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核能,能不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二月24日,當世界各國剛替在北京冬奧的國家健兒們喝采他們的表現及歡呼完他們成就後,俄羅斯總統普丁以”非軍事化、去納粹化”為藉口,派軍入侵烏克蘭。本以為是一場軍力懸殊的閃電軍事入侵,沒想到竟攻防了快五個月,時至今日仍是打打殺殺未有結果。而這場名為民主對抗獨裁的政治軍事角力,卻不經意地影響了未來十年甚至二十年世界各國的能源發展及規劃。
七月6日歐洲議會投票支持天然氣及核能列為環境永續的綠能能源,通過歐盟提案。而接下來的歐盟理事會投票裡,除非二十七個成員國裡有二十國反對,這項提案將成為歐盟法律。而這項核能=ESG永續的法律,將使得核能發電在未來的發展,多了無限的可能性。至於好或壞,我們只能自己看著辦…
而在台灣,核能到底能不能…?一直以來都是政黨政治以及環保攻防戰的水岸第一排,從2018的以核養綠公投,到2021的重啟核四公投,正反兩邊的口水攻防及針鋒相對,說實話令人眼花撩亂。(這邊就不涉入核四的議題,因為其中政治外交相關的枝枝節節會讓這個討論,直接變成一齣八點檔。) 所以當世界各國,包含歐盟、韓國、以及日本等國,因為能源電力吃緊,紛紛鬆動對核能發展的態度時,你我都更應該深入的思辨,核能到底台灣能不能?

台灣或許需要核能的原因:

1. 台灣身為全世界最重要的晶圓代工和半導體芯片島,需要有強大且穩定的電力供給及支援更多未來的發展。
晶圓代工及半導體封測廠皆於高耗能產業,未來十年隨著台積電以及其他半導體廠規劃的生產基地一一完工並開始量產,台灣所需的穩定電力來源,將會是現今供應量的爆炸式倍數成長。而核能發電的發展,相較於燃煤及燃氣等發電,更能在低碳的要求下,更穩定地補足部分的供應缺乏。而再生能源的供應(包含風力及太陽能等等),由於台灣的土地面積以及氣候型態的影響,雖有機會提高發電量的占比,但穩定度而言,現階段條件卻遠不如核能來得穩定。
2. 在宣示2050年達到零炭排的目標下,綠能發電取代高炭排發電得逐步依時序進行,然而在仰賴風力、水力、太陽能這些靠天吃飯的再生能源,除了本夢比還相當高的氫能發電外,勢必需要其他更穩定的發電方式,才能支撐起台灣所選擇的晶圓代工重鎮的經濟發展道路
燃氣及核能並行發展,是其他世界科技發展要角,如: 韓國、日本、以及歐盟,最新的能源發展方向。而在未來各國奮力的爭奪天然氣資源的狀況下,台灣僅僅依靠燃氣發電而放棄核能發展的規劃,是有一定的風險和難度。
3. 台灣身處於中國以及東南亞各國製造代工的競爭壓力,且人力成本也相對較高的條件下,提升企業的毛利有其一定的難度和挑戰,而穩定且實惠的能源政策,將提共台灣中小企業有更多的盈餘空間去優化企業核心能力以及拓展更多市場。
根據台電網站所提共的自發電力成本,截至今年五月底止,核能發電的發電成本為每度新台幣1.47元,而俄烏戰爭影響下,延伸出來石油及天然氣價格上漲,也造成燃氣及燃煤的發電成本上漲至每度2.72元以及2.67元,風力發電及太陽光電也分別是每度2.33元及3.57元。核能發電相較之下,能提共穩定且更經濟實惠的電力,將使得台灣的企業在未來千變萬化的能源狀況下,更能穩定的發展。同時也協助政府能夠更有餘裕去降低通膨影響到人民生活的情形,並維持一定的生活安定。

但台灣也有許多不需要核能的原因:

1. 台灣位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地震發生頻繁。而地震對核電廠有可能造成的傷害,如: 核汙染外洩,甚至更嚴重的後果,將是我們無法替我們的後代承擔的。
根據中央氣象局地震中心的資料所示,台灣一年平均約有四萬次的地震,而這樣頻繁的地震下,也提高了台灣所有建築物損壞的風險,然而核汙染外洩甚至爆炸的風險,是身為土地面積狹小島國的台灣一點也不能承受的。如車諾比核災三十多年後至今仍造成周圍10,000平方公里的土地,無法從事經濟活動。而台灣面積僅36,197平方公里,完全沒有這個條件和餘裕去承受這樣的風險。真的發生核災意外,兩個北一個南,我們只能跑到東沙群島或者在海上漂流建立台灣水世界了,這個對下一代嚴重影響的後果假設,難免令人膽顫心驚。
