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夜晚還正年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周休二日後,周五傍晚大概是一周中最美好的時刻。
假如之後二天沒有任何行程,沒有任何一定必須完成的事情,那麼,你知道之後會有整整二天多,完完整整的五十來個小時,哇!近乎奢侈的永恆時光。
這時,坐在書房裡,被無以計數的,看過的,還沒有看過的書包圍。隨意拿起一本又一本,不急,一點也不急,因為這個夜晚還正年輕。
走過青壯,來到人生中途,心情有點像進入周五傍晚後,前無去處,後無追兵。此時孩子已離家讀書或成家立業,工作職場上也已拼鬥告一段落,擔子也漸輕鬆,我們已經有餘裕看看自己。
年輕時總是匆匆,總是奔波在半路上,總是正要去另外一個地方。走過青壯,那些奔走與追求已經過去,反而能真實感受,此時此刻,此刻活著,此刻身體健康,此刻自由自在,此刻感覺愉快。這是生命中的大自在。
詩人弗洛斯特說:「我們必須願意鬆手放開計畫的人生,才能進入正等著歡迎我們的人生。」
讓生命中有放牛吃草的閒情,才會遇到神秘,不可預知的可能。對未來沒有行程表,沒有期待,讓生命領著我們遭遇一切會遭遇到的。
走過青壯,就像周五夜晚,身邊環繞著許許多多的書,隨手一翻,就是一個嶄新的世界。
有人說,若是自己的書,就會一直擺著,因為隨時可以看,所以一輩子都沒去看,反倒是借來的書,因為有歸還的壓力,所以總會優先排列在前頭就看完了。
走過青壯,我們也了解到,很多人以為一輩子很長,以為現在不做某件想做的事,以後還有機會,但是我們現在知道,人生大部分的事,不是「現在」(now),就是「永不」(never)。因此,在此時此刻,我們會真心對待每一個出現在我們面前的人事物,因為每一剎那,都是永不再現的緣分啊!
很奇特的,一方面珍惜,另一方面卻少了些年輕時的憤怒與銳角,多了幾分從容與釋懷。
不過。事情當然也有可能走向完全不同的路途。有人說,走過青壯,是人生壓力最大,最悲慘的「三明治」階段,因為下有尚在求學的幼子,上有年紀已老邁需要照顧的父母,工作在全球化競爭與人工智慧產業不斷升級的催逼下,似乎也岌岌可危,朝不保夕……
是的,在人生交叉路口,不管自在或焦慮,這兩種情況都有可能發生,所以,我們應該有萬全的準備來因應所有可能會發生的事情。
幾年前,遠見出版集團的年度特刊以「養得起的未來」為主題,並且拍了一部「李偉文的退休進行式」短片,影片有一百四十多萬人觀賞,這也讓我在這兩年的演講,除了原先的生態環保,親子教養,或者用閱讀、電影與大自然談人生或生涯規劃之外,又多了一個截然不同的主題――談如何規劃青壯年後的退休生活。
其實我所謂的「退休進行式」並不是到了五、六十歲真的要退休時才開始計畫,而是不論什麼年齡,即使現在還只是二、三十歲,或者現在已經七、八十歲,都要求永遠保持著「退休進行式」,而不是真正的退休,因為只有到了我們離開這個世界,也才能說退休了!
退休不只是金錢的準備,還有許多更重要的事必須從年輕時就著手進行。比如身體要健康,心情要快樂,而幸福快樂最關鍵就是來自於人際互動,也就是與家人朋友的關係,最後,還要面對一個大哉問:「我這一生過得值不值得?」生命意義的追尋也會左右自我價值的認定。

退休進行式:李偉文學到老是存活之道―安可人生專訪

Q:什麼時候開始思考「退休」這件事?
A:十一、十二年前,因為經常在政府部門開會,看到很多數字,我發現一個「已經發生的未來」,看到少子化、高齡化趨勢很清楚。二0二五年就是完全翻轉人口結構的時代,台灣老化速度比全世界都還嚴重。後來這幾年我花很多時間在教育上,希望讓每個年經人都有競爭力,願意工作跟繳稅,也希望從擁有資源的這一代老人著手,把自己照顧好,對家庭跟社會都有幫助。
Q:為什麼強調「退休進行式」?
