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2|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由灰色地帶作戰看海巡未來發展方向

近年來中國以「灰色地帶」(gray zone)作戰(如持續對臺及周邊海域進行軍機及船艦的襲擾、軍事演習、飛彈試射等行動)不斷對台灣政府及民眾施加壓力,所幸在海空軍及海巡積極應對之下,均能化險為夷,其中海巡署在前署長李仲威乃至現任署長周美伍均由海軍轉任,透過大量新造艦艇,已成功將海巡署轉型為類似美國海岸防衛隊的「第二海軍」,在此次第四次台海危機過程中,海巡與海軍充分合作與中國海軍多次海上對峙,但也發現仍有可以精進之處,建議參考日本海上保安廳朝向艦艇大型化、強化艦艇武裝、強化空中兵力等方向發展:
1. 艦艇大型化:近年日本海上保安廳新造艦艇也不斷大型化,為了在釣魚台海域與中國抗衡甚至建造了滿載排水量7175噸的敷島號(PLH-31)巡視船,而台灣海巡署目前僅有少數艦艇超過1000噸,至於新下水的安平艦(CG-601)雙船體巡防艦排水量僅600噸,屬於鋁合金材質,並不適合這類衝突甚至船艦衝撞使用,未來應以2000~4000噸級傳統單船體鋼質巡防艦(具有直升機甲板)為海巡主力。
2. 強化艦艇武裝:由於海軍移交的40mm快砲數量不足(自用都不夠),所以部分海巡艦艇改以中科院研製的「鎮海」火箭彈系統(六組七聯裝70mm火箭),這在世界實屬罕見,一般多以40mm快砲為主要配備, 202廠曾研發過T-92 40快砲,若真有研發能力應發展艦艇版供海軍及海巡使用,若真不行亦可向外採購,因火砲可在危急時先進行警告射擊,而火箭則是面的殺傷,完全是不同的作用。
3. 強化空中兵力:由於過去政府資源有限,而將警政署空警隊、消防署空消隊、交通部民航隊及海巡空偵隊等單位合併為內政部空勤總隊,造成各機關無即時空中單位可支援,而空勤總隊也只會飛而無法了解各領域的需求,因此應參考美日等國海岸巡防單位設立專屬空中支援力量,包含定翼機及旋翼機,才能確保我經濟海域甚至領海的安全,也才能即時配合海巡艦艇的活動,進一步支援海軍捍衛海疆的作為。
台灣是海島國家,有一支功能完整戰力強大的海巡艦隊,配合海空軍有力的支援,才能守護漁民確保周邊經濟海域的利益,並維護台灣海運暢通。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