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5|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007-國學第7講:國學進階「水滸傳」2/2:如何理解「國學」的「框架、律動、發力」?

  進一步聊聊水滸這本奇書,順便介紹關於國學的「框架、律動、發力」。
  為什麼我會推薦水滸作為國學的進階教材?水滸(個人偏好是120回的版本;市面,另有70回版、100回版),長年來,一直都是爭議性非常強的書。 相較三國而言,水滸,其實還蠻難讀的,難的不是它的文字,水滸的文筆,比三國更淺白;水滸,難的也不是故事,內容其實挺平鋪直敘的,沒有三國那麼多彎彎繞繞,但水滸對人性的描寫,更深刻,若沒有一定的年紀、相當的人生閱歷,很難體會隱藏在字裡行間,那背後的哲理。倘若以酒為喻:三國就像新釀的、酒精濃度40%的威士忌,水滸則像是放了百年、酒精濃度13%的紅酒。三國的味道比較濃烈,直擊感官;水滸的味道比較細緻悠長,需要細品,才能喝出裏頭的韻味。所以,在接觸、學習國學這件事情上,若能領略水滸的韻味,我想,再去接觸其他國學,無論是戰國策、商君書、孫子兵法…等等,對於國學的吸收能力,應該都不會太差,這是我之所以會推薦水滸作為國學進階教材的主要理由。
  在進一步介紹我所理解的國學特性之前,我們先透過所謂的「框架、律動、發力」,各類運動所共通的三種層次,來分別解析音樂與舞蹈。

音樂的「框架、律動、發力」

  以音樂為例,什麼是音樂的框架?就是當我們聽到歌曲時,最直接的模仿行為,音感準不準?有沒有跑拍?都不重要。我們這種依賴直覺的模仿行為,盡量讓自己唱的跟我們所聽到的歌曲一致,所謂像不像,三分樣,不會把王菲的紅豆唱得像軍歌,就可以了。唱到有像一首歌的樣子,就是我所謂的框架,這是第一個層次。   進一步,華人音樂,我們很習慣聽到的那種抒情歌形式,這種曲風的律動(律動?若你用節奏去理解它,我覺得也可以),跟R&B、爵士樂,又不太一樣;我們普遍沒有經過黑人文化的薰陶,所以,華語樂壇,要把R&B唱得道地,並不容易。每一種不同的曲風,都有不同的節奏,比較精準地說,是一種律動感,要把每種曲風都掌握住,唱出道地的味道,就連職業歌手,也未必做得到。要做到掌握音樂的律動這點,需要時間以及經驗的累積,還有文化的薰陶,這不是件容易的事,這是第二個層次。   再進一步,就好比陳奕迅的歌聲很迷人,我們雖然都知道,想要把歌唱好,必須得將我們自己對於歌詞的理解,用接近說話的方式,配合旋律,去吟唱出來,這樣,會比較容易表達出歌曲的情感。我們也都知道,頭腔共鳴、胸腔共鳴,是不同的發聲方式,不同部位的共鳴,所產生的音色、帶給人的聽感,是截然不同的。即便我知道陳奕迅是怎麼呼吸的、在歌曲中的哪個段落換氣,用身體的哪個部位去共鳴,然後發出那樣的音色;對,我都知道,但即便知道,我也做不到!我對於自己的氣息以及身體共鳴,不具備陳奕迅的控制力,所以,我做不到陳奕迅那樣的演唱水平。這是我所說的音樂的發力,這是第三個層次。
  在音樂方面,其「框架、律動、發力」,是當我們真想將一首歌曲唱好時,得必須克服的三道層次之課題。我們平常三五好友去唱KTV,我們普羅大眾,只是在唱歌曲的框架;專業歌手跟我們最大的區別,是在律動以及發力的層次,鑽研得比我們深,唱得比我們好,唱到可以出唱片,唱到我們會去聽他們的歌,其實是有道理的。

