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9|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奧秘4-1 一天的難處一天當

西方有句諺語說:「你改變不了昨天,但如果你過於憂慮明天,將會毀了今天。」
人生有如航行在一片時有風浪的大海上,不確定加上不平靜,常使我們生出許多的憂慮來;憂慮存糧不足、憂慮魚獲不夠、憂慮碰上暗礁和亂流、憂慮有海盜或海怪出沒、憂慮不會分辨揚帆和靠岸的時機、憂慮有一天沉船怎麼辦﹖………
帶著那麼多的憂慮玩海上活動,有誰能玩出樂趣﹖沒早早葬身魚腹,已是萬幸。只可惜,我們下不了船,這張航向死亡的單程船票,早在久遠以前就已經買好,再有多憂慮,也得玩下去。
「憂慮」二個字的結構很絕妙,「憂」字上面是百,中間有個罩子,下面躲著一顆長了兩條腿的心;意思是,千方百計要控制住那顆一直想往外逃走的心。只要是與人扯上關係,不或是愛或恨,不憂才奇怪。
「慮」字上面是一隻老虎,下面有個思,透露出一種隨時都在煩惱的狀態,整天坐立難安,煩惱要怎樣才能避開虎口,自然憂慮叢生。
簡單的說,憂心自己的祈盼會落空、愁慮會成真,就是憂慮的面目了。也因為憂慮的問題總是得不到解決,所以我們的人生才會有那麼多的遺憾與悔恨。
年輕學子常因承受不了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壓力,選擇以結束生命的方式來表達抗議。父母栽培孩子的憂慮來自於愛,擔心孩子的將來没有很好的發展前途。倘若反映在孩子身上的不覺是愛,反像是逼迫,那就值得檢討了。關於學習這件事,本來是人生最美好的一件事,但當我們年紀尚輕,並不真的明白何謂美好﹖那些號稱對我們未來有幫助的課業或才藝,我們都會把它當成是無奈的折磨,很難主動投入熱情,以致於呈現出來的成績,老是事倍功半。這不能怪孩子不長進,這本來就是人的天性,傾向快樂、抗拒壓力的天性。
一般做父母的人會對孩子這麼說:「我現在逼你,就是為了讓你有能力在將來快樂呀!」
如果古代的禪師活在今時,他會勸告為人父母說:「還那麼久的事,誰知道會發生什麼變化呀!如果你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的將來能夠快樂,那你為什麼不從現在開始就讓他覺得快樂呢﹖」
不要用「不食人間煙火」片面解讀禪師的話意,逼迫是不好的,過度放縱也是不對的;既然出發點是為了讓他以後能夠快樂的生活,那就用快樂的方式去達到目的。我們可以陪伴孩子一起經歷,而不是把他一個人關在房間裡苦讀;我們可以引導他,從了解世界的樣態和生存的法則中,把握機會挖掘出他潛在的天份,激發他產生自主學習的熱情,一旦這股熱情在某個領域爆發開來,你不必管他,他也會自己想辦法登峰造極。在憂慮孩子不如人的同時,也請想一想,會不會把孩子折磨的不像人。
憂慮如果養成習慣,就好像是長期服用慢性病葯物的病人,先不先一次把未來要吃的葯都給吃了。這樣的思考邏輯,對症狀百出的人生是一點療效也没有的。所以耶穌才會說:「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
儘管擔當眼前的難處,以後的難處以後再說,先把當下的事情解決了,才有多餘的心力去憂慮別的。凡事但求按步就班,不求一蹴可及,隨時調整,隨遇而安,即便憂慮不減,也動搖不了快樂的心情。
嚴格講起來,想遠離憂離,必須有本事做到三件事:對於物,要學會放開;對於事,要學會放下;對於人,要學會放手。「放」不是不作為,而是心無罣礙。
一天的難處一天當,連耶穌也消除不了憂慮,何況是我們!不如換個心情,哪怕今天是「朝來寒雨晚來風」,或許明天就會是「日有煦陽夜有月」。縱然江水長東,不表示人生就會長恨!何妨放寬心胸,太陽不會因為我們等不到天亮就不升起,除非我們不張開眼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