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金領銀髮族的第三人生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全世界各個國家陸續面對人類社會從未發生過的現象:在同一個地區或國家,有這麼高比率的高齡人口,而且這些在二次大戰前後出生的人,大都受過完整的教育,而且身體相對健康有活力,更重要的是,這些在戰後經濟快速成長時進入職場的人,也累積了不少的資產。
據估計,這群號稱為金領銀髮族的退休人口,掌握各國大約五到八成的財富,因此,如何讓這些擁有知識與經驗的人,他們的資源與多出來的生命歲月,能善用到對的地方,是這個時代全新的課題。
就像奇美企業創辦人許文龍說的:「賺錢是困難,可是花錢更加困難!」除了預留自己的生活費醫療費,以及不會讓孩子變得好吃懶做的遺產之外,剩下來的,就是幫自己圓夢,也就是完成自己生命的意義。
很多人會把錢捐作社會公益,但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卻認為:「慈善捐款,只會拿走人的積極主動性。並不是說從事慈善不好,而是有更好的方法,那就是透過社會企業的模式。」
社會企業是這幾年很夯的創新模式,一般而言,企業的使命就是賺錢,每個出錢投資企業的股東分配企業所賺的錢,是天經地義,也是企業之所以存在的目的,而社會企業相反,它們在成立的時候就跟出錢的投資股東說,賺的錢不會回饋給你,而是用來從事公益慈善。這應該是一種全新的商業創新,而且也跟慈善團體不一樣,非營利組織捐款做好事,但是社會企業是在做生意、賣東西,也必須跟市場上同樣的商品競爭,賺錢獲取利潤,只是利潤用來做好事,換句話說,社會企業一樣是賣商品,只是他們讓民眾透過消費來幫助別人。
不過社會企業還是很不容易經營,因為光有愛心不夠,還必須有生意頭腦才能永續。而且當社會企業發展得不錯,逐漸成長時,需要有三種不同特質的領導人,第一階段懷抱夢想的熱情很重要,到了能夠存活下來,工作人員增加時,就得有組織規劃的能力,等到因為無遠弗屆的網路威力,訂單愈來愈多時,需要的就是能夠壯大規模的企管高手了!
這也是尤努斯特別關注的地方,因為這些銀領族有豐富的經營管理經驗以及足夠多的人脈可以幫助社會企業解決問題,克服發展的瓶頸,他建議,我們想解決哪種問題,就創立哪種社會企業,這同時也可以提供年輕人一個富有理想使命的工作,也讓他們的創意可以貢獻給社會。
的確,這些年世界的發展,尤其挾帶著大量資本的科技,雖然解決了很多問題,也豐富了人類的生活,但是這個資本主義的世界,也產生了許多困難的問題,像是環境破壞、貧富差距、失業……等等,這些問題當然無法寄望於產生這些問題的結構來解決,社會企業或許是一道希望之光。
當然,如果我們沒有那麼多資源像尤努斯那樣,創立一個又一個社會企業(他成立了好幾十個社會企業),我們還是可以利用不同平台,不同的行動,跟年輕人合作一起解決我們這個世代造成的社會問題。
比如說,就有朋友成立類似顧問團的組織,來當年輕人的創業導師,或者主動參與一些年輕人的團體,或者辦讀書會,甚至有人直接利用網路平台提供訊息,免費讓年輕人諮詢,或者,我們沒有那麼大的雄心壯志,但是我們還是可以當一個負責任的消費者,購買社會企業生產的東西,這也是一種行動支持的方式。
愛爾蘭成人教育學家凱利教授將退休後這段生命歲月稱為第三人生(The third Act),他用的是Act,而不是過去我們習慣講的第三歲月(Third Age),因為Act有兩個意涵,一個是行動,另一個是戲劇裡的第幾幕的幕,他強調的是沒有行動就不會發生的人生第三幕。
所謂第三幕相對於我們生命的第一階段,從出生到讀書學習出社會前,都是必須依賴別人的照顧;直到工作或成家立業,這是承擔責任的第二階段;等到從職場退休,孩子也長大離家,這時就進入第三階段,也就是能夠真正做自己,發展出真正的興趣,追求未竟夢想的階段,當然,還包括了傳承與付出的生命價值的完成。
這些美好的事物並不是只要我們活得夠久,就會自己出現,而是必須主動的付出行動才能達成的。這第三人生也是過往人類社會前所未有的,一方面是長壽所帶來的,另一方面也是時代所賜予我們的禮物,但是也帶給我們新的思考,在每個必然會面臨的生命終點之前,我們給世界留下了些什麼?
