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6/20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如此創作|你寫小說時,想好全部情節才開寫,還是一有靈感就動筆?

    《小說教室》是日本資深編輯根本昌夫的寫作主題散文集,因作者指導學生獲芥川文學獎而受到關註,根本昌夫也被稱為「日本文壇伯樂」。
    在《小說教室》中,根本昌夫基於自己在知名文學雜誌的從業經驗,回顧日本文學名家寫作之路,將他關於小說寫作的心得娓娓道來。小說的本質是什麽?小說寫作時有哪些需要註意的地方?好小說是什麽樣的?人們為何而寫小說?
    今天,我將和大家分享一下,當你準備寫小說時,應該注意一些什麼?

    一、規劃出簡單的設計圖

    寫小說時,要思考到故事結尾才開始寫,還是先想個大概就開始動筆,這依小說家的類型和領域而有所不同。有人是先想清楚再寫,有人只在腦子裏概略構思,也有人會先做筆記。
    不管采用什麽樣的方法,建議事先描繪出一個大致的構想,以下稱為「設計圖」。
    我認為篇幅超過三百頁的小說有必要事先規劃一定程度的設計圖。因為如果沒有設計圖就開始寫小說,愈是長篇愈容易拖泥帶水,變成一部無法收尾的作品。愈來愈往岔路走,細枝末節不斷增加,結果可能會迷失當初原本想描寫的事物。
    規劃設計圖,首先需要的是邏輯力和架構力。
    想要培養邏輯力,大量閱讀還是重要的。如果看一些經典作品很辛苦,那麽讀一些簡易入門書也無妨。邏輯力也可以靠下棋或打麻將來培養。
    規劃設計圖時,有人會在意「起承轉合」或「序破急」(源自日本舞樂的概念,也應用於能樂、香道、劍術等技藝,在編劇上即指「三幕構成」。),其實不用硬把自己的故事套入這些規則中。小說的情形不需要歸結在這樣一板一眼的順序裏,很多既成的小說也沒有遵循這套規則。
    「起承轉合」和「序破急」是幫助促成寫作順暢的引擎之一,但要是被它製約了,就會變得無趣。隨小說的不同,「起」的前面可以先有「合」也說不定。另外,也有小說是從「轉」開頭的吧。該以什麽順序寫什麽東西,那要看小說的內容而定。

    二、直覺讓小說更有趣

    完成自己的設計圖後,就可以開始寫小說了。
    規劃出一份好的設計圖時,感覺自己也能寫出一部好小說,一定是滿心歡喜吧。不過,事實不見得如此,而這也是寫小說的樂趣。當直覺超越設計圖時,好小說才會真正誕生。
    我常聽作家們說,雖然寫作前的確會事先規劃設計圖,但完全按設計圖寫成的作品總顯得無趣。這種時候,他們會惋惜「自己只會按照設計圖寫作」。
    寫小說真正有趣之處在於,雖然按照設計圖下筆,但是到了中途突然不斷湧現出自己原先沒料想到的點子,直覺會開始發揮作用。
    作為剛開始下筆時的基本藍圖,設計圖是必要之物。可是設計圖在以此為本、幾經轉變之下,或許可稱之為一種「草案」。
    當作家的直覺開始發揮作用,據他們的說法是「書中的角色會自己動起來」,很多作家都曾不約而同地說出這樣的話。
    作家的構想如果只局限於事先規劃出的設計圖,像在操縱人偶般擺布角色人物,這表示這部小說好像還不夠精彩有趣。
    超越作家控製的小說似乎連結局都會和作家當初設想的不一樣,就像最後一塊拼圖般,分毫不差地吻合,構成真正完美的結局。這樣寫作完成的作品不僅會成為生動的小說,甚至會超越作者自身擁有的經驗。
    如果說小說只能局限在作者經驗範圍內,那麽只有擁有特殊經驗的人或很有內涵的人才能寫出好小說,不過大家也曉得,小說的實情並非如此吧。
    小說在「寫」的過程中,有時會超出作者的經驗和知識的範疇。這樣的小說反而具有令人興奮雀躍的趣味感。

