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鎖台灣的悖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封鎖有兩種,一種是世界大戰等級的全面封鎖,一種是俄烏戰爭等級的局部區域封鎖或是和平時期的制裁封鎖,很多人把中國封鎖台灣的方式,混在一起談,這就產生極為強大的封鎖台灣悖論。也就是你要做到這個,就不可能同時有那個,你要做那個,就不可能同時有這個。比如局部封鎖或制裁時的安全航行,讓你可以用廉價的海警船到南海執行任務,但是全面封鎖時,對手也會攻擊你的船隻,你就必須提高保護能量。如果還有航艦、補給船等戰略打擊目標,你沒有多艘神盾級防空艦護航,就不可能抵達目標地,兩種狀態下是完全不同的能量消耗。

偏偏配合中國認知戰的親中人士,都好像小朋友一樣,覺得這種超英趕美的事情,中國可以輕鬆做到。那麼它的悖論點在哪邊呢,總要有人來寫個清楚。
●●●●●●●●●
大海是很難封鎖的,二戰末期就算美軍到處擊沉日本各種船隻,但是依舊有部分船隻能偷偷安全抵達。而中國想封鎖台灣,如果沒有一開始類似偷襲珍珠港的全面打擊,馬上進入戰爭狀態,看到船就打的威脅,要在和平時期進行封鎖台灣,就會被台灣武力一個一個下水餃。如果你設定敵人不會還手,那何必封鎖,直接登陸不就好了?如果敵人會還手,你怎麼會覺得自己出拳都是安全的?

raw-image

從地圖來看,黃色半徑200公里的圓圈,都是台灣陸基反艦飛彈可能打到的範圍。紅色是離岸約50公里的近海作戰區,現在要成立濱海作戰指揮部整合兵力應對。藍色遠洋作戰區,就是IDS與海軍艦隊要延伸打擊的目標,扣除日本的與那國島、石垣島、宮古島,菲律賓的依巴雅特島、巴丹島,想要封鎖台灣的困難度有多高,要投入的兵力需要多少,真的不是中國發一個公告就會有效的。

海上封鎖是極為消耗資源的行動,尤其台灣這種海島國家是360度環海,南北長度400公里,不是海峽航道那種單行道,封住一個點就能成功。光是要維持中國艦隊在菲律賓海持續幾周的航行,就會是台灣反擊最好的目標。唯二可能成功的,就是金馬這兩個在中國邊緣的小島,連在台灣海峽中的澎湖,其實都很難被完全包圍,因為台灣的各種火力都能直接轟掉這些跑來跑去的蒼蠅。只有宣傳台灣會直接投降的,才會說封鎖台灣很容易。

台灣從基隆往東,花蓮台東到高雄這一側,其實都是海上封鎖的極大負擔,南北400公里還得要不靠近台灣的反艦飛彈射程的話,至少600公里的封鎖線起跳。然後還要從中國沿岸出發,到達菲律賓海還得有回中國的油料,保有2000公里航程能量算正常,那你能在菲律賓海待多久去執行任務?

封鎖是要驅離、扣押,還是擊沉?驅離商船如果不理你,你要對第三國使用武力嗎?扣押的話,你就得押著一艘船回到中國沿岸,不然太平洋也沒有補給基地讓你控制這些忙著賺錢的民船。擊沉更是要發動世界戰爭等級才能動的手,你要拉幾國聯軍一起來打中國?這三種封鎖方式都有很大困難,如果中國還有油彈補給艦跟隨,那更是被反攻的戰略目標,少一艘就等於斷掉中國出第一島鏈的後勤能力,光是驅離或扣押就可能被台灣反打。

這還是不算在宮古、巴士海峽被台灣攔截的風險,如果中國艦隊要繞更遠,從沖繩以北、菲律賓以南出第一島鏈的話,3000公里以上的資源消耗,中國軍艦出來就是地獄之旅,別說要作戰,根本是自殺突擊隊了。

