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5|閱讀時間 ‧ 約 11 分鐘

【天地劫:幽城再臨】畫境遊歷暨功能建築之詩、詞、文收集串(9.27北宋˙王安國〈句 其六〉)

【天地劫:幽城再臨】畫境
【天地劫:幽城再臨】畫境
本串為【天地劫:幽城再臨】畫境系統,「遊歷」暨「功能建築」之詩、詞、文收集串,純粹為滿足個人的古文蒐集癖,排序一律是先附遊歷截圖,後附作品,作品中引用詩文加粗辨識;作品排序不論文體,只看作者先後。
由於遊歷每天只能留存十則紀錄,存載不全,陸續更新。

目錄

遊歷篇
一、魏晉南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夙慧第三》
  先秦˙列禦寇《列子˙湯問》
二、北宋˙宋祁〈九日藥市作
三、北宋˙王令〈夜歸〉
四、北宋˙王安國〈句 其六〉
五、北宋˙蘇軾〈與胡祠部遊法華山〉
六、北宋˙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茶論》
七、北宋˙曾幾〈歸途〉
八、南宋˙王灼〈次韻子應同遊靈泉〉
九、南宋˙陸遊〈野興〉
十、南宋˙楊萬里〈上元夜裏俗粉米為蠶絲,書吉語置其中以佔一歲之禍福,謂之蠶卜,因戲作長句〉
十一、元/明˙王蒙〈登泰山〉
十二、明˙朱元璋〈新雨水〉
十三、明˙楊慎〈臨江仙〉
十四、明˙佐國璣〈贈傅儀賓〉
功能建築篇
一、俠義榜
  春秋˙左丘明《左傳˙隱公˙隱公六年》
二、江湖志
(一)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二)唐˙李白〈俠客行〉
三、三途渡橋
   南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中庸章句˙第二十二》
四、車馬驛
  明˙朱正初〈無題〉

遊歷篇

「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魏晉南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夙慧第三》

原文:
  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度意告之。因問明帝:「汝意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延伸閱讀:〈兩小兒辯日〉

先秦˙列禦寇《列子˙湯問》

原文: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佳劑止刀圭,千金厚相謝。

北宋˙宋祁〈九日藥市作〉

詩文:
  陽九協嘉辰,斯人始多暇。五藥會廣廛,遊肩鬧相駕。
  靈品羅賈區,仙芬冒闉舍。擷露來山阿,斸煙去岩罅。
  載道雜提攜,盈簷更薦藉。乘時物無賤,投乏利能射。
  饔苓互作主,參薺交相假。曹植謹贋令,韓康無二價。
  西南歲多癘,卑濕連春夏。佳劑止刀圭,千金厚相謝。
  刺史主求瘼,萬室繫吾化。顧頼藥石功,捫襟重慚唶。
迄犬只知人是盜,不知人亦夜來歸。

北宋˙王令〈夜歸〉

詩文:
  沖沖行路自多岐,已踏歸途尚慮非。迄犬只知人是盜,不知人亦夜來歸。
風喧(一作暄)翠幕春沽酒,露濕筠籠夜賣花。

北宋˙王安國〈句 其六〉

句文:
  風喧(一作暄)翠幕春沽酒,露濕筠籠夜賣花。
歸途十里盡風荷,清唱一聲聞〈露薤〉。

北宋˙蘇軾〈與胡祠部遊法華山〉

詩文:
  波湖欲盡山為界,始見寒泉落高派。道人未放泉出山,曲折虛堂瀉清快。
  使君年老尚兒戲,綠棹紅船舞澎湃。一笑翻杯水濺裙,余歡濯足波生隘。
  長松攙天龍起立,蒼藤倒谷雲崩壞。仰穿蒙密得清曠,一覽震澤籲可怪。
  誰云四萬八千頃,渺渺東盡日所曬。歸途十里盡風荷,清唱一聲聞〈露薤〉。(是日,樂工有作此聲者)
  嗟余少小慕真隱,白髮青衫天所械。忽逢佳士與名山,何異枯楊便馬疥。
  君猶鸞鶴偶飄墮,六翮如雲豈長鍛。不將新句紀茲遊,恐負山中清凈債。
碎玉鏘金,啜英咀華。較筐篋之精,爭鑒裁之別。