或許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提醒,有一次他回答記者的採訪時,說了一句有點奇怪的話:「死亡就是我加上這個世界,再減去我。」
是的,當我們走到生命盡頭時,我們用什麼標準評價我們自己這一生呢?如果我們離開世界時無法帶走什麼東西,那麼最重要的,就是我們究竟留下了些什麼?
是留下污染垃圾,還是溫暖與希望?這都要看我們如何善用我們的第三人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常常有家長跟我反應,家裏讀中學的孩子整天掛在網路上,勸他們多看點書不要沈迷於電腦,結果常常被孩子反駁:「我在網路上搜尋閱讀的資料也像是書啊!甚至比書的訊息更新更即時呢?」 到底閱讀網路上的資料與印刷出來的書到底一樣不一樣? 我想,首先得先區分書的媒介,不管是用紙印刷,或者用竹簡,用羊皮,或者是電子書
    利用空檔,靜下心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人生,也就是透過從整理身邊所累積的東西來整理自己,如同近年很夯的名詞「斷捨離」,的確,表面我們只是丟棄我們再也用不到的東西,但在這個過程,整理的其實就是自己的人生。 作家廖輝英生動的描述:「在留與不留,懷念與割捨間刻骨椎心地拉扯撕碎自己」,的確,整理人生重點不在於收
    年輕時曾經看過一個著名的襌宗公案,一個老和尚獨坐襌房,忽然聽見庭院青蛙跳入池塘噗通一聲,當下他就開悟了! 當年會好奇老和尚到底悟到了什麼?那隻青蛙怎麼如此厲害?如今才瞭解,重點不在於那一隻青蛙,老和尚可能已經聽千百萬次青蛙跳入池塘裏,卻都沒事,可是當他的心境對了,因緣成熟了,那一聲噗通就是引起他身心
    周休二日後,周五傍晚大概是一周中最美好的時刻。 假如之後二天沒有任何行程,沒有任何一定必須完成的事情,那麼,你知道之後會有整整二天多,完完整整的五十來個小時,哇!近乎奢侈的永恆時光。 這時,坐在書房裡,被無以計數的,看過的,還沒有看過的書包圍。隨意拿起一本又一本,不急,一點也不急,因為這個夜晚還正年
    「為什麼外國對於基改食品這麼反對,台灣好像沒有特別反應?」A寶上網看著外電的報導,發現在5月24日(2014年)由美國猶他州一位家庭主婦發起的基改遊行,居然獲得54個國家,四百個城市的響應,共有幾百萬人上街頭遊行。 B寶回答:「台灣也有響應啦,只是媒體並沒有特別報導。」 當營養師的媽媽也加入討論:「
    前些天遇到朋友,看到他腰際繫了一個計步器,知道他工作忙碌,就詢問他怎麼有時間每天走一萬步呢? 他說就利用上班前先走了兩、三站再搭捷運,下班也是提早二、三站下車走路,湊一湊勉強可以達標。我聽了不禁搖搖頭提醒他,每天上下班是馬路上pm2.5(細懸浮微粒)最多的時候,因為上下班擁塞的汽車、公車、摩托車大量
    常常有家長跟我反應,家裏讀中學的孩子整天掛在網路上,勸他們多看點書不要沈迷於電腦,結果常常被孩子反駁:「我在網路上搜尋閱讀的資料也像是書啊!甚至比書的訊息更新更即時呢?」 到底閱讀網路上的資料與印刷出來的書到底一樣不一樣? 我想,首先得先區分書的媒介,不管是用紙印刷,或者用竹簡,用羊皮,或者是電子書
    利用空檔,靜下心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人生,也就是透過從整理身邊所累積的東西來整理自己,如同近年很夯的名詞「斷捨離」,的確,表面我們只是丟棄我們再也用不到的東西,但在這個過程,整理的其實就是自己的人生。 作家廖輝英生動的描述:「在留與不留,懷念與割捨間刻骨椎心地拉扯撕碎自己」,的確,整理人生重點不在於收
    年輕時曾經看過一個著名的襌宗公案,一個老和尚獨坐襌房,忽然聽見庭院青蛙跳入池塘噗通一聲,當下他就開悟了! 當年會好奇老和尚到底悟到了什麼?那隻青蛙怎麼如此厲害?如今才瞭解,重點不在於那一隻青蛙,老和尚可能已經聽千百萬次青蛙跳入池塘裏,卻都沒事,可是當他的心境對了,因緣成熟了,那一聲噗通就是引起他身心
