若者,見佛說離一切相,
發佈於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2022-09-27
2
《良因法語》042 聞,思,修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們自稱為佛教徒,就必須學習佛陀的開示, 依著經典的道理,做為行為的準則。 如何將經典的開示活用, 並且沒有「離經一字」(師心自用), 「依文解義」(錯認經意)的過失呢? 只有透過「聞、思、修」的次第,才能或免此過患。 因此,首先必須透過法師的開示引導, 了解何為如來的真
發佈於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2022-09-27
1
《良因法語》041 方法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良因曰: 我們心中為何常常煩惱不斷, 就是缺乏「法」的光明所致。 因為我們往往最常想到的就是「我」,最愛的也是「我」, 縱然我們貌似愛別人,實際上愛的也是心中所愛的影像。 因為全體我執,所以我們痛苦、流轉。 怎麼解脫呢? 經云: 「發菩提心,破諸魔障。」 只有拓展自己的心量,學習地
發佈於
良因法師隨緣法談
2022-09-27
1
此作者尚未建立專題
看看更多精彩內容
VAF - vocus and friends
此會員尚無此系列 NFTs
看看更多 NFTs
了解
如何蒐集勳章
想閱讀更多
普賢行、觀音慈、地藏願
的內容?
立即追蹤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
先不用,謝謝
前往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