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改造食品可以不可以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為什麼外國對於基改食品這麼反對,台灣好像沒有特別反應?」A寶上網看著外電的報導,發現在5月24日(2014年)由美國猶他州一位家庭主婦發起的基改遊行,居然獲得54個國家,四百個城市的響應,共有幾百萬人上街頭遊行。
B寶回答:「台灣也有響應啦,只是媒體並沒有特別報導。」
當營養師的媽媽也加入討論:「歐盟國家對基因改造的食品有相當嚴格的管制,而主要生產地的美國,這些年總是想盡辦法要突破封鎖,所以這次由美國人自己發起,是比較有趣的地方。台灣這些年在專業上對基改食品也有許多的討論」
A寶很好奇:「台灣是傾向於歐洲?還是被美國脅持?」
媽媽回答:「我們在法規上要求所有基改原料都必須申請查核登記,產品也必須標示「基因改造」、一般來說,目前最大宗的基改食品是大豆玉米,我們一般人在超市超商應該是買不太到基改黃豆的穀粒。」
A寶高興地說:「不錯,那我們比較像歐盟」。
媽媽笑笑說:「雖然台灣市面上買不到基改的黃豆玉米,但是黃豆玉米的製品幾乎全都是基改的原料,比如說市面上現成的豆漿、豆花、豆腐、沙拉油、豆干、甚至我們不太感覺到會含有玉米粉的奶粉、糖漿、鬆餅、甚至是冰淇淋,幾乎大部分現成的食品中,或多或少都含有這些基改食品。」
正在讀醫學系的B寶比較關注健康問題:「究竟基改食品對人體有沒有危害?」
媽媽回答:「這在學界多年來,一直處在激烈論戰中,反對的認為會引起人類所無法控制或預測的生物基因變異,支持的則認為沒有具體的證據證明會影響到健康。」
我看到她們談的熱烈,也插話:「幾乎所有環保團體或者公益團體都反對基改食品主要有三個面向,首先是對環境方面,擔心基改植物的花粉汙染了生態,形成無法控制的連鎖反應;第二就是健康的疑慮,也就是剛剛你們討論的,第三是那些製造基改種子的大企業掌控了所有的糧食生產權,弱勢的農民變成現代的奴隸任人宰制,這也是這些年已有數十萬印度農人自殺的原因。」
B寶馬上回應:「我知道,『糧食戰爭』這本書就詳細地說明了美國這些基改種子公司的邪惡作為,難怪素來重視公平正義與環保的歐洲這麼反對基改種子。」
我嘆了口氣:「話雖如此,但是平心而論,在一概抹殺基因改造的價值時,或許也可以站在支持者的角度,看一下他們的努力或不斷進步的科技是不是已經改善了過去的某些缺失?」
A寶說:「這也是你常提醒我們的,要練習以對方的角度來看問題。」
我點點頭:「糧食戰爭這本書提到那些只想賺錢的大公司的惡劣行為,未來或許可以透過法規或行政管理的方式來處理,但是不可否認的,世界人口愈來愈多,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天災頻率愈來愈高,糧食生產的數量也關係到眾多貧窮人口的生存問題,因此如果能透過基因改造的方式,培育出耐洪性高的稻種或耐鹽米,以因應海平面上升稻田的鹽化,或者非洲許多民眾主食的木薯能抗乾旱,這些科技的發展恐怕都很重要,只是若基因公司只站在利潤的角度來主張所謂所有權,恐怕就真的如糧食戰爭書裡作者一再強調的,第一線的農夫以及窮人,反而成為買不起自己種的農作物的犧牲者了。」
A寶忽然想到:「基因改造與自古以來人類就不斷在嘗試的配種、育種、有什麼不一樣?」
