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9/14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家庭菜園 1:迷你農的開始---序章

在專欄休更的日子裡,我讀了許多園藝書、加入相關網路社團,將家中廢棄十年的花園,在兩年裡變成可食地景的菜園。
曾經寸草不生的土壤,日日夜夜的埋入肥料,長出了花朵。
隔年再長出蔬菜。
疫情一開始時,寫作的筆停下了,想重新讓自然活過來的同時,取得一點糧食,特別是現在人類的處境。
我的雙手伸進土壤後,才知道人們失去多少生命力。
經過這兩年經營菜園後,有一些我身旁的人受到鼓勵,也開始都市的家庭菜園生活。更有人鼓勵我寫出自己的心得感想,即使我缺乏傳統的農業訓練,只有爺爺、奶奶來自農村背景的一點耳濡目染的故事氛圍。(以前只會讀書的我,當奶奶在陽台示範種菜時、爺爺在農地看顧果樹時,也抓不到什麼精髓XD)
大自然來到時,原始的生命就甦醒,以無比的速度與美麗振翅飛起。
還記得在用數字計價土壤之前,花園一隻意外造訪的蝴蝶嗎?
花盆養出第一隻肥嫩的蚯蚓?
撞見一群鳥兒早晨在花園大開party的感動?
蹲下來看美麗的青苔生長?
生態循環不息,殘酷又美麗,我們曾經離這些太遠了。
現在一年兩度的繁殖季,我看見被鳥兒啃食部分的菜葉,從一開始人類本能想法的「我的菜被吃了」到「今天餵飽很多隻雛鳥,牠們應該很開心」,有了身而為人、做好生態管理者的滿足感。
這中間,我曾想保護產量,差點忘了復甦自然的初衷。
在看了紀錄片《這一年,地球變得不一樣》後,學習印度人為大象預備野生稻米,保住高經濟價值稻米的智慧。
是的,其實動物不了解我們為何生氣,因為牠們的本能是找尋自己能吃的食物。
於是我在植物小網室外,預備地瓜葉、皇宮菜、和白莧菜等生生不息的作物,讓動物減少進入網室---我為家裡保留的貴重蔬菜。
為自然和人類重新劃定界線,讓生態循環,食物鏈相互制衡,是我認為家庭耕種生活最美的事。
以此為序章,下次從土壤的預備開始回憶起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