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24|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荒野心情筆記....馬祖之旅 二

    ◎生態古蹟的魅力
    不要說因為五隻神話之鳥,吸引了國際保育人士,中央政府高層官員蒞臨馬祖。連我們這種小團體,一下北竿機場,都被滿地飛竄,不怕人的熊蟬吸引,被清水溼地的招潮蟹,逗得高興亂叫,被日光海岸的貢德氏赤蛙,和到處飛舞的蝴蝶,吸引和歡呼。 此行的團員大都第一次到馬祖,第一天一下飛機走過隧道,就被后澳村的閩東建築所吸引。相機猛拍,結果芹壁還沒走完,記憶卡已滿,電池沒電,接下來三天怎麼辦?但是你可看到團員所拍的對象,都是典型古老的建築,而不是新建翻修,像高級農舍的新建築。這樣的建築,在台灣太多了,他們要看的是馬祖的特色,馬祖的原汁原味。 當想發展觀光時,自然生態是最大的寶藏!文史古蹟是觀光的內涵。所以聰明的執政者,都會致力於生態保育和文史古蹟的維護,不會去破壞它。馬祖能吸引觀光客的,應該就是自然生態與文史古蹟吧? 但若過多新式的建築,破壞馬祖的特色,變成與台灣各地相同時,就沒有什麼吸引人的。而生態若不維護,破壞之後,就不可能重來。而且對岸閩江口溼地,已將神話之鳥吸引過去。神話之鳥若不在馬祖降落,那發展觀光也將成為神話。 ◎馬祖人士的環境觀點
    第一天晚上,在曹智楷博士的畫室裡,大家閒話家常。楊醫師講了一段令人深思的話:過去居民將吃完的西瓜皮、廚餘丟到海邊,垃圾成為魚貝的食物。今天老百姓仍然用過去的方式,處理垃圾,隨手往海裡丟。但現在的垃圾是塑膠袋、寶特瓶。行為沒有改變,環境卻被污染了。 前曹議員也說了一段令人深思的話:老百姓在乎的是更多的觀光人潮,人多錢多嘛!誰管你環境承載量?環境汙染?馬祖需要的是有深度的旅遊,人不要多但時間長消費多。 綠島雖然一年將近四十萬遊客,但大都一天來回,最多二天一夜,很少有三天以上。馬祖一年雖然才十萬人,至少需要三天以上。當晚我們碰到一群退休人員,在牛角租了一間房子,已住了許多天,他們盛讚馬祖比香港漂亮,願意長時間居留。 這也許是馬祖發展觀光的一個明智的思考,長時間、低人數、高消費,環境汙染破壞小,但收入不減少。尤其馬祖充滿藝術氣息的環境,更適合吸引藝文創作者,長時間的居住、欣賞、創作。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以人為鏡,以文為友。喜歡隨手記錄下當下的心情,也是個人的反思。您也可以在我的文章中,找到共鳴和意見,做為生活利用的參考,歡迎您的閱讀和指教。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