我稱讚A寶:「不錯,有追根究柢的精神。的確,自從人類從一萬年前進入農耕或更早以前進入畜牧時代開始,不管對植物或動物就不斷在做著馴化或選種育種的努力。從古至今我們所說的育種,是從相同的物種中找出有我們想要特性的不同個體,讓牠們交配,產生更符合我們需求的品種。育種也可以是讓不同種類,但是相似的物種彼此雜交,產生全新的物種。至於基因改造就是從某個完全不相干的物種染色體裡找到某段基因,然後將那段基因移入另一個物種,賦予它全新的特性。比如在番茄的基因裡植入一段鯊魚的基因。」
B寶哇了一聲:「這太恐怖了,那不是以後我們會連吃的東西到底是動物還是植物都搞不清楚了嗎?」
我點點頭:「所以反基改的人裡面,除了環保團體擔心對生態環境造成不可預測的災難,關心健康的人擔心對身體有影響,關心社會公平正義的不滿基改公司對農民的剝削之外,還有一批宗教界人士,認為人類不能取代上帝,在實驗室裡創造出原本不存在於這地球的奇怪生物。」
A寶說:「記得看過有些電影就是在描述人類有心或無意地創造出某些怪物造成人類的滅絕。」
我點點頭:「不管我們喜歡或不喜歡,基改食品正在不斷發展中,或許就像是雙面刃般,到底它會是人類的救星還是災難,我們每個人都必須去關注它的進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前些天遇到朋友,看到他腰際繫了一個計步器,知道他工作忙碌,就詢問他怎麼有時間每天走一萬步呢? 他說就利用上班前先走了兩、三站再搭捷運,下班也是提早二、三站下車走路,湊一湊勉強可以達標。我聽了不禁搖搖頭提醒他,每天上下班是馬路上pm2.5(細懸浮微粒)最多的時候,因為上下班擁塞的汽車、公車、摩托車大量
「好好看喔!」看完「記得童年那首歌」,A寶忍不住贊歎著。 「可不可以再把最後面附的那一段現場演唱會的紀錄片再播一次?」B寶也捨不得就這樣關掉投影機。 我有點邀功的問她們:「這部影片有沒有符合你們看影片的要求-好看、感人又有意義啊?對了,這還是真實的故事拍成的電影呢!」 「記得童年那首歌」是巴西當紅的
記得在民國六○年代,有一年大專聯考的作文題目是「風俗之厚薄,繫乎一、二人心之所嚮」題旨大概是強調「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風行草偃」說明在上位者當典範的重要性。 可是這些年來,國內的政情與社會氛圍,不禁讓我們担心,雖然南方朔說得有道理:「一個人的決定有可能替台灣帶來更可怕的黑暗,一個人的決定,也有可
佛羅里達大學教授傑利尤斯曼曾做過一個實驗,他把修攝影課的學生隨機分成兩組。 一組稱為量組,成績將完全取決於作品的數量,不看品質,期末最後一天,他將統計每個學生繳交的作業,交一百張得A,九十張得B,以此類推。 另一半的稱為質組,成績取決於作業的品質,整學期只要繳一張相片,然後根據那作品來打分數。 到學
聖經馬太福音有一節是這麼說的:「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心理學家把這段話描述的現象稱為馬太效應,幾千年來,我們幾乎在所有領域都可以看到這個效應,包括這些年各國或世界動盪原因,也是為人詬病的,財富都集中到少數人手裡,有錢的愈有錢,窮人愈來愈窮。 在運動比賽也是如
忘了是陳之藩還是哪一位前輩學者作家,曾在某篇文章透露,當年他要到美國留學,因為沒有機票錢而跟胡適先生借。多年後學成歸國再遇到胡適,想還他錢,胡適先生卻說:「哦,我早就忘了,反正我給出去的錢,沒有期望要回來。何況我這是栽培一個非常有才氣的學生,我知道我這麼投資,永遠是一本萬利的。」 留有萬利在人間,這
前些天遇到朋友,看到他腰際繫了一個計步器,知道他工作忙碌,就詢問他怎麼有時間每天走一萬步呢? 他說就利用上班前先走了兩、三站再搭捷運,下班也是提早二、三站下車走路,湊一湊勉強可以達標。我聽了不禁搖搖頭提醒他,每天上下班是馬路上pm2.5(細懸浮微粒)最多的時候,因為上下班擁塞的汽車、公車、摩托車大量
