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頭山公園健行
去年4月參加補助團,
來桃園虎頭山,
走梅園步道,
參訪奧爾森林學堂。
可惜碰到下雨天,
路徑溼滑。
今天沒有特別設定,
大致上是走
「森林體驗步道全齡友善步道」,
也就是娃娃車和輪椅
都可到達的無障礙步道。
從奧爾森林學堂,
沿著環山道路,
會經過多個觀景臺和休息區。
步道採高架木棧工法,
不破壞動植物的自然棲地,
三疊生態水池,
可以找到很多小動物。
香菇亭、松鼠窩平台、
毛毛蟲花廊隧道、
鳥窩森林教室,
是充滿童趣的
生態教學園區。
全程不太會曬到太陽,
但防蚊還是做好為佳。
時間還充裕,
走椰林大道去孔子廟看看。
桃園軌道願景館
接著往市區的兩個景點,
停車很不方便,
搭遊覽車就省去麻煩。
先到火車站附近的
「桃園軌道願景館」,
為了營造軌道的氛圍,
戶外地磚還特別嵌入軌道。
首先進入館內聽簡報。
最早的軌道車,
其實是人力輕便車。
舊百吉隧道就是
大溪到角板山間,
輕便車必經的路徑,
現在設置輕便車展示意象。
火車是桃園到雙北
很便利的交通工具,
下班時間從台北南下的列車,
各站陸續有人下車,
到桃園地區中壢站後,
大概就會開始有空位了。
目前實施都會區
鐵路地下化工程,
使用的臨時車站是
第三代車站,
地址在中正路1號。
台灣很多一級火車站,
大門前的路都是中正路。
第四代的火車站地下化,
會和捷運綠線、
棕線車站共構。
願景館一進門的模型,
是第二代桃園驛,
1905年啟用,
1962年拆除除。
採明治30年代
日本木造驛舍風格,
但於和式屋頂之外上,
再大膽增建唐破風式的閣樓。
閣樓的樣式好像似曾相似,
跟日本一些古溫泉入口門簷,
桃園神社辦公室屋簷,
風格很相近。
十對洋風雙併木造柱子
連成九座拱門,
饒富和洋混搭的趣味。
日治時期建造木車站,
其實是考慮增建容易。
桃園充滿美感的木造車站,
僅能依照這座
1:5的模型想像了。
館內的展覽需要時間慢慢看,
這次就先略過。
戶外廣場展示的潛盾機,
是隧道工法的主要施工機械,
以轉動前方切刃盤方式鑽掘土石,
逐步完成隧道。
復刻版的月台遮雨棚,
是從已拆除的
台鐵桃園站移置過來的。
臺灣鐵路管理局於1950年代,
利用報廢工字形鐵軌,
加工彎製成屋架或柱子,
為沒有雨棚的車站月台,
興建遮雨棚架,
在很多老車站都可以看到。
之前去泰安舊山線車站也是。
從側面欣賞舊倉庫,
也別有古樸之美。
為配合桃園鐵路地下化,
工程單位
將原有的桃園火車站拆除,
同時為了展現桃園軌道願景,
桃園捷運工程局
在原桃園火車站附近的
七號倉庫設置
「桃園軌道願景館」,
讓民眾了解新舊時期的鐵道建設。
桃園軌道願景館是
兼具文化、教育、觀光、
以及捷運建設願景,
等多元面向的場館,
屋頂另開三角老虎窗加強通風,
山牆面上開有拱形木百葉窗,
立面上另開有上下推拉木窗,
並在木窗上皆設有水泥窗楣。
兼具美感和實用性。
77藝文町
下個景點桃園77藝文町,
距離桃園火車站
步行僅5分鐘,
領隊帶大家走路過去。
這裡是桃園警察局日式宿舍群,
經過修復活化利用。
1937年落成時原有六棟,
2002年火災燒毀兩棟。
修復後的園區取名為
「桃園77藝文町」,
為結合日治建築
和住址中正路77巷的意涵。
簡單的形容,
這裡就是
非常迷你的「檜意生活村」。
我們是第二次造訪,
決定留在此地吃中餐。
先買了「日本冰」消暑。
「魚鮮會社」聽說是網路名店,
平常日的中午,
客人絡繹不絕的進來。
給紙本菜單,
但是上網站點餐,
在現場付費。
我們點了綜合握壽司,
和綜合花壽司。
味增湯可續杯,
餐點品質色、香、味俱全。
徒步回車站集合搭車,
往「源鮮智慧農場」。
顛覆我對農場的印象,
以往農場都是一望無際,
但源鮮智慧農場是
往高空發展。
源鮮智慧農場
高達14層垂直層架,
打造全球最大、
最高效的垂直農場。
所謂的智慧是應用農業科技,
透過大數據收集,
調整最適生長的植物光源,
並利用生物發酵液態肥,
及超微細氣泡水
提供植物生長所需元素。
透過環境中充塞著音樂波動,
鼓舞著每株活舒菜長大。
以水耕取代傳統土壤種植。
喝完綠拿鐵,
沒有生菜的草腥味,
只有爽口清香的水果味,
大家開始大採購,
準備回家自己打綠拿鐵,
和家人一起分享健康。
我們當然也是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