舞蹈的「框架、律動、發力」

  再以舞蹈為例,什麼是舞蹈的框架?邏輯就跟音樂一樣,對於我們一般不太懂舞蹈的人來說,我們只不過是隨著音樂擺擺Pose而已,很難做到像專業舞者那樣,讓身體完美貼合音樂的流動。這是第一個層次。   進一步,我們希望把舞蹈跳好,即便是同一種音樂、同一首歌,我們可以用芭蕾來表達、用現代舞來表達、可以用街舞的Popping,或是Hip Hop來表達,但這幾種舞蹈風格,他們的律動,都是不同的,跳出來的味道,帶給人們的視覺感受,都是不同的;每一種不同的舞蹈風格,之所以會被分門別類區別出來,是因為他們在建構每一種舞種時,其內在的邏輯,是不一樣的,所以會有不同的味道,這就是舞蹈的律動,這是第二個層次。   再進一步,當我們看到那些我們覺得很好看、很厲害的舞蹈動作,用我們自以為的想像下去跳時,會發現…好像怎麼跳都不對,為什麼?我拿我自身的經歷來說,我以前還蠻和我一位研究所學弟去打籃球,我投籃怎麼投的?用手部的肌肉去投籃。我這位學弟是怎麼投籃的?他是用腿部的力量,尤其是膝蓋,帶動身體,將力量傳遞到手上,去完成投籃動作的。他曾很熱心地為我講解、示範許多次,我聽得懂,但我就是做不到。我和我這位學弟,看上去,都是在投籃(框架),但我們兩人之間,我們的肌肉動作,尤其是發力的部位,是截然不同的。舞蹈,其實也是,我們以為的手部動作,在專業舞者眼中,很可能是先由腹部發力,帶動胸部,然後才傳遞到手部,做出我們所看到的手部舞蹈動作,這就是舞蹈的發力,這是第三個層次。
  在舞蹈方面,其「框架、律動、發力」,是我們隨著音樂盡情搖擺著我們的身體時,雖然我們會是開心的、是享受的,但我們多數人也只是停留在「框架」這個層次,我們跳不出專業舞者的那種美感,因為在律動以及發力的層次,他們鑽研得比我們深,專業舞者之所以是專業舞者,其實也是有道理的。

國學的「框架、律動、發力」

  回到國學這個主軸,春秋戰國,諸子百家的思想,若能每一家都去涉略、交互參照,這當然是好事,能增進我們的理解,但若要各家都去深入鑽研?我認為倒是大可不必。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就好比R&B、爵士、搖滾、嘻哈,是不同的曲風;就好比芭蕾、現代、Popping、Hip Hop,是不同的舞種。就好比每一種曲風、每一種舞種,彼此之間的律動感,差異,其實是非常大的;國學,也是如此。   以我自身來說,我只能說我大概知道儒家在說什麼,但我絕對不敢說我熟悉、掌握得了儒家;以道家來說,我雖能夠體會老子道德經的涵義,但我卻進不去莊子的世界,一直都不得其門而入。對於國學,我們一定都會有擅長與不擅長的部份,國學對於我們最大的助益,是開啟我們的眼界,讓我們的視野變得更遼闊;儒家也好、道家也罷,無論跟你頻率比較接近,你比較容易吸收的,會是哪一家的思想,但我相信,其中的差別,只是我們選擇登山途徑的不同;最終,當我們各自抵達山頂時,我們所看到的風景,應該是相差不遠的。
  以我自身的經驗出發,若能先讀懂三國與水滸,再往後去接觸春秋戰國的諸子百家,吸收能力,都不會太差,且一定會有所收穫。至於會在儒家、道家、法家或兵家…等等,會在哪一家,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內容,我認為,不需要為自己設限,這是一段自由探索的過程,但若能多方涉略、對比參照,對於國學的理解,當然是會是有幫助的。
  最後,關於國學的發力技巧,就好比籃球的投籃動作,與棒球的揮棒動作,得要到更具體的國學內容,例如法家的《商君書》或兵家《孫子兵法》,才能做細部的解析。關於發力,若欠缺具體的內容,空泛地談,是談不出有意義的內容。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