蔡英文上任後,全面搶造IDS,就是要在菲律賓海收頭的保證,只要中國船團敢出第一島鏈,以台灣的實力就能讓他們要回中國都很難。2004美國小布希宣布出售台灣潛艦,是已經看到中國衝出第一島鏈的野心,預估2020讓台灣擁有更多潛艦,維持兩國軍力平衡。國民黨泛藍阻擋的軍購,以及馬英九8年的和平統一目標,才是讓台灣陷入被中國封鎖危機的最大協力者。
●●●●●●●●●
海島國家戰爭,基本上是近80年都沒發生過了,最接近的福島戰爭只是一個沒啥人的小島,英國跟阿根廷的軍力又都很薄弱,完全無法跟太平洋戰爭的規模比擬。

而要跨過150公里以上海面進行火力投射,加上中國福建沿岸可能遭受反擊,以及要打擊的台灣目標可能在東部,需要200公里以上射程都不意外。射程越遠彈藥就越貴,這就是一種非常可怕的軍事消耗,但目前看到的各種針對台海軍事推算,都是以陸戰國家當成基礎,這點就超級奇怪。

兩次波灣戰爭,美軍都是把部隊運到鄰近國家,再發動陸戰,採取最節省經濟利益的戰法,而不是在百公里外跨過海面進行火力轟炸然後搶灘,這樣前後都得準備幾個月累積軍火,才能打起來。

這個最基本假設不同,就會在火力覆蓋上產生嚴重的估算誤差。以二戰美軍對登陸沖繩所集結的火力,不用計算登陸部隊,要達到這種規模的摧毀力,在21世紀的中國能否重新實現?

用烏俄戰爭那種近距離便宜火砲互轟,來想像中國火箭導彈對台灣洗地造成的破壞,就是一個完全狀況外的天真假設。823砲戰對金門的打擊,遠遠高過於中國火箭導彈對台灣所可能造成的效果,但所有兵推卻似乎都把這種常識顛倒過來。

中國想要侵略台灣,會遇上怎樣的氣候?台灣海峽4月有春雨,可以賭一下。5月有梅雨,6~9月是颱風季,也可以再賭一下。10月到隔年3月是東北季風,整個台灣海峽都有長時間的超大風浪,只能短暫搶幾天好天氣,完全不適合長期運補。

所以中國想從4月賭到9月,哪一年可以都風平浪靜?好像多少都會遇到一兩個,如果賭錯了全部都有,那就好玩了。
●●●●●●●●●
如果中國兩個小時就丟2千人上來台灣,表示這2000人都是輕裝,沒有重武裝,只有個人基本彈藥。等兩小時後看是再送2000人上來,還是送補給給前面2000人,因為他們的戰況激烈,彈藥可能早就打完。

如果是送補給,那前面2000人就不可能進都市,因為沒補給線,必須守在灘岸,那台灣軍隊就會集火攻擊。如果是再送2000人上岸,表示前面2000人沒有再補給,就算進入都市也只能投降或逃竄,無法跟後面2000人結合成4000人的戰力。

第一波2000人,分三路就500人一隊,500人要留守灘岸,不然後面補給上不來。500人的三個隊一被裝甲或守備隊衝擊,一人500發彈藥好了,一下就光,後面沒人補給就會停在原地或撤回灘岸。然後還要到處找飲水,沒吃的可以撐幾天,沒水又在5~8月登陸台灣,一下就會失去戰力。