「好好看喔!」看完「記得童年那首歌」,A寶忍不住贊歎著。 「可不可以再把最後面附的那一段現場演唱會的紀錄片再播一次?」B寶也捨不得就這樣關掉投影機。 我有點邀功的問她們:「這部影片有沒有符合你們看影片的要求-好看、感人又有意義啊?對了,這還是真實的故事拍成的電影呢!」 「記得童年那首歌」是巴西當紅的
記得在民國六○年代,有一年大專聯考的作文題目是「風俗之厚薄,繫乎一、二人心之所嚮」題旨大概是強調「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風行草偃」說明在上位者當典範的重要性。 可是這些年來,國內的政情與社會氛圍,不禁讓我們担心,雖然南方朔說得有道理:「一個人的決定有可能替台灣帶來更可怕的黑暗,一個人的決定,也有可
佛羅里達大學教授傑利尤斯曼曾做過一個實驗,他把修攝影課的學生隨機分成兩組。 一組稱為量組,成績將完全取決於作品的數量,不看品質,期末最後一天,他將統計每個學生繳交的作業,交一百張得A,九十張得B,以此類推。 另一半的稱為質組,成績取決於作業的品質,整學期只要繳一張相片,然後根據那作品來打分數。 到學
聖經馬太福音有一節是這麼說的:「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心理學家把這段話描述的現象稱為馬太效應,幾千年來,我們幾乎在所有領域都可以看到這個效應,包括這些年各國或世界動盪原因,也是為人詬病的,財富都集中到少數人手裡,有錢的愈有錢,窮人愈來愈窮。 在運動比賽也是如
忘了是陳之藩還是哪一位前輩學者作家,曾在某篇文章透露,當年他要到美國留學,因為沒有機票錢而跟胡適先生借。多年後學成歸國再遇到胡適,想還他錢,胡適先生卻說:「哦,我早就忘了,反正我給出去的錢,沒有期望要回來。何況我這是栽培一個非常有才氣的學生,我知道我這麼投資,永遠是一本萬利的。」 留有萬利在人間,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們一直在改造生物,包括我們吃的食物基因。 人類開始操控周遭生物的培育,使用那些生物具有更我們喜愛的特質,減少我們討厭的特質。
Thumbnail
馴化對作物本身造成的最大的影響,大概就是「馴化症候群」了,可以吃/用的部位變大、從雌雄異株變為雌雄同株、多年生/二年生變成一年生、從異株授粉變為自花授粉、可食部分變得美味... 但是,馴化還會對作物有其他的影響,而且,有些是不可逆的!
Thumbnail
近期一項研究顯示,儘管人們試圖遵循地中海飲食、DASH 飲食或 MIND 飲食,但如果進食更多的超加工食品,仍會增加認知衰退和中風的風險。 「超加工」食品是指那些經過高度工業化處理的食品,通常包含多種添加劑,如乳化劑、著色劑、甜味劑和防腐劑等,成分中含有氫化油、高果糖玉米
Thumbnail
你可以學到: 1. 什麼是新興食品原料? 2. 新興食品原料可能造成哪些影響? 3. 怎麼確認我的食品原料可合法使用?
替代性蛋白質已成為現今飲食潮流的關注焦點。本文探討了植物性蛋白質、發酵性蛋白質和培養肉等幾種主要替代性蛋白質的類型,並評估了工廠和實驗室生產的替代性蛋白質產品是否能被安全取代傳統農場生產的食品。此外,文章提供了個人感想,並鼓勵臺灣在替代性蛋白質領域進行更多投資,以應對環境和糧食自給方面的挑戰
Thumbnail
全穀類因為保留了更多穀物的外皮、麥麩、膳食纖維,是更接近原始食物的樣貌,營養價值也高了許多,例如:大麥、小麥、燕麥、糙米,都是優質的穀類來源。 不過會出現無穀的設計,主要是因為有些毛孩會有過敏狀況...
