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4|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讓六個家族故事帶你回到1950年代的大溪生活!

大溪老厝邊-警察宿舍群生活故事常設展I厝邊警察的生活
學生時期以大溪大禧文化劇場作為自己的論文題目,從那時候開始便與大溪結下了各種緣份。每年只要六二四關聖帝君誕辰日的暖壽祭典「大溪大禧」的活動開始,就是我前往大溪逛博物館充電,與「聖帝公」說說話的時候。
時隔兩年再回到大溪,既熟悉又有點陌生。穿過大溪歷史館,宛如來到誰家的住家與庭院,靠近一看,原來這一排房子就是之前做調研工作時曾閱讀的案例:六連棟警察宿舍群,當下讓我又驚又喜,「大溪大禧」已被我短暫拋在腦後,迫不及待想進到屋子裡一探究竟。
六連棟宿舍群
六連棟宿舍群

六連棟警察宿舍群
「六連棟」是大溪普濟路上的警察宿舍群之一,日治時代警察屬在大溪派出所後方山邊蓋了提供警察與眷屬居住的宿舍。國民政府來臺之後,因應辦公機能與生活需求,警眷自行增建廚房、浴室等空間,建築群歷經多次增築改建,有機地成為今日六連棟的模樣。時光荏苒,建築群紀錄著各時期的生活痕跡,亦見證著大溪百年警政歷史。
其中幾戶作為工藝教室所用
2012年,警察宿舍群包含四連棟、六連棟等,登錄為桃園市歷史建築,於2015年由大溪分局轉移予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以下簡稱木博館)管理。木博館逐步修繕六連棟警察宿舍群的同時,亦啟動訪談與影像紀錄採集住戶在此生活的記憶。最後,留下「我的老家是博物館」及陳家、 許家、詹家三戶人家的記錄片,並以原住戶為對象舉辦紀錄片首映會,為每戶人家在原住屋空間拍攝家庭大合照。
圖片來源:桃園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臉書
木博館透過訪談與影像紀錄六連棟的生活記憶,挖掘警察宿舍的生活樣貌與故事。並且,徵得住戶同意後整理宿舍內所保存下來的器物,再藉由六名藝術家共同現地創作,在修繕工程前策辦「十八坪的家記憶」特展,以此呈現家庭生活的樣貌及記憶。
其目的是為了為空間留下記憶,留下舊建築的生活脈絡;而我們也在這樣的基礎上看見今日六連棟宿舍群的展覽 -「大溪老厝邊-警察宿舍群生活故事常設展」。

大溪老厝邊-警察宿舍群生活故事常設展
「大溪老厝邊-警察宿舍群生活故事常設展」展覽共有三個展區:
  1. 彈藥庫:「探索警物.警務」前導故事動畫
  2. 歡迎廳:「厝邊警察任務中」
  3. 生活廳:「厝邊警察的生活」
呈現日治到戰後警政制度與聚落變遷,以及警察、家眷與大溪人之間的互動與生活樣貌。

拉開門走入客廳,看看厝邊警察的生活
六連棟生活廳展間入口
在六連棟生活廳的第一戶,坪數不大的屋子裡,濃縮了自1950 年代起居住在普濟路13巷六連棟宿舍裡,陳家、許家、詹家和唐家的生活故事及物件。
故事的第一話從「客廳」開始,客廳既是家人齊聚看電視話家常的所在、是孩子們寫功課的地方、家庭代工廠的工作空間,也是接待客人的地方。為了接待客人,陳家將原本日式居間架高的榻榻米改為藍白貼磚,高度降低與入口一致。據展覽所示,這在當時是相當時髦的改裝設計。
電視機上的收納櫃,裝載著收藏的酒、獎牌、受褒揚的獎狀。
住居空間因著生活軌跡而有著不同樣貌的痕跡。電視機上的收納櫃,裝載著收藏的酒、獎牌、受褒揚的獎狀等,看著一件又一件的物件,毋需文字說明,好像也能因自身被召喚的兒時記憶,透過短暫的共感貼近陳家的家族記憶。

客廳既是生活空間,也是家庭工廠
客廳所呈現的是陳家/陳賴秀英做裁縫的空間。陳賴秀英為了添補家用,用自己的裁縫好手藝做起縫補衣服的工作;後來更到大溪街上經營布店「源盛布莊」。那是個成衣不普遍的年代,鄰居們、小朋友的同學們總是羨慕陳家的孩子們,好像都有新衣穿。

爸媽的臥室:從一卡皮箱長成一個家
在這房間,最多同時得睡九個人。陳家改建時,選擇將日式的壁櫥改為新式的洋風衣櫥。目前櫥櫃裡所展示的是各戶所保存的生活用品、閒暇時的愛好與收藏,包含黑膠唱片、日文歌曲的卡帶、各式各樣的鐵罐等。
展間展示著兩卡皮箱,一只打開乘載著收藏的物件,想訴說的是在1950年代,大多是以一卡皮箱裝著生活必需品隻身來到落腳處,也從這一卡皮箱,從一個人到一個家,展開生活。

從修復過程看過去的生活痕跡
「只要仍然記得這裡的生活便沒有消失」「後院的夕陽每一次都不想錯過」
木博館透過訪談、田調與記錄故事,在修復過程中盡可能保留過去生活的痕跡。在這間過去曾是陳家長子陳思源的臥房裡,展示修復過程中留下的木板、磁磚、信箱等物件,以文字呈現家族對於「家」的認知與感受。
木箱裡擺放的記事本,紀錄著木博館館員修復建築群的心情故事。
右下角皮箱裡則有一本筆記本,則紀錄著修復過程裡,木博館團隊的小故事。當時剛好翻閱到的是「寫在修復完成」:
「文化資產保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面對文資保存、行政申請與整修工程之間,在期程、工程進度的壓力,每天都是挑戰。但因為有原住戶的鼓勵,還有這裡留存故事的溫度,才讓我們有動力可以堅持做下去!
「把我們當做自己的家人一樣看待」許大哥每次回來,都會帶便當給我們吃(還有點心!)每一次住戶回家、分享故事,覺得自己也像成為家人一樣親切。
家戶的飲食記憶
該展間的物件基礎來自於口述訪談搜集而來,各家的飲食記憶裡有著每一戶的料理絕活與搭伙的菜色。除此之外,亦包含早期廚房各式廚具、餐具的清潔與使用。
依據許家/許文哲口述,早年日本教育告訴他們,東西要曬過太陽才能消毒,因此每次洗完碗筷,都會拿著竹畚箕承裝竹筷,拿到太陽下殺菌。
爸爸們的特殊專長
生活在大漢溪旁,居民平時最大的休憩活動就是到河裡釣溪魚。據展示內容所示,許爸爸和陳爸爸在空閒時經常去釣溪魚,釣來的魚就成為日常佳餚,豐富當日餐桌菜色。
「那些黑黑的玻璃罐封存在家中的每一個角落」
在六連棟生活廳展區,博物館在許多小角落透過QRcode與一句話的設計,引導大眾能在觀展的同時,掃取QRcode聽住戶們的生活故事。逛展時,不仿仔細留意住居空間裡的小角落,聽聽說書人道來六個家族故事,帶你回到1950年的大溪生活~!
【大溪老厝邊-警察宿舍群生活故事常設展】
展覽地點|彈藥庫、歡迎廳、六連棟生活廳
展覽介紹|https://reurl.cc/82xnbd
開放博物館|shorturl.at/sxy79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陳妍君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