你的補給線,決定了你的戰力能夠維持多久。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Bob Chen的沙龍
120會員
900內容數
用科學的方式,還原占星真正的樣貌
Bob Ch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08
如果中國要打台灣,要看打哪邊,就得花多少時間。要打全壘打、犧牲打、 安打、短打,要準備的東西都不太一樣。 要登陸台灣,至少要留6個月可以持續登陸,不然就是犧牲打。最早4月可以登陸,打到10月就得控制台灣,不然運補受阻於東北季風,就算已經登陸幾萬人,可能都壓不住。3、4月有春雨,5月有梅雨,6月以後
Thumbnail
2025/04/08
如果中國要打台灣,要看打哪邊,就得花多少時間。要打全壘打、犧牲打、 安打、短打,要準備的東西都不太一樣。 要登陸台灣,至少要留6個月可以持續登陸,不然就是犧牲打。最早4月可以登陸,打到10月就得控制台灣,不然運補受阻於東北季風,就算已經登陸幾萬人,可能都壓不住。3、4月有春雨,5月有梅雨,6月以後
Thumbnail
2025/03/31
中國要如何打台灣,完全取之於台灣防衛能力有多強。如果以台灣陸基反艦飛彈射程200公里,海空軍制海範圍400公里來看,假設中國航母防衛範圍也要200公里,既然出海就要到陸基空軍到不了的地方才有戰略意義,那中國航母艦隊要能發揮戰略效果,又能夠維持基本安全作戰的區域大概只有3個。 安全區域選定的條件:
Thumbnail
2025/03/31
中國要如何打台灣,完全取之於台灣防衛能力有多強。如果以台灣陸基反艦飛彈射程200公里,海空軍制海範圍400公里來看,假設中國航母防衛範圍也要200公里,既然出海就要到陸基空軍到不了的地方才有戰略意義,那中國航母艦隊要能發揮戰略效果,又能夠維持基本安全作戰的區域大概只有3個。 安全區域選定的條件:
Thumbnail
2025/01/16
雷達的原理也類似這個CPU跟GPU。 傳統都卜勒雷達就是CPU,有強大性能一次掃一個地方,所以雷達要不斷旋轉,掃到一遍,處理一個地方。是雷達技術的起始,現在看來省電、體積小、便宜。 陣列雷達則是GPU,有一堆小雷達聚合在一個雷達陣列上,專門掃描各自的區塊,然後整合成方位跟高度的資訊,完成掃描(作
Thumbnail
2025/01/16
雷達的原理也類似這個CPU跟GPU。 傳統都卜勒雷達就是CPU,有強大性能一次掃一個地方,所以雷達要不斷旋轉,掃到一遍,處理一個地方。是雷達技術的起始,現在看來省電、體積小、便宜。 陣列雷達則是GPU,有一堆小雷達聚合在一個雷達陣列上,專門掃描各自的區塊,然後整合成方位跟高度的資訊,完成掃描(作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關於7月2日「澎湖籍大進滿88號漁船晚間遭中國海警船強行登檢,並扣船至中國福建圍頭港」一事,其實是持續展開中的「台海戰爭」第一階段的最後環節。 台海戰爭雖然還沒到「開火」,戰爭前期的資訊戰、認知作戰、滲透戰、輿論戰、法律戰早就烽火連天,千萬不要覺得沒有看到開槍、射飛彈,就認為戰爭還沒到來。
Thumbnail
關於7月2日「澎湖籍大進滿88號漁船晚間遭中國海警船強行登檢,並扣船至中國福建圍頭港」一事,其實是持續展開中的「台海戰爭」第一階段的最後環節。 台海戰爭雖然還沒到「開火」,戰爭前期的資訊戰、認知作戰、滲透戰、輿論戰、法律戰早就烽火連天,千萬不要覺得沒有看到開槍、射飛彈,就認為戰爭還沒到來。
Thumbnail
澎湖一艘漁船在金門外海捕撈時遭遇中共海警船逼近並強行登檢。中華民國海巡署接獲報案後,立即派出三艘艦艇前往應對,但由於中共海警船數量多達七艘,雙方雖對峙多時,台方仍因人數劣勢,該漁船最終被強行帶至福建圍頭。
Thumbnail
澎湖一艘漁船在金門外海捕撈時遭遇中共海警船逼近並強行登檢。中華民國海巡署接獲報案後,立即派出三艘艦艇前往應對,但由於中共海警船數量多達七艘,雙方雖對峙多時,台方仍因人數劣勢,該漁船最終被強行帶至福建圍頭。
Thumbnail