    周休二日後,周五傍晚大概是一周中最美好的時刻。 假如之後二天沒有任何行程,沒有任何一定必須完成的事情,那麼,你知道之後會有整整二天多,完完整整的五十來個小時,哇!近乎奢侈的永恆時光。 這時,坐在書房裡,被無以計數的,看過的,還沒有看過的書包圍。隨意拿起一本又一本,不急,一點也不急,因為這個夜晚還正年
    「為什麼外國對於基改食品這麼反對,台灣好像沒有特別反應?」A寶上網看著外電的報導,發現在5月24日(2014年)由美國猶他州一位家庭主婦發起的基改遊行,居然獲得54個國家,四百個城市的響應,共有幾百萬人上街頭遊行。 B寶回答:「台灣也有響應啦,只是媒體並沒有特別報導。」 當營養師的媽媽也加入討論:「
    前些天遇到朋友,看到他腰際繫了一個計步器,知道他工作忙碌,就詢問他怎麼有時間每天走一萬步呢? 他說就利用上班前先走了兩、三站再搭捷運,下班也是提早二、三站下車走路,湊一湊勉強可以達標。我聽了不禁搖搖頭提醒他,每天上下班是馬路上pm2.5(細懸浮微粒)最多的時候,因為上下班擁塞的汽車、公車、摩托車大量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重啟人生》一開始就點出一個讓我當頭棒喝的真相,當然這個真相理論上每個人都知道,只是我們大多在逃避,而這本書就是要當面告訴你,每一個人的衰退都來得比你預期的早。 「不論從事哪一種高技能職業,幾乎都會在快40 歲到50 歲出頭時,開始走向衰退。」 好啦,誰都知道人老了就會開始衰退,只是我一直以為衰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J. Greenberg, and A. Muehlebach (2007)的文章“Notes on the Third Age in Western Europe Today”讓我們看到一個「是否延後退休年齡?」的政策問題,背後居然牽涉如此多的面向,並且直接和生命歷程、世代之間有緊密的關係。
    Thumbnail
    隨著戰後嬰兒潮一代逐漸走向退休,對工作熱愛的長者與年輕人的創新思維共同合作,尋找社會共識是當前的重要議題。臺灣積極推動老中青世代融合,但仍面臨溝通障礙等問題。建議透過教育和培訓促進瞭解與溝通。此外,共讀活動如'金色職涯煉金術'和'我的野蠻同事'可以為退休者和年輕人提供實用建議。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終身俸在老年生活及社會負擔上可能產生的問題,並提出了相關案例。從臺灣的醫療保險制度,到中國大陸的身分詐騙案,最後到日本老年經濟支柱現象,都圍繞著一個概念,就是活死人權益。作者也呼籲讀者反思家庭觀念以及教育、法制,避免類似悲劇的發生。
    Thumbnail
    隨著醫療進步,人類在退休之後,突然多出的三十年壽命,可被稱作是我們的第三人生(The Third Act),生物的演化是遞進的,但是當我們突然憑空增加了大把的歲月,某種程度上來說讓我們措手不及,作為華人社會的一份子,我們的基因還在告訴我們要求生存,我們的基因還在告訴我們「有做才有得吃」,但是上蒼卻突
    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過去所定義的65歲稱為老年,正在變化中。這些被認為應該是退休在家裡含飴弄孫的人群,卻因為醫學的進步而有著健康的身體與外觀,再加上年輕時代的努力,讓這群人有著相當不錯的經濟能力,而且不需要子女的奉養。當這一個人群越來越多時,「重啟人生」或「第二曲線」就不斷的被提出討論,這是一個新的
    Thumbnail
    這個世代充滿挑戰,但也充滿可能性。無論原生家庭的階級如何,都只是生命中的一個起點。保持熱情、保持對生命的興趣,擁抱積極的態度,好好活著就好。
    每次台灣在選舉的時候,所有的政黨都在呼喚年輕人,好像五十歲以後的人,再也不重要了,是該被社會嫌棄的一群! 現在五十歲以上的人,弄出了台灣全民直選的體制,繳出了台灣的健保。我不覺得他們的意見是該被忽略的群體。 在我的年代裡,廿八歲、卅歲就當上百大公司經理的,比比皆是!算不算年輕?重點是有能力的人才
