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四)
自從上次投稿聯合報被刊登出來後,就有點沾沾自喜,想著「不會我寫的作業都能賺外快吧?」
不過看了看文章,覺得不是以呼籲為目的的寫作,不太適合投稿。留在電腦裡也可惜了那麼多時間,所以放在這裡當作紀念。
這篇文章講的是中國的一部份防疫政策,還有上海和雲南瑞麗的故事。覺得大家應該多留心一點海峽對岸發生的人權問題,常常我們都感到事不關己、或是用嘲笑的口氣在談他們政策的荒謬。當然,幸運的話,我們還能夠繼續維持現狀——若台海越發緊張,我們還笑得出來嗎?撇開這個不談,對他國人民的同理心本就是大家應具備的素養,越全球化的時代,卻越活得只在意自己了。
一、前言
自從疫情開始,可以感受到周遭來台的陸生銳減,更別提以往各大風景區常見的大陸遊客,如今完全見不著。隨著疫情進展了兩年多,在各國經歷了染疫死亡潮、疫苗緊急授權發行、還有數不清的變異株感染後,藉著大規模的疫苗施打以及群體免疫的效果,各國的染疫人數已下降許多,開始採取與疫情共存的策略:逐步開放限制措施、取消口罩禁令,試圖恢復疫情之前的生活模式。
然而,因為中國和台灣從疫情開始,就採取嚴格的邊境管制和徹底的隔離政策;使得儘管多數民眾都已接種疫苗,仍不能避免疫情一爆發後,患病與死亡人數暴增的情形。嚴格的防疫措施防得了一時,防不了一輩子——除非有一天新冠病毒像SARS一樣離奇消失、或科學家發展出如「牛痘疫苗之於天花」般的特效藥——否則,終有一天,我們必須走向與病毒共存的道路。
本文將探討中國當局對於目前疫情防控的措施,是否藉由防疫之名,實侵害人權之實?包括出入境管制、上海封城、以及雲南瑞麗小城因疫情而遭受的危機。最後探討:為何身處在台灣的我們,秉持著自由民主的信念,卻對海峽隔岸的人民苦難感到漠不關心?
二、出入境限制
前幾周,網路上流傳有中國民眾在出境時被刁難,拿著外國留學簽證的學生出不去、有外籍配偶和合法居留權的中國人民回不了國外的家,甚至在機場海關被剪去護照或綠卡的一角——這等同註銷出國的許可,這則流言引起了當地部分民眾的恐慌。
隨後,北京邊檢總站在五月十三日發表聲明闢謠[1],表示「對於持本人有效出入境證件的中國公民,履行規定的手續,經邊檢機關查驗准許,可正常出境入境。」下文又寫到「偽造、變造、騙取或者被證件簽發機關宣布作廢的證照無效。」意指網傳的多起事件是由於護照作假而導致。
然而,出境被刁難之事並非空穴來風。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在五月十二日的聲明中[2]表示「為從嚴從實從細落實疫情防控各項措施,鞏固拓展疫情防控戰略成果」,將「嚴格執行從嚴從緊的出入境政策,從嚴限制中國公民非必要出境活動,嚴格出入境證件審批簽發。」
我們無法確定「剪護照一事」是否為真實情況,抑或是有特定人士刻意造謠,但中國官方欲加強邊境管控一事是證據確鑿的。據報導[3],這些出入境管控措施包括:旅遊、探親等非必要理由,將會遭海關勸阻;就業、留學、商務行程等事由則須經過嚴格的審查。
表面上是為了防疫而做出的政策,然而這麼嚴格的出境措施是否有其必要?「要防堵疫情應是限制入境,而非阻撓國內民眾出境。」不少文章[4]都對中國政府提出的出入境舉措表示懷疑。中國政府的舉動,是否有其他的政治考量?該文章也提出幾種可能:一是中共在疫情衝擊之下、經濟大受影響,為保有外匯存底而採取的應對政策——限制人民出國,以減少人民幣對外幣的兌換需求;二是藉著疫情管控之名,為實施更徹底的社會管控。
三、上海封城
此外,上海封城已歷時兩個多月,疫情漸漸得到掌控。在五月中旬,外界已傳出「上海解封」、「復工復產、復商復市」等消息,讓許多上海市民不解,表示這和自己仍被關在家中的情形大不相符[5],他們見到的並非官方媒體聲稱的生機勃勃,而是一天一天不間斷的核酸和抗原檢測。
就在近幾日,上海市政府於5月30日晚間發布訊息[6]表示:「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形勢持續向好。」並經由防控中心決定後「就2022年6月1日零時起有序恢復住宅小區出入、公共交通運營和機動車通行等事項。」
上海6月1日正式解封的消息,儘管上海市民多感到振奮人心,然而不到解封日仍無法確定,官方的宣言是否能真正應驗在上海?而這波和平又是否能持續?哪怕是一小波零星的疫情,都會使城市再走一次痛苦的回頭路。
由於上海是國際馳名的大城市,又有許多外國人及社會菁英居住此地,這次的封城才得以被外界廣泛關注。然而,除了上海之外,中國還有許多地方經歷過、承受著甚至比上海更窘迫的處境,卻沒能受到媒體相同程度的關注。
四、雲南瑞麗人口流失
位於中緬邊界的雲南瑞麗,佔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是中緬貿易最大的陸路口岸。但也由於與緬甸的接壤,使得瑞麗成為阻擋疫情第一道防線的受難者——瑞麗與緬甸邊際線長達近170公里,且大部分為森林,加上邊界河川既淺且窄,無法阻擋因政變而偷渡來中國的緬甸難民,也無法阻止病毒的輸入。
