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於 2021-10-29)
隆冬時節,虛實間界線變得薄弱,永夜之境波赫約拉於焉擴張至現世。牠在那條邊界活了無數晝夜,在杳無形跡的雪原奔跑,在光亮如明鏡的湖上嬉戲,年復一年、日復一日。
但今天,這份寧靜久違地被打斷了。
那個頭頂海豹皮的無毛動物站在那裡很久很久,一會兒把前足伸向天空,一會兒把玩掛在身後的彎樹枝,好不容易坐下卻不知道咬著小石頭在幹嘛……為什麼不四足著地,讓前足好好休息呢?牠躲在岩石縫間,歪著頭偷偷觀察。牠知道這種動物身體長不出毛,所以會去搶其他生物的皮,又因為忙著填補缺少的東西,前足總沒有安放於柔軟地面的一天。真可憐。牠不禁感到些許同情。
披著毛皮也罷,不過為什麼要揹那些東西?來搶皮的嗎?明明現在這裡什麼也沒有。
牠懷揣好奇心,小心翼翼挪動步伐,從原本的石縫輕快地溜到下一個,一棵歪斜針葉樹後方的遮蔽處,距離無毛動物更近了。無毛動物閉著眼睛,兩隻後足埋在白雪裡,彎彎的樹枝疊在那雙後足上,一對前足則搭在樹枝中段;是知道湖邊沒有熊,所以就毫無防備地歇息嗎?可是居然連睡覺都不肯放鬆前足,這種姿勢也太奇怪,應該很難睡得舒服吧?啊,難道因為雪地太冷,所以才坐著?
哎呀,這樣不行,會結成冰塊的。牠可不想湖邊再多一尊無毛獸雕像,現在的風景已經足夠完美。
牠再一次踏著碎步,無聲無息繞到無毛動物正後方,一面想:是該把牠叫醒?還是拖進湖裡眼不見為淨?
為了即將到來的狩獵,他決定閉眼凝神,將對周遭事物的感知全權交給雙耳、鼻尖以及全身的肌膚。黑暗使一切聲息無限放大,思路變得更加澄澈,如同近在跟前的冰凍湖泊——表面寧靜、沉穩,但看不見的深處依舊翻騰,生機勃勃。
此處即希息。
雖並非祭祀場所,亦非樹林山丘,卻使他真真切切感受到神聖的氣息:混在風裡、溶在水裡、散在光裡、藏在石縫裡,是開始也是終結。
他想起族人祭典時獻上的馴鹿,還有血液混著南方蜜酒灑在地上的深褐色。父親將獵物皮完整剝離,母親把鹿血加入麥粉做成糕點,所有孩子都有肉湯喝,烤鮭魚香氣隨篝火濃煙升起,抵達靈魂的殿堂……
嗖、嗖。
然後新的聲響出現,沿著夢境的邊緣爬上肩頭,油脂燃燒的甜味出現裂痕,一路蔓延至背脊。他半睜開眼,從往昔歸來。
即使始作俑者刻意壓低音量,依舊逃不過全神貫注的萬千毛孔,尤其在經驗豐富的獵人感官所及範圍內,任何掩飾皆無意義。他立刻明白有什麼正悄悄靠過來,一步、兩步、三步,蹲伏著,結霜長毛滑順掃過黑色壤土,有水珠滴落又結凍。比狼矮小,比兔略高。
經過幾番盤算,他判斷自己有餘裕應付,握著弓的雙手以幾乎無法察覺的幅度,緩緩移向腰間短刀。
註釋——
- 希息:Hiisi,本指「聖地」、「山丘」、「墳墓」、「聖林」(用來祭祀的林地)等地方,傳說有巨人或山怪居住,一說認為是對山林神靈的稱呼;基督教傳入後,演變成魔鬼、邪靈的類義詞,指住在石縫、坑漥、岬角等崎嶇地形並帶有惡意的小精靈(trickster);在現代芬蘭語中是一種罵人的話,但愛沙尼亞語仍保留「聖林」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