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28) 2022 6/12
蘇東坡有篇雋永的短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 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 懷民亦未寢, 相與步行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 蓋竹柏影也。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 但少閒人如吾二人者耳」文章只有85個字,意思是:那天晚上,我解開衣帶正想睡了,見到月光照入窗中, 心中有種莫名的喜悅, 於是就起身走走, 心中想沒有人與我共享這份月色, 於是就到承天寺去找張懷民, 正巧他也還沒有就寢, 於是我們兩人一起到寺院的中庭隨意走走, 這時月光灑在地上, 看起來好像一汪透明清澈的積水, 而且水中還有長長短短的水草交錯縱橫地漂搖著, 其實這些都是青竹綠柏在月光掩映下的影子。 那個晚上沒有月亮? 什麼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 只不過少了像我們兩個這樣的悠閒自在的人而已」。 這篇「夜遊承天寺」的短文, 蘇東坡用他豐富的想像力, 將月光比擬作水, 將竹影想像成水中的藻荇, 而且還和好友一同欣賞, 一點也不感傷, 倒是有股淡淡的喜悅, 這喜悅來自他們可以在那一刻拋開一切日間的公務俗事, 而全心浸淫在這晚的月色竹影之中, 所以文中最後一句「但少閒人如吾二人者耳」, 結束得很超脫, 很瀟灑。
李白的「靜夜思」勾起他的鄉愁,「月下獨酌」泛起了他的狂放, 而蘇東坡這篇小品文, 則顯出一種恬淡適意的心境。有空可以把這篇文章多朗誦幾遍,與古人為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