於是從2020年1月以來,瑞麗當局前前後後實施了九次封城,其中最長的封城期為三十五天,總共累積封城時數高達一百六十日[7]。而據百度的資料顯示[8],瑞麗所在的德宏州自疫情以來累計確診為三百七十七例,這對於現在一日八萬例確診起跳的台灣人民來說,真是不可思議的數字;而住在瑞麗的居民,在這個相對安全的環境裡,累計封城了近半年的時間。
在疫情期間,瑞麗的經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曾經是德宏州的經濟大鎮,如今景區變得人跡罕至、觀光旅遊業迅速凋零、餐飲業尤其影響最重,更別提曾經的貿易口岸和玉石產業。不少瑞麗市民表示,自己已長達一年沒有任何收入。
具資料顯示[9],2021年4月,瑞麗全市核酸檢測的人口為三十八萬,到了2022年的4月,核酸檢測人口卻只剩下十九萬。有一半的人,在斷斷續續的封城和看不見明天的經濟壓力之下選擇離開。這之中包括了旅居瑞麗的商人、無以為繼只好離鄉背井的居民、以及瑞麗政府因疫情關係遣返的為數不少的緬籍人士。
五、沒有一個國家是贏家
不管是上海、瑞麗或是故事開頭的武漢,今天、過去、甚至是未來的中國城市,都面臨相同的封城糧食問題、經濟蕭條、人口流失。有些人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抗議——如上海的「四月之聲」影片的流傳——而更多的人在這個社會體制下,選擇將自己的淚水隱藏起來,被動地選擇離開、遠走他鄉。
在疫情兩年多來的風暴之下,沒有一個國家是贏家。
中國在防疫展現的優異成績,背後的代價是民眾生活的多處不便、以及經濟的長期黑暗;而歐美國家引以為傲的自由,雖然能在兩年內使疫情趨穩,換來的卻是光在美國就有近8400萬人染疫,100萬人死亡[10]——這些都不只是數字而已,是真真實實一條條人命的消逝。
擁有了越多資訊,越沒有辦法武斷地說哪一個國家的政策是比較好的。台灣曾經是世界公認的防疫模範生,如今疫情兵臨城下,才發現有很多醫療資源、補助措施都沒有做好足夠的準備,許多政策更是讓民眾詬病。就在我們疫情嚴峻之時,有的國家已經卸下口罩,過上了如同以往的正常生活;有的國家,如中國與北韓,卻正要面臨病毒的蓄勢待發。
台灣最引以為傲的價值是我們的民主自由,所以不可能採取如同中國一般強烈的防疫措施。而中國與北韓、歐洲與美國,大家都有自己國族的價值主張,而這些主張也套用在他們對疫情的管制方式上。用台灣人的方式來看中國的防疫政策會感到不可思議,然而仔細思索中國共產黨一路以來的治國方針,這些舉措就變得極其合理且有跡可循。
六、我們的沉默
當我們在看中國大陸的新聞時,都感到很遺憾,但時間一久,人們也開始麻木。當香港革命鬧得沸沸揚揚之際,身在台灣的我們救不了火,卻也沒有實質地去修難民法來幫助他們。等到台海關係開始緊張,大家才正視到事情的嚴重性。
我們口口聲聲所主張的民主價值與自由,卻只在自身的利益遭受威脅時才展現。
見到中國官方日漸加劇的自由迫害——不僅只上述提到,疫情期間人民的生存威脅——還有近日爆出被洩漏公安文件的新疆再教育營檔案。他們就近在彼岸,台灣的學生卻多感到漠不關心、甚至是鄙夷。不僅討論者少,甚至連發生了什麼事情都不知道。
隨著陸客、陸生的減少,沒有了實際交流的我們,也對大陸的連結越來越薄弱。民間交流的減少後,剩下的是網路上言論對立的隔空混戰。常常我們把對中國大陸政治制度的厭惡,轉移至對中國人民的敵意,想互相了解的心意被抹煞,只留下惡語傷人的口舌之快。在台灣島的周圍畫上一圈,對圈外的事物抱持敵意、對圈外的人民漠不關心。
有時候我認為現在的社會缺乏伸出援手的動力、也沒有願意改變社會的反抗之心,大家越來越注重自己的心情和刺激性的娛樂,對於海外周遭事物多抱持悲觀及感到無能為力。這對於民主社會將是一記重傷,當我們不了解他國的情況,便會做出輕率的評價。
與之相反的,我們應該培養自身的同理心、以及對於世界的好奇,關心這個世界上各式各樣的民族。有一天,才能發揮自身的影響力,撼動社會並拯救這些需要幫助的聲音。
七、附註
註[3]:BBC中文網「中國從嚴限制公民出入境 官方稱防疫所需,網民批『鎖國』」
註[4]:大紀元「中共嚴控『非必要出境』網友驚呼:出國更難了」
註[5]:微信公眾號「“上海的烟火气正在回来”到底骗没骗人」
註[6]:上海本地寶「上海解封通知(5月30日发布)」(原文來自微信公眾號「上海發布」)
註[7]:騰訊網「疫情下的边境小城瑞丽,市民讲述瑞丽现状:隔离点能听见边境炮声」
註[8]:百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實時大數據報告」
註[9]:網易「瑞丽出现“逃离潮”:全市核酸人数少了一半,老板变成了保安」
註[10]: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OVID Data Trac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