A:很簡單,時代在改變,我們必須提醒自己,不能像上一代一樣,退休之後什麼事都不管,只要享福。以前退休到死亡很短,累積的資源可以用三、五年沒問題,可是現在退休到過世還有二十幾年,工作存下的錢可以再用二十幾年嗎?很難吧!
顯然,我們必須讓自己不是真正完全退休,而是轉換對社會的貢獻,這也是未來趨勢。我們勢必沒辦法從五、六十歲退休後,一輩子不再找工作,也不能到五、六十歲才準備退休,必須「永遠進行中」。
對年紀大一點的人來說,活到老學到老,不是讚美之詞,而是存活之道,不然根本活不下去,不會查網路,根本寸步難行。我們必須接受時代的改變。
Q:退休之後,如何尋覓人生的可能?如何翻轉過去生活方式?
A:過去習慣接受家人給我們的目標,我們沒辦法思考內心真正在乎的是什麼。退休,最棒的就是時間是自己的,你可以不用再管人家給你的命令跟要求。既然這樣,我們該善加利用多出來的時間跟自由度。
另外一個問題是:如何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過去學生時代都在考試,然後進入壓力大的職場,有什麼想法都忘了。忽然從職場退休,一下子也找不到自己喜歡什麼。《退休進行式》書中推薦的<大叔大嬸逛大街>就是一個方法,可以跟伴侶一起去冒險,強迫自己接觸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東西,去沒去過的地方,拜訪從來不認識的人,接觸從沒接觸過的團體。刻意給自己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大部分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真正的熱情。如果自己沒有勇氣,就找同伴一起做。或者強迫自己每個禮拜買五本從來沒買過的期刊,從第一頁翻到最後一頁,讓人生多一點刺激跟想法。從這個過程中,找回你年輕曾有的想法,或許你早就忘掉了。離開習慣圈之後,才能找回自己的熱情。
Q:老朋友對退休後人生的重要性在哪?
A:雖然阿德勒說所有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但其實人的快樂、幸福跟意義也來自人際關係。家人沒辦法選擇,但朋友是給自己最好的禮物,因為朋友是我們可以選擇的。我們不喜歡他,可以不要跟他當朋友。
朋友跟家人有很大的差別,家人在一起,沒做任何事也有意義,可是朋友在一起沒做什麼可說的事,就變成酒肉朋友。
我二、三十歲在家裡辦讀書會(民生健士會),到現在,大家已經認識三十年。透過成員互相介紹自己的好朋友,彼此形成網絡的關係,這也是讓大家可以認識更多好朋友的平台。
我們可以和朋友做很多事。我最快樂的事,就是吆喝朋友一起完成事情。所以,我們連旅行也要創造意義感,一定要有正面的事,不管是讀書討論、學習成長或是社會公益都可以。
Q:為什麼想跟老朋友住在一起?
A:華人社會幾千年來一直有「老家」的概念,直到這些年才打破。沒有「老家」是時代因素,第一,全球化工作流動,再者,很多人沒辦法在家住到最後,因為孩子沒有能力照顧你,只能送到養老院,一送過去,老家就瓦解了。老家住宅格局可能也不適合住,很多人就賣掉了。
我們這代,就是華人社會「老家」概念開始瓦解的第一代。
住宅必須隨著生命階段不斷改變,最初想買房子,大概就是結婚、生小孩的時候,依大人工作或是小孩學區考量,孩子長大離開之後,房子就不見得適合,必須規劃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大概六十到七、八十歲,是實踐退休生活的快樂階段,跟老朋友住在一起也許就是在這個階段。我們能走路,還能照顧自己,但已經沒有跟孩子住在一起的需求。
第三階段則是重視養老需求,可能需要二十四小時的醫療照顧,可能是到養老院、醫療照顧周全的地方。這個階段,我希望時間縮越短越好,希望幾個月、甚至幾個禮拜就好。
第一跟第二階段的房子格局完全不一樣。第一階段有孩子房,隔間很多,空間就浪費掉了,孩子長大後離家,房間都變成儲藏室。第二階段不用那麼多房間,也免去打掃,但房間也許要大一點。我覺得第二階段跟第三階段不適合居住在同一個空間,因為第二階段是人生最美好的黃金時期,這階段要做很多準備,包括斷捨離,把人生不要的東西去掉。
最近有部電影《積存時間的生活》,就是二十來坪,床、廚房都在一起,用餐、書房都在同一個空間,沒有隔間,頂多一個矮書架稍微區隔。必須要有無障礙設計,未來行動稍微不方便,像是坐輪椅,還是可以在家行動。可以改建,也可以買新房。
面臨少子化,收不到學生的社區型大學鼓勵銀髮族一同進修,改建宿舍成適合一起住的大套房。賣掉在都市的房子,可能有一千萬,在二線或三線城市,買那樣的房子可能只要三、四百萬,還能存很多錢過退休生活。用退休金維持生活,多出來的錢就可以完成夢想、生活規劃。
Q:對一般來說:規劃退休後生活的瓶頸在哪?能不能給些建議?