二○二三年十一月一日,加拿大海軍巡防艦「渥太華號」和美國第七艦隊飛彈驅逐艦「裴拉塔號」在公海自由航行並由南向北穿越台灣海峽,當時引發中國的嚴重不滿並有二十架次共機逾越海峽中線,騷擾台灣。
Thumbnail
二○二三年十一月一日,加拿大海軍巡防艦「渥太華號」和美國第七艦隊飛彈驅逐艦「裴拉塔號」在公海自由航行並由南向北穿越台灣海峽,當時引發中國的嚴重不滿並有二十架次共機逾越海峽中線,騷擾台灣。
Thumbnail
大海是很難封鎖的,二戰末期就算美軍到處擊沉日本各種船隻,但是依舊有部分船隻安全抵達。中國想封鎖台灣,如果沒有一開始類似偷襲珍珠港的全面打擊,馬上進入戰爭狀態,看到船就打的威脅,要在和平時期進行封鎖台灣,就會被台灣武力一個一個下水餃。 海上封鎖是極為消耗資源的行動,尤其台灣的海島國家是360度環海,
Thumbnail
大海是很難封鎖的,二戰末期就算美軍到處擊沉日本各種船隻,但是依舊有部分船隻安全抵達。中國想封鎖台灣,如果沒有一開始類似偷襲珍珠港的全面打擊,馬上進入戰爭狀態,看到船就打的威脅,要在和平時期進行封鎖台灣,就會被台灣武力一個一個下水餃。 海上封鎖是極為消耗資源的行動,尤其台灣的海島國家是360度環海,
Thumbnail
除了聚焦在台灣的土地或對我們有著深遠影響的中國,曾經在大航海時代佔有一席之地的島嶼,是否能用更巨觀的視角來探究這塊島嶼的歷史?在更全面了解台灣史的同時,如今也在國際上能見度日增的台灣人們,能不能經由過去的經驗,來引導我們探索未來的方向?
Thumbnail
除了聚焦在台灣的土地或對我們有著深遠影響的中國,曾經在大航海時代佔有一席之地的島嶼,是否能用更巨觀的視角來探究這塊島嶼的歷史?在更全面了解台灣史的同時,如今也在國際上能見度日增的台灣人們,能不能經由過去的經驗,來引導我們探索未來的方向?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海峽地區的情勢一直處於緊張的狀態,金廈水域的對峙情勢更是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這一地區成為台海衝突的熱點之一,兩岸海巡、海警的對峙情況突顯了台灣面臨的複雜挑戰,以及國軍在此處置中所採取的應對措施。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海峽地區的情勢一直處於緊張的狀態,金廈水域的對峙情勢更是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這一地區成為台海衝突的熱點之一,兩岸海巡、海警的對峙情況突顯了台灣面臨的複雜挑戰,以及國軍在此處置中所採取的應對措施。
Thumbnail
  朋友们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在二战的中途岛战役中,日本可以做些什么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四艘航母呢?诚然,日本海军因为密码被美军破译了的原因,导致中途岛海战失败,但是其实即便如此,日本联合舰队依旧是可以采取一些保护措施来降低损失的。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在第二次世界大
Thumbnail
  朋友们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在二战的中途岛战役中,日本可以做些什么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四艘航母呢?诚然,日本海军因为密码被美军破译了的原因,导致中途岛海战失败,但是其实即便如此,日本联合舰队依旧是可以采取一些保护措施来降低损失的。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在第二次世界大
Thumbnail
在亂世變局的後疫情時代,海洋思維比大陸思維更能彈性適應、靈活應變。
Thumbnail
在亂世變局的後疫情時代,海洋思維比大陸思維更能彈性適應、靈活應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