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9|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光陰的故事──台灣新電影》

電影資訊
導演:謝慶鈴 類型:紀錄片 語言:華語、法語、英語、泰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 片長:1小時50分鐘(110) 首映:2014第71屆威尼斯電影節 上映:2014

觀影心得|2022.02.04
  由外國人的眼光來談台灣新電影的地位與特色,提起幾位關鍵導演及其作品,其中包括侯孝賢、楊德昌、柯一正、王童、萬仁等。當時的中國電影與台灣電影無法並存,外國人能看到台灣電影這件事除了十分難得之外,選片方當然也承受了不少壓力。
80年代是翻天覆地的10年,劇本撰寫的速度趕不上時事變化的速度。本以為這個時代會以發洩、撞擊為主軸,結果帶來解嚴(1987)和兩岸解放。
  新電影在具有當代特色的同時,也會回應那個時代。他是複雜的,慢節奏的,寫實自然又富有戲劇化。劇情上著重本土問題,包括生活、歷史、本省外省之爭等等,因此西方大眾難以共鳴;同時他也帶有台灣社會獨有的哀傷情感,是在自我認同之前便萌芽的,當中可能是吸收了中、日文化與殖民等遺留下的特色。   侯孝賢的電影有「家」的味道,談的是一種「記憶」,他習慣利用門窗等作為景框,構圖扁平卻不傾斜,很樸實;王童的作品有著泥土氣和幽默感;楊德昌則經常預言都市生態與人際間的複雜關係。   我認為要對「台灣新電影」這個主題有初步認識,這部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當中有例子有訪談,看著不會說非常無趣,也能建構出台灣新電影的脈絡和框架。而在吸收紀錄片中知識的同時,有鑑於我個人認為另一部紀錄片《老鷹之手》的銜接方式有待改進,故特別觀察了本片中如何去銜接每一份訊息或段落。其中他們會用鐵路、公路帶來線狀感,電影與訪談間背景白噪音的銜接等,我覺得都很值得學習。在訪談間或要進入舉例的電影片段時,也會留有一些空白時間將段落切開,讓觀影者多幾秒鐘可以思考、沉澱的空檔。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