A:很多人會擔心現在已經過得很辛苦了,擔心孩子教養,工作又沒有安全感,沒時間想那麼多(退休的規劃),有錢有閒的人才能這樣想。我希望他們可以先思考一下:第一,退休生活並不一定要花很多錢。第二,如果真的這樣,更需要思考如何準備退休,更要找到操作方法。不用花錢也可以享受美好的退休生活。
正因為憂慮,才要把時間、精力、重心放在對未來有幫助的事情。
很多專家說退休要準備很多錢,是因為有很多醫療照顧需求,年輕時把健康照顧好,就不用那麼多錢也可以過得很好。
另外就是意義感,參加公益團體、教會,交一些好朋友,年紀大有狀況,朋友也可以互相支持。很多研究發現,即便沒什麼存款,你有一群好朋友,有狀況也能相互幫忙。
有時候人要浪漫一點,做一些不切實際的事,不是只看當下眼前的利益,我們以為做某些事對現在工作沒幫助,但有些時候,繞遠路反而是我們唯一可以達到的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為什麼外國對於基改食品這麼反對,台灣好像沒有特別反應?」A寶上網看著外電的報導,發現在5月24日(2014年)由美國猶他州一位家庭主婦發起的基改遊行,居然獲得54個國家,四百個城市的響應,共有幾百萬人上街頭遊行。 B寶回答:「台灣也有響應啦,只是媒體並沒有特別報導。」 當營養師的媽媽也加入討論:「
前些天遇到朋友,看到他腰際繫了一個計步器,知道他工作忙碌,就詢問他怎麼有時間每天走一萬步呢? 他說就利用上班前先走了兩、三站再搭捷運,下班也是提早二、三站下車走路,湊一湊勉強可以達標。我聽了不禁搖搖頭提醒他,每天上下班是馬路上pm2.5(細懸浮微粒)最多的時候,因為上下班擁塞的汽車、公車、摩托車大量
「好好看喔!」看完「記得童年那首歌」,A寶忍不住贊歎著。 「可不可以再把最後面附的那一段現場演唱會的紀錄片再播一次?」B寶也捨不得就這樣關掉投影機。 我有點邀功的問她們:「這部影片有沒有符合你們看影片的要求-好看、感人又有意義啊?對了,這還是真實的故事拍成的電影呢!」 「記得童年那首歌」是巴西當紅的
記得在民國六○年代,有一年大專聯考的作文題目是「風俗之厚薄,繫乎一、二人心之所嚮」題旨大概是強調「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風行草偃」說明在上位者當典範的重要性。 可是這些年來,國內的政情與社會氛圍,不禁讓我們担心,雖然南方朔說得有道理:「一個人的決定有可能替台灣帶來更可怕的黑暗,一個人的決定,也有可
佛羅里達大學教授傑利尤斯曼曾做過一個實驗,他把修攝影課的學生隨機分成兩組。 一組稱為量組,成績將完全取決於作品的數量,不看品質,期末最後一天,他將統計每個學生繳交的作業,交一百張得A,九十張得B,以此類推。 另一半的稱為質組,成績取決於作業的品質,整學期只要繳一張相片,然後根據那作品來打分數。 到學
聖經馬太福音有一節是這麼說的:「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心理學家把這段話描述的現象稱為馬太效應,幾千年來,我們幾乎在所有領域都可以看到這個效應,包括這些年各國或世界動盪原因,也是為人詬病的,財富都集中到少數人手裡,有錢的愈有錢,窮人愈來愈窮。 在運動比賽也是如
「為什麼外國對於基改食品這麼反對,台灣好像沒有特別反應?」A寶上網看著外電的報導,發現在5月24日(2014年)由美國猶他州一位家庭主婦發起的基改遊行,居然獲得54個國家,四百個城市的響應,共有幾百萬人上街頭遊行。 B寶回答:「台灣也有響應啦,只是媒體並沒有特別報導。」 當營養師的媽媽也加入討論:「
前些天遇到朋友,看到他腰際繫了一個計步器,知道他工作忙碌,就詢問他怎麼有時間每天走一萬步呢? 他說就利用上班前先走了兩、三站再搭捷運,下班也是提早二、三站下車走路,湊一湊勉強可以達標。我聽了不禁搖搖頭提醒他,每天上下班是馬路上pm2.5(細懸浮微粒)最多的時候,因為上下班擁塞的汽車、公車、摩托車大量