    Thumbnail
    《重啟人生》一開始就點出一個讓我當頭棒喝的真相,當然這個真相理論上每個人都知道,只是我們大多在逃避,而這本書就是要當面告訴你,每一個人的衰退都來得比你預期的早。 「不論從事哪一種高技能職業,幾乎都會在快40 歲到50 歲出頭時,開始走向衰退。」 好啦,誰都知道人老了就會開始衰退,只是我一直以為衰
    Thumbnail
    嬰兒潮,戰後年輕人數量激增,冷戰壁壘分明到高牆頹圮,無論是對體制的反抗或享受全球化過程的經濟紅利,如今這一代逐漸退休。 童年時經歷貧窮,青少年時看到富裕,成年創業機會很多。他們親身經歷台灣經濟的快速成長,卻也在壯年要跨進中年時,又必須面對台灣經濟進入高原期,體驗產業結構快速變遷。
    Thumbnail
    這本書探討瞭如何追求自由,不讓公司體制毀掉年輕人。書中談到了人生商業模式、無槓桿與有槓桿賣時間、時薪思維、以終為始等議題。作者張輝著重於引導讀者重新連結自己與世界,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最終的自由是什麼以及如何尋找這個自由都是書中探討的重點。
    Thumbnail
    J. Greenberg, and A. Muehlebach (2007)的文章“Notes on the Third Age in Western Europe Today”讓我們看到一個「是否延後退休年齡?」的政策問題,背後居然牽涉如此多的面向,並且直接和生命歷程、世代之間有緊密的關係。
    Thumbnail
    隨著戰後嬰兒潮一代逐漸走向退休,對工作熱愛的長者與年輕人的創新思維共同合作,尋找社會共識是當前的重要議題。臺灣積極推動老中青世代融合,但仍面臨溝通障礙等問題。建議透過教育和培訓促進瞭解與溝通。此外,共讀活動如'金色職涯煉金術'和'我的野蠻同事'可以為退休者和年輕人提供實用建議。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終身俸在老年生活及社會負擔上可能產生的問題,並提出了相關案例。從臺灣的醫療保險制度,到中國大陸的身分詐騙案,最後到日本老年經濟支柱現象,都圍繞著一個概念,就是活死人權益。作者也呼籲讀者反思家庭觀念以及教育、法制,避免類似悲劇的發生。
    Thumbnail
    隨著醫療進步,人類在退休之後,突然多出的三十年壽命,可被稱作是我們的第三人生(The Third Act),生物的演化是遞進的,但是當我們突然憑空增加了大把的歲月,某種程度上來說讓我們措手不及,作為華人社會的一份子,我們的基因還在告訴我們要求生存,我們的基因還在告訴我們「有做才有得吃」,但是上蒼卻突
    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過去所定義的65歲稱為老年,正在變化中。這些被認為應該是退休在家裡含飴弄孫的人群,卻因為醫學的進步而有著健康的身體與外觀,再加上年輕時代的努力,讓這群人有著相當不錯的經濟能力,而且不需要子女的奉養。當這一個人群越來越多時,「重啟人生」或「第二曲線」就不斷的被提出討論,這是一個新的
    Thumbnail
    這個世代充滿挑戰,但也充滿可能性。無論原生家庭的階級如何,都只是生命中的一個起點。保持熱情、保持對生命的興趣,擁抱積極的態度,好好活著就好。
    每次台灣在選舉的時候,所有的政黨都在呼喚年輕人,好像五十歲以後的人,再也不重要了,是該被社會嫌棄的一群! 現在五十歲以上的人,弄出了台灣全民直選的體制,繳出了台灣的健保。我不覺得他們的意見是該被忽略的群體。 在我的年代裡,廿八歲、卅歲就當上百大公司經理的,比比皆是!算不算年輕?重點是有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