Thumbnail
探討臺灣另類食物網絡如何建立反對資本主義的經濟模式,並強調觀點需要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與實作方式。公民食物網絡(Civic food network)也被提出,探討了各地方對工業化生產的反思,以及對社會正義和環境永續等議題的關注。此篇文章對於人類世的影響、在地生活實踐以及地球的未來也提出了思考。
Thumbnail
因為過敏因素,以及想要培養健康飲食習慣的堅持,正男妮妮非常少接觸油炸食品,所以正男去幼稚園前沒聽過薯條、看過薯條、吃過薯條(是的,請不要懷疑),但是自從孩子去上學以後,同學聊到薯條二字,對正男來說是個新詞,為了不讓他和其他孩子差異性過大,我把馬鈴薯和地瓜切條狀、用水洗過、泡鹽水後抹橄欖油、進烤箱烘烤
Thumbnail
阿茉已經快兩歲半了,她六個月大開始吃米餅的時候,我常常苦於找不到無添加的米餅,我們的米餅大都在有賣寶寶米餅的連鎖藥局或是婦嬰用品店,我會仔細看成份表,只要有「砂糖」、「果糖」、「蔗糖」、「香料」等字眼我都會通通跳過!大多數台灣製和日本製的米餅都會有額外添加,最後只有韓國製的才是「純」米餅。 但韓國
Thumbnail
[山珠豆]和[倒地蜈蚣]帶回去的基因數據經優人盟友檢測後發現: 這次的疫病起因是未經實驗過就被重新編輯(改造)基因食物,當民眾吃得越久越多,累積時間一長身體產生[基因突變]; 但因優人基因已經變動過, 這就是為什麼純人雖也吃了這"新食物"後有2天的緩衝期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們一直在改造生物,包括我們吃的食物基因。 人類開始操控周遭生物的培育,使用那些生物具有更我們喜愛的特質,減少我們討厭的特質。
Thumbnail
馴化對作物本身造成的最大的影響,大概就是「馴化症候群」了,可以吃/用的部位變大、從雌雄異株變為雌雄同株、多年生/二年生變成一年生、從異株授粉變為自花授粉、可食部分變得美味... 但是,馴化還會對作物有其他的影響,而且,有些是不可逆的!
Thumbnail
近期一項研究顯示,儘管人們試圖遵循地中海飲食、DASH 飲食或 MIND 飲食,但如果進食更多的超加工食品,仍會增加認知衰退和中風的風險。 「超加工」食品是指那些經過高度工業化處理的食品,通常包含多種添加劑,如乳化劑、著色劑、甜味劑和防腐劑等,成分中含有氫化油、高果糖玉米
Thumbnail
你可以學到: 1. 什麼是新興食品原料? 2. 新興食品原料可能造成哪些影響? 3. 怎麼確認我的食品原料可合法使用?
替代性蛋白質已成為現今飲食潮流的關注焦點。本文探討了植物性蛋白質、發酵性蛋白質和培養肉等幾種主要替代性蛋白質的類型,並評估了工廠和實驗室生產的替代性蛋白質產品是否能被安全取代傳統農場生產的食品。此外,文章提供了個人感想,並鼓勵臺灣在替代性蛋白質領域進行更多投資,以應對環境和糧食自給方面的挑戰
Thumbnail
全穀類因為保留了更多穀物的外皮、麥麩、膳食纖維,是更接近原始食物的樣貌,營養價值也高了許多,例如:大麥、小麥、燕麥、糙米,都是優質的穀類來源。 不過會出現無穀的設計,主要是因為有些毛孩會有過敏狀況...
Thumbnail
探討臺灣另類食物網絡如何建立反對資本主義的經濟模式,並強調觀點需要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與實作方式。公民食物網絡(Civic food network)也被提出,探討了各地方對工業化生產的反思,以及對社會正義和環境永續等議題的關注。此篇文章對於人類世的影響、在地生活實踐以及地球的未來也提出了思考。
Thumbnail
因為過敏因素,以及想要培養健康飲食習慣的堅持,正男妮妮非常少接觸油炸食品,所以正男去幼稚園前沒聽過薯條、看過薯條、吃過薯條(是的,請不要懷疑),但是自從孩子去上學以後,同學聊到薯條二字,對正男來說是個新詞,為了不讓他和其他孩子差異性過大,我把馬鈴薯和地瓜切條狀、用水洗過、泡鹽水後抹橄欖油、進烤箱烘烤
Thumbnail
阿茉已經快兩歲半了,她六個月大開始吃米餅的時候,我常常苦於找不到無添加的米餅,我們的米餅大都在有賣寶寶米餅的連鎖藥局或是婦嬰用品店,我會仔細看成份表,只要有「砂糖」、「果糖」、「蔗糖」、「香料」等字眼我都會通通跳過!大多數台灣製和日本製的米餅都會有額外添加,最後只有韓國製的才是「純」米餅。 但韓國
Thumbnail
[山珠豆]和[倒地蜈蚣]帶回去的基因數據經優人盟友檢測後發現: 這次的疫病起因是未經實驗過就被重新編輯(改造)基因食物,當民眾吃得越久越多,累積時間一長身體產生[基因突變]; 但因優人基因已經變動過, 這就是為什麼純人雖也吃了這"新食物"後有2天的緩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