2. 核廢料處理及存放一直是所有核能發展國的痛楚,台灣沒有多餘及適合的土地來存放核廢料。
每個核能發展國仍在努力的找尋最終核廢料的收藏點。雖說部分國家會將核燃料送至法國甚至俄羅斯做特殊處理,但剩下的中低階核廢料還是得運回原本的國家存放。台灣地狹人稠,並沒有寬廣且無人居住的土地來堆放核廢料,而每一個有可能的核廢料堆放地點也會因為當地居民的反對,而得不到足夠的支持。而現今大多核廢料的存放多為深埋在地底下,以不會汙染到水源甚至土壤的條件為要求,但台灣地震頻繁,且要綜合其他要求下,找到完全適合條件的位置十分的不易。在沒有處理核廢料技術及合適存放地點的條件下,發展核能只是將問題留給了未來。
3. 台灣新建核電廠曠日廢時,且建廠的技術仍待研發及驗證,無法及時補上現今及短期未來可見的缺口。
台灣的核能發電廠建廠時間,相較於其他國家,非常的漫長。核一、核二、以及核三建廠許可到商轉花了約7~9年之久,這並不包含現今建廠許可還需要的環評等等所需的時間 (核四更花了超過20年,仍尚未能商轉)。所以興建新的核能電廠是無法及時補上未來8~10年急需的能源缺口,但卻會分散了政府及民間傾力投資再生能源的資源,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下,倒不如把重心放在其他能夠快速取得電力生產的發電方式。
看完了兩邊的論述後,是不是頓時有選擇困難症呢? 一邊的論述架構在未來台灣璀璨的經濟發展前景,而一邊在於希望能夠減少未來有可能對台灣的傷害。我們希望以不偏頗立場,帶你了解兩方的理性論述,提共你自我邏輯思辨的資料來源。台灣核能能不能,你決定了嗎?
正確的決定仰賴充分的資訊(Make Informed Decision)。 現今媒體為了爭取聲量、曝光、及流量等,卻鮮少有兩方並陳的資訊平台,因此”斑馬的魁鐵克思考”堅持,用深入淺出的方式,讓每位讀者有機會探索支持方和反對方的雙邊理性意見,以此作為自己對每個議題立場選擇的基礎,並鼓勵客觀思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如果沒有安全的問題,沒有核廢料必須處理的問題,而且世界的潮流和台灣的共識都能夠接受,我覺得應該是開放討論的」。 不對吧~假使有這麼理想的能源方式,屆時台灣就生活在烏托邦了,應該100%採用核電,怎會只是「開放討論」而已? 台湾行政院長、将来の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國防概念股」是什麼意思?也就是說很多設備與技術及人才需要被管制。然而台積電原本只是做一個半導體製程的晶片代工者。現在變成是AI大廠搶購訂單的代工公司。而台積電更上游是艾司摩爾,要價一台百億一台的晶片雕刻機。台積電是艾司摩爾的頭號大客戶,因此跑來台灣設立分公司。 現在人人都把台積電當護國神山,
Thumbnail
媒體報導兩岸局勢令人擔憂,可能影響台積電製程工序和供應商,以及生產所需的EUV和電力。文章指出,即使台積電工程師被救走,仍難以在美國或其他國家生產。此外,影響可能擴及全球,特別是外資持有大部分台積電股票。文章指出有這些資料都可以在網路上找到。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今天,有反核文章:想學瑞士/核電應如期除役且不再新建。 問題是:瑞士有豐富的水力資源、核能到2050才完全停止、還可以隨時向臨國德、法、奧、義等國交易買電(包括核電),當然也可以售電(見Swissgrid)。反核人士為何不說這點?德國廢核且風
對於核電,一個是看未來,一個是看現在。 原本支持將核電納入台灣能源選項,以對應未來因為AI而爆發的用電需求,以及若被中共封鎖時因為LNG頂多能支持一週時間然後台灣就斷電的經濟部長,在與民進黨立委吃過飯後,立場完全改觀倡言「已能滿足客戶」,那未來呢?