    三、寫出角色人物的小檔案

    在開始寫小說之前,請先寫出各個角色人物的個性或小檔案,並且盡可能周詳地設定清楚。不只是主角,對所有會出場的人物,都要仔細設定好他是個什麽樣的人物。
    據說,倉本聰先生在為連續劇《來自北國》寫劇本時,對於各個劇中角色都一一製作年表,設定他們有什麽樣的童年,到幾歲為止過著什麽樣的生活。小說尤其以人物的特質取勝,仿佛隨時會動起來般事先仔細思考、設定出角色的生平會比較好。
    這絕非難事,就像假如你遇到一個很有趣的人,就會想要了解對方吧,這可以視作同樣一件事。例如,這個角色在哪裏出生?在什麽樣的家庭長大?談過什麽樣的戀愛?現在住在哪裏?有什麽樣的朋友?常去什麽樣的店?諸如此類的事,就算不直接寫在小說上,也要先巨細靡遺地寫下來。這麽一來,角色的存在感和臺詞就會顯得栩栩如生。相反的,若事先沒有想過這些,這個角色的分量就會變得相當薄弱。
    我們知道「小說是另一個可能的世界」,角色人物在那個世界是擁有生命的。所以角色人物不可隨隨便便塑造而充滿了矛盾,也不能當作為了發展情節就便宜行事的對象。作家要尊重角色,不應該輕率地操控。
    近來在通俗小說的世界裏,角色人物的個性尤其受到重視。有沒有塑造出一個充滿魅力的人物,就決定了小說一半以上的價值,這樣說也不為過。現實中個性太過強烈的角色若能在作品的世界裏保有真實感,讀者就能自然而然地接受。
    我常常這麽說:「自己創造出的角色要照顧到最後,甚至小說寫完後也會想到『不知道他現在在做什麽呢?』」要如此用心對待才行。

    四、絕無僅有的好標題

    請務必為你的小說取一個好標題。
    雖然很難說明什麽是好標題,不過如果對於這篇小說會想到「啊,非這個標題莫屬」,那就是非此不可的最佳標題了吧。
    例如,《廚房》不管怎麽說就是《廚房》([日]吉本芭娜娜著),不可能叫其他的名字。同樣的,《挪威的森林》只能是《挪威的森林》,《ab珊瑚》也只能是《ab珊瑚》([日]黑田夏子著),除此無他。
    關於標題的命名法有許多種情形,與主題的關聯、作品的背景地點、角色人物的關系、作品中關鍵的物品、作品整體的印象、最終的場景或利用開頭的意象,或是製造詼諧的效果、抒情的文韻、看起來冷漠無情反而引人註意等各式各樣的例子,並沒有一套只要遵循就能取個好名字的公式。
    當有好幾個候選的標題無法選定,或覺得應該另有更好的名字的時候,那就表示還沒有真的遇見好標題。請再加把勁,想出一個好標題吧。