北宋˙宋徽宗趙佶《大觀茶論˙茶論》

原文:
  嘗謂首地而倒生,所以供人求者,其類下一。穀粟之於飢,絲枲之於寒,雖庸人孺子皆知常須而日用,不以時歲之舒迫而可以興廢也。至若茶之為物,擅甌閩之秀氣,鐘山川之靈稟,祛襟滌滯,致清導和,則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中澹間潔,韻高致靜。則非遑遽之時可得而好尚矣。本朝之興,歲修建溪之貢,尤團鳳餅,名冠天下,而壑源之品,亦自此而盛。延及於今,百廢俱興,海內晏然,垂拱密勿,幸致無為。縉紳之士,韋布之流,沐浴膏澤,熏陶德化,盛以雅尚相推,從事茗飲,故近歲以來,採擇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勝,烹點之妙,莫不盛造其極。且物之興廢;固自有時,然亦系平時之汗隆。時或遑遽,人懷勞悴,則向所謂常須而日用,猶且汲汲營求,惟恐不獲,飲茶何暇議哉!世既累洽,人恬物熙。則常須而日用者,固久厭飫狼籍,而天下之士,勵志清白,兢為閒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鏘金,啜英咀華。較筐篋之精,爭鑒裁之別,雖下士於此時,不以蓄茶為羞,可謂盛世之情尚也。嗚呼!至治之世,豈惟人得以盡其材,而草木之靈者,亦得以盡其用矣。偶因暇日,研究精微,所得之妙,後人有不自知為利害者,敘本末列於二十篇,號曰茶論。
一寸客亭燭,數聲村舍雞。

北宋˙曾幾〈歸途〉

詩文:
  歸途似烏鵲,得樹且依棲。一寸客亭燭,數聲村舍雞。
  路長風正北,野曠日沉西。夢作祠官去,江干入馬蹄。
塢深斜透日,溪涸細流泉。健筆寫江天。

南宋˙王灼〈次韻子應同遊靈泉〉

詩文:
  香火尋幽寺,麾幢度廣川。塢深斜透日,溪涸細流泉。
  玉料新炊飯,金花側布田。歸途動詩興,健筆寫江天。
去去歷山寸,行行並廟垣。白鷺飛如導,青蘿險可捫。

南宋˙陸遊〈野興〉

詩文:
  去去歷山寸,行行並廟垣。湍流鱠魚小,仄徑鮓花繁。
  白鷺飛如導,青蘿險可捫。歸途不寂寞,迎笑有諸孫。
兒女炊玉作蠶絲,中置吉語默有祈。

南宋˙楊萬里〈上元夜裡俗粉米為蠶絲,書吉語置其中以佔一歲之禍福,謂之蠶卜,因戲作長句〉

詩文:
  今年上元家裡住,村落無燈惟有雨。
  隔溪叢祠稍簫鼓,不知還有遊人否?
  兒女炊玉作蠶絲,中置吉語默有祈。
  小兒祝身取官早,小女只求蠶事好。
凌虛直上數千尺,適見混沌兮乾坤。