「好好看喔!」看完「記得童年那首歌」,A寶忍不住贊歎著。 「可不可以再把最後面附的那一段現場演唱會的紀錄片再播一次?」B寶也捨不得就這樣關掉投影機。 我有點邀功的問她們:「這部影片有沒有符合你們看影片的要求-好看、感人又有意義啊?對了,這還是真實的故事拍成的電影呢!」 「記得童年那首歌」是巴西當紅的
記得在民國六○年代,有一年大專聯考的作文題目是「風俗之厚薄,繫乎一、二人心之所嚮」題旨大概是強調「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風行草偃」說明在上位者當典範的重要性。 可是這些年來,國內的政情與社會氛圍,不禁讓我們担心,雖然南方朔說得有道理:「一個人的決定有可能替台灣帶來更可怕的黑暗,一個人的決定,也有可
佛羅里達大學教授傑利尤斯曼曾做過一個實驗,他把修攝影課的學生隨機分成兩組。 一組稱為量組,成績將完全取決於作品的數量,不看品質,期末最後一天,他將統計每個學生繳交的作業,交一百張得A,九十張得B,以此類推。 另一半的稱為質組,成績取決於作業的品質,整學期只要繳一張相片,然後根據那作品來打分數。 到學
聖經馬太福音有一節是這麼說的:「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心理學家把這段話描述的現象稱為馬太效應,幾千年來,我們幾乎在所有領域都可以看到這個效應,包括這些年各國或世界動盪原因,也是為人詬病的,財富都集中到少數人手裡,有錢的愈有錢,窮人愈來愈窮。 在運動比賽也是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二十三點上床六點半設鬧鐘叫醒 澆完花抬腿伏地挺身八段錦運動 三餐八點十二點半五點五十左右 老婆建議的起居作息家務般嚴整
很年輕時,不知為何有天突然這麼想;我只想在人生最輝煌、沒病痛的時候離開 50是個不錯的數字,該體驗的大致上也都差不多收集完成 想想現在離這個數字沒幾年,只是計畫改不上變化,我得告訴自己還不行、因為其實還有更多更多的事情等待我要去完成,這之中也許有大半不是自己想要的,年紀越大、成形的比較多的是責任驅
Thumbnail
我們要來聊聊一個讓許多人夢寐以求的話題——財務自由。想像一下,如果你可以隨時決定自己的退休時間,不受任何束縛,那該有多好?本篇文章介紹了中年生涯轉換及退休規劃的重要性,並介紹了一本名為「安可職涯」的書籍,以及相關的共讀活動。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朋友,我不知道你的年紀,也許你從未思考過「養老」這個問題,或甚至覺得「養老」或「退休生活」距離自己還很遙遠。 但只要從社會結構宏觀的角度來看,若現在的你沒有未雨綢繆的思維和規劃,很可能就要一輩子為錢工作到老。 無論你現在是20歲、30歲、還是40歲。 老齡化社會 根據UN的定義,6
假如你徹底的掌握了開源與節流,而累積到了退休需要的錢,例如:1500萬,那麼你的退休生活是什麼樣子呢?現在風行的提早退休,是在60歲之前就退休了,那退休生活呢?   一般的上班族想到的,就是旅遊,做自己想做的事,想睡到幾點就睡到幾點,但是這樣的日子能持續多久而不會讓你覺得無聊?所以你必須要找到該
Thumbnail
晚年要熟悉、接受旅途中的六種風景,才能安然進入天黑。天黑得很慢 ..........如果您已經 65-70歲了,勸你要耐心看完“[天黑得很慢]”這篇文章,會讓你生命改觀 ,樂觀面對人生的。不信請細細閱讀。 是矛盾文學獎得主周大新最近出版最新長篇小說,把老年人的人生的晚景說得非常透徹,句句擲地有聲
Thumbnail
退休本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有些人退休後過不慣清閒的日子,但也不知道要做什麼,只好整天在家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生活十分無聊,因而心情常不愉快。然而也有些人雖然退休了,卻不在家怨天怨地,反而努力學習新的事務、新的技術,甚至到國內外旅遊,交些各地的新朋友,生活多彩多姿,身心自然健康與快樂。  
