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23) 2022 06/7
我有一套於民國七十年出版白話版的「中國歷代經典寶庫」, 經過40年,我大致是將所有的書都看過了。 現在把其中一本「荀子」拿出來重讀一遍, 翻開書頁, 上面還有些自己寫的心得, 大概是年代久遠, 這本書的內容幾乎是忘得差不多了, 現在讀起來就跟在讀一本新書一樣, 這樣也好,不用再買新的書了。 由於這麼長的時間裡, 我也多方面去吸收知識, 所以現在讀起來, 應該會和之前的領受有所不同吧! 這本白話荀子, 作者花了近百頁的篇幅在討論荀子的思想根源、當年(戰國末期)的國際社會形勢、荀子著作的大要及對後世的影響 (特別是對荀子的兩個學生韓非及李斯的批判)。 我們自小時候起就對所謂「孟子主張性善, 荀子主張性惡」的說法耳熟能詳, 三字經的起首幾句寫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可以猜想三字經的作者是服膺於孟子的性善說的。 荀子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人性本惡, 其善者偽也」, 這句話, 使荀子成為中國學術界的異類, 也被後世之人視為儒家的叛徒(荀子自稱自己是孔子的信徒)。 不過我們要認清,荀子所謂的「偽」不是我們俗說「虛偽」的偽, 而是「人為」的意思, 就跟這個字的形象是一樣的, 也就是說,荀子認為人性是惡的, 而所謂善是人為的。 這裡的善, 依我的看法有兩種意義,一是思想的淨化, 二是行為的正當, 亦即荀子認為要克服人性的惡, 那就要淨化自己的思想, 並且矯正錯誤的行為使之合乎正當性。 在這裡,我有一個疑惑, 人性既然是惡的, 那麼淨化的思想與正當的行為是從何而來呢? 就孟子的性善說而言, 似乎也有邏輯上的窒礙之處, 因為如果人性是善的, 那麼導致人會行惡的原因在哪裡呢? 孟子說是人欲使人為惡, 然而我要問人欲不也是人性的一部份嗎? 所以從形式邏輯來看, 孟子和荀子的說法都無法「自洽」, 西方基督教不也有這樣的困境嗎? 基督教認為上帝是萬能的, 是創造一切的真神, 就有人提出這樣的問題, 上帝可以創造自己嗎? 你們仔細想想, 這也是個無解的問題。 其實, 我認為人性之善或惡, 不是一個實質的問題, 而是如同數學上的「公設Axiom」,以不同的公設為根基, 經過邏輯的推導, 必將發展出不同的定理系統。 我不是要寫什麼學術論文,我也還不到那個水準, 只是一些讀書心得說給你們聽聽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