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車進站還有二十分鐘,吳彥仁牽著程梓望,從購物袋裡拿出折疊洋傘遮陽。望望時不時踏出洋傘,一邊唱著落拍的兒歌。
「大象~大象~」
「嗯嗯,大象~」
吳彥仁牽著程梓望的手,溫熱的汗水漸漸讓手上觸感變得微黏。
到程家工作以來,帶望望出門時的裝備從用自己的書包裝出門,現在變成用放在程家鞋櫃裡的購物袋攜帶,而且每次出門都覺得帶的東西不夠用,所以吳彥仁又自費買了旅行常用的斜背包,把手機、私人錢包和公費錢包,還有面紙、溼紙巾、藥膏之類的小東西裝好。
大學時代在高雄市區的海邊度過,吳彥仁和同學的第一個不同是50C.C.的中古機車,同學們不是買排氣量較大的普通重型機車,也有以大眾交通代步,甚至是才推出數年的電動機車。吳彥仁在長假沒有搭乘高鐵,而是騎著輕型機車上臺17線,催著發動時咭咭叫的引擎,閃避巨大的聯結車,臣服在巨大的輪子下,不鑽車、不貼車,因為內輪差看不見小小的機車,吳彥仁很討厭這段路,很討厭騎機車。
吳彥仁有個雙胞胎哥哥讀幼教,五專同班同學都是女生,哥哥老是被笑,他不想這樣所以讀普通高中,功課跟得勉強,考上的學校還是在高雄,在大學他都說自己不是高雄市區的人,其實更想說不是高雄人,但看的還是同一片海,只是從漁村變成了大學,再變成黑狗洲而已。
從普通的大學畢業生變成稍微會帶孩子的打工仔需要時間,由外在顯示自己很努力不一定會被看到,再怎麼隨波逐流和周圍的人說一樣的話,終究還是用的百貨公司贈品環保袋和母親讓給出的舊機車形塑出吳彥仁,比學歷更誠實,比手機上沒有打開定位的軟體更私密。
「哥哥,公車來了。」
望望喊著,吳彥仁反射性牽緊小手,預防小孩子一個衝動向尚未停穩的公車。
「嗯嗯,公車到站了。一卡通呢?有在包包裡嗎?」
吳彥仁低頭問程梓望,而程梓望汗溼的手中捏著一張看起來比例頗大的塑膠硬卡,那在吳彥仁的手中看起來則是普通不過。
「上車吧。」
公車司機看起來很普通,十八人座的小巴士沒什麼特別的,相較過了跨海鐵橋只能在路口迴轉的市區低底盤公車,小巴士的確比較適合黑狗洲坡度大又狹窄的道路。
雖然吳彥仁並不是住在黑狗洲,但工作日大部分時間都在這裡,在黑狗洲的早市購買蔬菜和魚類,和每週來擺攤的攤販買菜瓜布和伸縮的水壺用海綿刷,喝黑狗洲最大的外送平台便便屋的手搖紅茶,幾乎可以說是生活在黑狗洲了吧,所以他開始會想到底是哪個里長那麼厲害,能在那麼小的地方爭取到社區公車的穩定行駛。雖然整個黑狗洲也才兩個里長而已,用猜的猜中機率有二分之一,猜中了不代表什麼。
吳彥仁最近在工作空檔比以往更常和李芸奾聊天,他很享受那種無意義閒聊累積出來的親密感,像是整個人泡在溫水裡然後被「什麼」緊緊抱住一樣,也很接近在老家和媽媽與雙胞胎哥哥在一起時的感覺,但不需要騎機車穿過大半個高雄,被風和車陣割裂身體後才能體驗得到,因為黑狗洲很近。
一週來打掃兩次的林姐,起初吳彥仁不太敢和她說話,林姐的移動速度超出她滿是細紋的臉龐和手腳給人的印象,像是訓練有素的運動員,而不是以清潔工作維生的老年女性。吳彥仁只是聽著李芸奾和林姐對話,讓零落的黑狗洲碎片漸漸進入他的大腦。
公車開過道路,可以看見外牆貼滿粉橘磁磚的五層樓透天厝,只有一樓的磚造平房歪斜地依偎其上,離日落的方向越近,被海風吹得漆黑的木造矮房越多,分不清楚有沒有住人,吳彥仁聽林姐說過,黑狗洲在高雄港區開放前是禁建區,出入都需要管制。
二十年前黑狗洲和高雄本土間的跨海鐵橋完成,還沒離開的居民陸陸續續翻新了住宅,大地主程家也建了又高又大的新房子。
公車出小小的住宅區前經過島上唯一一所小學和附設幼兒園,往外菜園和空地的比例漸漸變高,然後公車必須繞開黑狗洲中心的山體與樹林,往沿著海岸開挖的道路行駛。
時速不高的小巴士像是隨時會衝進海中一樣,可能環繞了四分之一圈海岸才有個公車站牌,上頭的名稱從「九洲國小前」變成「林厝前」。
行駛得更加深入,本來在黑狗洲的何處皆相當鮮明的海風鹹味批打而來,程梓望趴在公車車窗上,吳彥仁越過他看到海上的影子,他總覺得在房屋之間,在那些山、樹林、裡頭的人工造物之後,有個更巨大的黑色影子時時在隙縫中閃過,不是他們的影子,那太小了。
「下一站,九洲宮。」
公車廣播響起。
如果在高雄,吳彥仁會預期看到住宅後方的是一大片紅磚廣場,更後面的是高高階梯上的廟宇。石獅、門神浮雕、柱子、藻井、脊飾,所有在地面上能看到建築構造,全部都是墨一般的黑色。龐然大物一般的廟宇,是黑色的。但這裡是黑狗洲,五洲宮前只有一塊停了兩台房車就會滿的,長了稀疏雜草的沙土地,越過車窗玻璃看見的廟,是個曾經被火焰和煙霧燻黑的船屋,硬是固定在土地上。
「司機先生,我們要下車~」
程梓望按了下車鈴,司機抬頭從後照鏡看了目前一眼唯二的乘客一眼,點點頭。
「那過一個小時再來載你們,不要玩到忘記時間蛤。」
意思是下一班車是一個小時候吧,吳彥仁連聲說好。
總覺得司機先生的臉在哪裡看過,可能是鄰居吧,吳彥仁想。
於是他們下了車。
本作品獲 文化部第111年度青年創作獎勵 獎勵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