Thumbnail
有的人想著人生苦短,及時行樂; 有的人想著長途漫漫,未雨綢繆;
人只要願意踏出一小步,常會有無限的驚喜在後面等著你,這是我看了無數退休族分享出來的心得。但事實上,在未退休之前,我就懶到不行,試問?真退休了,我就會變了一個樣,積極又進取嗎?答案是,與其等到退休,不如現在想做什麼就去做,不要有任何顧忌,嘗試找出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才不會到老還在怨恨,自己怎麼活得這麼平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二十三點上床六點半設鬧鐘叫醒 澆完花抬腿伏地挺身八段錦運動 三餐八點十二點半五點五十左右 老婆建議的起居作息家務般嚴整
很年輕時,不知為何有天突然這麼想;我只想在人生最輝煌、沒病痛的時候離開 50是個不錯的數字,該體驗的大致上也都差不多收集完成 想想現在離這個數字沒幾年,只是計畫改不上變化,我得告訴自己還不行、因為其實還有更多更多的事情等待我要去完成,這之中也許有大半不是自己想要的,年紀越大、成形的比較多的是責任驅
Thumbnail
我們要來聊聊一個讓許多人夢寐以求的話題——財務自由。想像一下,如果你可以隨時決定自己的退休時間,不受任何束縛,那該有多好?本篇文章介紹了中年生涯轉換及退休規劃的重要性,並介紹了一本名為「安可職涯」的書籍,以及相關的共讀活動。
Thumbnail
親愛的讀者朋友,我不知道你的年紀,也許你從未思考過「養老」這個問題,或甚至覺得「養老」或「退休生活」距離自己還很遙遠。 但只要從社會結構宏觀的角度來看,若現在的你沒有未雨綢繆的思維和規劃,很可能就要一輩子為錢工作到老。 無論你現在是20歲、30歲、還是40歲。 老齡化社會 根據UN的定義,6
假如你徹底的掌握了開源與節流,而累積到了退休需要的錢,例如:1500萬,那麼你的退休生活是什麼樣子呢?現在風行的提早退休,是在60歲之前就退休了,那退休生活呢?   一般的上班族想到的,就是旅遊,做自己想做的事,想睡到幾點就睡到幾點,但是這樣的日子能持續多久而不會讓你覺得無聊?所以你必須要找到該
Thumbnail
晚年要熟悉、接受旅途中的六種風景,才能安然進入天黑。天黑得很慢 ..........如果您已經 65-70歲了,勸你要耐心看完“[天黑得很慢]”這篇文章,會讓你生命改觀 ,樂觀面對人生的。不信請細細閱讀。 是矛盾文學獎得主周大新最近出版最新長篇小說,把老年人的人生的晚景說得非常透徹,句句擲地有聲
Thumbnail
退休本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有些人退休後過不慣清閒的日子,但也不知道要做什麼,只好整天在家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生活十分無聊,因而心情常不愉快。然而也有些人雖然退休了,卻不在家怨天怨地,反而努力學習新的事務、新的技術,甚至到國內外旅遊,交些各地的新朋友,生活多彩多姿,身心自然健康與快樂。  
Thumbnail
有的人想著人生苦短,及時行樂; 有的人想著長途漫漫,未雨綢繆;
人只要願意踏出一小步,常會有無限的驚喜在後面等著你,這是我看了無數退休族分享出來的心得。但事實上,在未退休之前,我就懶到不行,試問?真退休了,我就會變了一個樣,積極又進取嗎?答案是,與其等到退休,不如現在想做什麼就去做,不要有任何顧忌,嘗試找出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才不會到老還在怨恨,自己怎麼活得這麼平
Thumbnail
人們大聲疾呼說著要為自己的理想而活、買房成家生孩子是上個世紀的遺毒,但一個閃神,身邊的人們還是都走回了老路。好像不該順著前人的腳步走,又好像只能沿著規則摸索,人生充滿不確定性、包在框架中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