    五、開場白是小說整體的縮圖

    小說開頭的第一句話很重要,或許可以說是最重要的。很多小說家都表示「若沒決定好開頭的第一行,小說就寫不出來。」
    以下舉出數本名著的開頭為例,解說這些開場白何以出色。
    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
    眾所周知,這是川端康成的《雪國》。
    這個著名的開場白雖然只有短短一句話,卻提示了相當多的信息。首先,季節是冬天。主述者好像是從都市千裏迢迢越過縣界來到鄉下,應該是坐火車。這些信息喚起形象,成功帶領讀者在一瞬間就進入故事裏島村與駒子的世界。
    到戲院看電影的時候,會先買電影票再進入微暗的房間。這個過程是必要的,具有讓觀眾暫時脫離日常世界的效果,可以先有心理準備,接下來即將置身於電影這個非日常的世界。小說是日常生活的延伸,為了在翻開書頁的同時達到這個效果,開頭的第一句話非常重要。以這樣的觀點來看,《雪國》的開頭就是在宣告闖入一個異世界,仿佛暗示著讀者將被帶往一個非日常的空間。
    人說這叫大紅色的謊言。如果謊言也有顏色的話,我想撒個玫瑰色的謊。我一直想要這麽做。
    這是荻野安娜的芥川獎得獎作《背負的水》。男女間的戀愛是少不了算計和謊言的世界,同樣是說謊的話,「想撒個玫瑰色的謊」。這個開場白非常貼切地象征了整本小說。讀者會想「讓我見識下那玫瑰色的謊言吧」,而進入閱讀的狀態。
    埋伏進入第四天了。
    這是島田雅彥的《寫給溫和左翼的嬉遊曲》的開場白,主人公埋伏心儀女大學生的場面。讀了這一句宛如懸疑小說的開場白,讀者會想到「到底在埋伏什麽呢」而忍不住想繼續看下去。讀者闖入已經進行三天如戲劇般的異空間,對「接下來會發生什麽事」充滿了期待。
    《寫給溫和左翼的嬉遊曲》是島田雅彥的處女作。從這樣的開場白可以窺知,打從一開始他就明白什麽是小說,還有開頭的重要性、小說的規則都掌握得宜。

    六、好作品都有精彩的開場白

    在我讀過許多小說後,深切地有感於「好作品都有好的開場白」。沒見過開場白好而後文差的作品,也沒有開場白不好而後文寫成傑作的小說。
    因此,我認為作家們是絞盡腦汁才寫出開場白的一句話。或許也有靈光乍現、神來一筆的時候,但大多數的情形應該是反復重寫了好幾遍吧。很多作家都說:「想不出起頭的第一句話就寫不下去。」
    吉本芭娜娜的《白河夜船》的開場白:
    究竟從什麽時候開始,當我獨處的時候,會如此熟睡呢?
    睡意如潮水般湧來,我已無力抵抗。
    這是由提示謎團開場。
    讀者也會忍不住想「從什麽時候,為什麽」而一頭栽進小說中的世界,而且這個開場白也直接加深了書名(日文中,「白河夜船」為形容睡得很沈的成語)所喚起的印象。結合書名,讀者會留下「深夜、河、海、船、睡眠」這些印象。由此又能聯想到羊水或沈睡的胎兒等,而和作品的主題「撫慰、救贖」產生聯結。這部作品擁有撫慰讀者的力量,甚至是在讀者看到開頭三句的瞬間,撫慰的作用就已經開始啟動了。像這樣的獨白式開場白,雖然也伴隨著無法促使讀者提起興趣的危險性,但這裏的獨白反而和主題相輔相成,效果更好。
    開場白應多加留意的是,是否能讓讀者一舉跳脫出日常生活。如何讓讀者一頭栽進故事當中的世界,從「這個世界從以前就持續著的暗示」或「空間上移動的提示」這些由前人所示範的優秀開場白,即可窺見一斑。
    此外,「不要提示一個封閉的世界」「不要陷入自言自語」也很重要。據說公開征稿的新人獎對於以「主人公在自己的房間醒來」而開始的小說,是無條件予以剔除的。因為無法在開頭暗示一個開闊世界的作品,接下來的內容已可想而知(話雖如此,卡夫卡的《變形記》就是主人公從自己的房間醒來而開始的故事。凡事皆有例外)。
    各位學習寫小說時,有個利用名著開場白的練習法。找一本名著,從它開頭的第一行開始試著寫下持續的句子,寫成自己的小說。高橋源一郎也推薦這個方法,會成為很好的訓練。
    例如,開高健的「那時,我也在旅行」,請接著這句話寫出後面的文章。或者,島田雅彥的開場白「埋伏進入第四天了」,試著寫出後續的發展。
    只有你才寫得出來的小說就會由此展開了。

    七、如何精進描寫的手法?