元/明˙王蒙〈登泰山〉

詩引:
  余過奉高,謁嶽祠,見郝伯常山三詩刻於廡下。明日,登日觀峰,下瞰滄海,塵世蒼茫,青、徐在衽席間耳。因成此詩,以補郝公之所未道者云。
詩文:
  飛仙挾我游天門,足躡萬壑雲雷奔。凌虛直上數千尺,適見混沌兮乾坤。
  巨鰲左折蓬萊股,鯨波東注榑桑根。地高俯瞰滄海日,天近仰叩清都閽。
  古帝何年辟下土,九點青煙散寰宇。翠煙孔蓋此登封,盛德神功照今古。
  人間瞬息三萬年,七十二君何茫然。秦皇漢武踵遺躅,鏤玉坎瘞山之巔。
  金宮翠陛苦不樂,遣使碧海求神仙。羲和龍轡不稍貸,豈料海水成桑田。
  試向封巾一回首,六合坱莽空雲煙。千秋誰識當時事,五松大夫知此意。
  岩前長揖大夫松,數子胡乃干秦封。高標直下魯連節,避世不及商山翁。
  雪髯雪干如屈鐵,濤聲瑟瑟吟悲風。松本無心偶然耳,人情好惡多彌縫。
  欲傾箕潁一瓢水,為汝淨洗羞慚容。為君解嘲君勿怒,萬事轉首成虛空。
  帝子絳節朝丹穹,神靈婀娜群仙從。噓呵紫焰開芙蓉,光景上屬超鴻濛。
  玉女夜降騎青龍,鸞匏鳳笙聲噰噰。霓裳舞袖飄長虹,瓊音間作鳴絲桐。
  〈白雲〉清謠曲未終,泠風命駕歸崆峒。千峰萬峰浸明月,恍惚身在瑤池宮。
  明朝稽首下山去,翠嶂突兀青霞中。
楹外近聆新水響,遙穹一碧見天開。

明˙朱元璋〈新雨水〉

詩文:
  片雲風駕雨飛來,頃刻憑看遍九垓。楹外近聆新水響,遙穹一碧見天開。
滾滾長江東逝水......

明˙楊慎〈臨江仙〉

詞文: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半醉聽黃鳥,高歌拂紫煙。

明˙佐國璣〈贈傅儀賓〉

詩文:
  年少黃門客,輕衫四月天。閒來弄酒盞,繫馬綠楊邊。
  半醉聽黃鳥,高歌拂紫煙。鳳簫歸去晚,臺上月初圓。

功能建築篇

春秋˙左丘明《左傳˙隱公˙隱公六年》

經文:
  六年春,鄭人來渝平。
  夏五月辛酉,公會齊侯盟於艾。
  秋七月。
  冬,宋人取長葛。
傳文:
  六年春,鄭人來渝平,更成也。
  翼九宗、五正頃父之子嘉父逆晉侯於隨,納諸鄂。晉人謂之鄂侯。
  夏,盟於艾,始平於齊也。
  五月庚申,鄭伯侵陳,大獲。
  往歲,鄭伯請成於陳,陳侯不許。五父諫曰:「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君其許鄭。」陳侯曰:「宋、衛實難,鄭何能為?」遂不許。
  君子曰:「善不可失,惡不可長,其陳桓公之謂乎!長惡不悛,從自及也。雖欲救之,其將能乎?《商書》曰:『惡之易也,如火之燎於原,不可鄉邇,其猶可撲滅?』周任有言曰:『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蘊崇之,絕其本根,勿使能殖,則善者信矣。』」
  秋,宋人取長葛。
  冬,京師來告飢。公為之請糴於宋、衛、齊、鄭,禮也。
  鄭伯如周,始朝桓王也。王不禮焉。周桓公言於王曰:「我周之東遷,晉、鄭焉依。善鄭以勸來者,猶懼不《艸既》,況不禮焉?鄭不來矣!」

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詩文: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唐˙李白〈俠客行〉

詩文: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閒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爲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南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中庸章句˙第二十二》(版本眾多,私採用朱熹版本)

原文: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明˙朱正初〈無題〉

詩文:
  長干車馬少年同,此夕翻疑似夢中。
  楊柳有聲吹作笛,梅花無數落隨風。
  春山尚鬥顰間翠,夜月都消枕上紅。
  惆悵當時歌舞處,夕陽猶照小橋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