Thumbnail
用電一直被視為是破壞環境的主因,而目前的核能發電又讓人有很多的疑慮。 核電廠是使用核分裂產生能量,即是透過將重核(如鈾、鈽等)的原子核分裂成兩個較輕的核,在過程中同時釋放大量能量來達到發電的目的。 核融合就正好相反,它會將輕元素(通常是氫同位素)的原子核合併成更重的核,藉此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來發電
未來,評價蔡政府的電源政策,大概會說風力光電我們努力做了,答案是:各種能源的佔比必須具可行性的均衡。 台灣若廢核,要如何供應足夠穩定的綠電?什麼是綠電?什麼是乾淨能源? 作為蔡政府的經濟部長,在卸任前委婉的說「能源多元化或許是必要的」。
Thumbnail
地窄人稠的台灣,適合廢田種電乎?台灣有這樣的條件嗎?為了廢核,搞風電,搞緑電,是不是有些搞錯方向。 我自己不具備這方面的專業,但有興趣鑽研這方面的議題,曾看過不少文獻。我自己沒有答案,但是,看到這一張〔國家地理雜誌〕2023年攝影大賽得獎相片,使得我產生很大的疑惑與感觸!
美國人有美元霸權當工具,透過美元操作讓全世界吸收美國政府的虧損. 台灣可以學習美國, 我們沒有貨幣霸權, 但是有半導體先進製程霸權. 台灣可以學習美國,讓外國人替我們買單.台電過去多年累計鉅額的虧損, 接下來每年還會再虧3000-6000億,不如把這些虧損全部轉嫁給台積電及他的上下游廠商,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如果沒有安全的問題,沒有核廢料必須處理的問題,而且世界的潮流和台灣的共識都能夠接受,我覺得應該是開放討論的」。 不對吧~假使有這麼理想的能源方式,屆時台灣就生活在烏托邦了,應該100%採用核電,怎會只是「開放討論」而已? 台湾行政院長、将来の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國防概念股」是什麼意思?也就是說很多設備與技術及人才需要被管制。然而台積電原本只是做一個半導體製程的晶片代工者。現在變成是AI大廠搶購訂單的代工公司。而台積電更上游是艾司摩爾,要價一台百億一台的晶片雕刻機。台積電是艾司摩爾的頭號大客戶,因此跑來台灣設立分公司。 現在人人都把台積電當護國神山,
Thumbnail
媒體報導兩岸局勢令人擔憂,可能影響台積電製程工序和供應商,以及生產所需的EUV和電力。文章指出,即使台積電工程師被救走,仍難以在美國或其他國家生產。此外,影響可能擴及全球,特別是外資持有大部分台積電股票。文章指出有這些資料都可以在網路上找到。
【雙魚之論】英文拷到 G / D 找中文翻譯 今天,有反核文章:想學瑞士/核電應如期除役且不再新建。 問題是:瑞士有豐富的水力資源、核能到2050才完全停止、還可以隨時向臨國德、法、奧、義等國交易買電(包括核電),當然也可以售電(見Swissgrid)。反核人士為何不說這點?德國廢核且風
對於核電,一個是看未來,一個是看現在。 原本支持將核電納入台灣能源選項,以對應未來因為AI而爆發的用電需求,以及若被中共封鎖時因為LNG頂多能支持一週時間然後台灣就斷電的經濟部長,在與民進黨立委吃過飯後,立場完全改觀倡言「已能滿足客戶」,那未來呢?
Thumbnail
用電一直被視為是破壞環境的主因,而目前的核能發電又讓人有很多的疑慮。 核電廠是使用核分裂產生能量,即是透過將重核(如鈾、鈽等)的原子核分裂成兩個較輕的核,在過程中同時釋放大量能量來達到發電的目的。 核融合就正好相反,它會將輕元素(通常是氫同位素)的原子核合併成更重的核,藉此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來發電
未來,評價蔡政府的電源政策,大概會說風力光電我們努力做了,答案是:各種能源的佔比必須具可行性的均衡。 台灣若廢核,要如何供應足夠穩定的綠電?什麼是綠電?什麼是乾淨能源? 作為蔡政府的經濟部長,在卸任前委婉的說「能源多元化或許是必要的」。
Thumbnail
地窄人稠的台灣,適合廢田種電乎?台灣有這樣的條件嗎?為了廢核,搞風電,搞緑電,是不是有些搞錯方向。 我自己不具備這方面的專業,但有興趣鑽研這方面的議題,曾看過不少文獻。我自己沒有答案,但是,看到這一張〔國家地理雜誌〕2023年攝影大賽得獎相片,使得我產生很大的疑惑與感觸!
美國人有美元霸權當工具,透過美元操作讓全世界吸收美國政府的虧損. 台灣可以學習美國, 我們沒有貨幣霸權, 但是有半導體先進製程霸權. 台灣可以學習美國,讓外國人替我們買單.台電過去多年累計鉅額的虧損, 接下來每年還會再虧3000-6000億,不如把這些虧損全部轉嫁給台積電及他的上下游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