    左右小說的成敗有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描寫。
    所謂描寫,是針對某一個對象做敘述,亦即用語言表現或用不同的說法敘述這個對象的形態、狀態、角色人物的感覺等。
    想要增進描寫的技巧,就要多讀好作品。不只是描寫,對話、說明文也包含在內,借由多閱讀好文章,自己的表現能力也會有所進步。
    相反的,當自己能寫出好文章時,對於他人寫的好文章也能更加深入地賞析。這麽一來,閱讀的樂趣就會加倍。
    對自己的感受有所自省也很重要。不要人雲亦雲、隨波逐流,要重視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這樣才能琢磨寫作能力和表現力。
    再一次以吉本芭娜娜為例。
    對於自己的作品,她期許讀者能在腦海中創造一個「空間」。既不是「畫」也不是「字」,而特別指出是「空間」。
    如果描寫得太詳細,會局限在「字=意思」上,或是視覺上的描寫太過寫實,又會只成為一幅「畫」。恰好寫到微妙處以傳達出主人公的心情,她希望自己的小說能準備一個這樣的「空間」,邀請讀者進入到這個空間裏面。
    打個比方,假設有一支湯匙。關於這支湯匙,如果巨細靡遺地寫出「有多少重量、什麽形狀」,那就只成了說明(=字)。
    或者,對這支湯匙的外觀仔細描述到能喚起鮮明的形象,那每個讀者都看到相同的影像,對任何人而言都是一樣的湯匙(=畫)。
    為了寫出讓讀者感受到「空間」,而不是字或畫,她勢必在描寫上花了很多苦心。
    這是非常重要的。以前也有小說花了很多篇幅描寫風景以營造出季節的氛圍,不過到了現在不得不說這樣的手法已經過時。如果只是想表示季節,像島尾敏雄的《死之棘》的開頭一樣,「不再掛蚊帳了」就足以傳達。吉本芭娜娜的「空間」意識,具有讓可能偏向過剩或欠缺的「描寫」產生恰到好處的效果,這樣的附帶效果也可說是一種智慧吧。

    八、寫親身體驗時該注意的事項

    你未來計劃要寫的小說,或許會有以你的親身經驗為基礎的部分。這時候,有個應該註意的地方,就是愈是以親身體驗為本的部分,愈應該細心描寫。
    有位學員得小說中寫了看似不可能發生的情節,例如主人公中了一千萬日元的彩票獎金。其他的同學看了直說「怎麽可能有這種事」。但我一看就知道那是基於作者本人的親身體驗所寫成的。
    盡管如此,為什麽其他同學覺得「不可能」呢?那是因為是自己的親身體驗,所以下筆時不經意的自信滿滿。由於是親身體驗,一不註意就會在表現的手法上怠惰,使得文章看起來粗糙。
    如此一來,讀者可能會覺得該處顯得格格不入,無法傳達出真實感。不管是真是假,為了貼近真實都不應疏忽,要下功夫來描寫。

    九、結局不可缺少之物

    所謂的好小說,就是不管是什麽樣的小說,最後都會留下希望。
    不管是多渺小的希望都好,而且不一定要是快樂的結局。「最後終於和心愛的人在一起了」——就算不是這或者那個圓滿收場的結局也沒關系。
    綿矢莉莎的作品《親愛的閨蜜》的結尾,主角用大阪腔說了一句「真拿他沒轍」。故事的結局離主角希望的快樂結局還差得很遠,但還是豁達地說了一句「真拿他沒轍」。這種豁達其實也是一種希望。
    不管包圍主角的現實是多麽絕望,只要主角的心中還有希望或向前的力量,讀完後內心會覺得舒坦。讀者讀完後,覺得「太好了」「真好看」,便能受到救贖、獲得撫慰。
    在我與角田光代女士的對談中,提到「結尾的安排不容易」的話題。其中,角田女士表示並不是一定要「相信希望」,而是寫出「想要相信希望,這樣就夠了」。
    ——完——
    本文節選自[日]根本昌夫著《小說教室》第二章第三節,該書由「九久讀書人」出版,節選內容有部分刪減。本文發佈已經出版方授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