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會說《因為我們忘記一切》是神劇,是因為調性非常奇特,並沒有日劇常見套路或經典劇情,但拍攝風格又很有日劇的FU,充斥著瑣碎細微的日常生活劇情,常常點到為止,不會演到滿,也不會把意思清楚表達出來,而留給觀看者各種遐想空間。
雖然沒有啥劇情張力或爆點,不知為啥又讓人一直想看下去。我也很訝異我竟然看完十集,沒有棄追。不過,這股讓人追看下去的魔力或吸引力可能只對中年人有效吧,或許是剛好打中我的腦波—還是要先強調,這是一部看感覺的劇,吸引我的是劇中角色在日常生活中遭遇各種人際互動情境時,所產生的矇矓、微妙個人感受與體悟,這些個人內在複雜思緒很難用言語清清楚楚說出來,但我們在觀看時又有種感同身受的感覺。
這大概就是中文所說的可意會不可言傳,我們在人際交往中常會遇到某些情境,與人的交談互動中存在一種無名的默契與相互理解感,大家不會講出來點破,事實上,很多個人內心的感受我們也不知道如何用言語完整清楚表達出來。但這種默契與相互理解感很可能是建立在彼此的誤解上,我以為的理解,跟你以為的理解是不一樣的。
其實剛開始看時,以為是迪士尼+廣告介紹的懸疑推理劇,看了之後發現根本不是,整個調性完全不一樣,看到中間還一度以為是荒謬黑色喜劇,但隨著劇情逐步鋪陳,一開始阿部寬的女友消失事件根本沒什麼神秘或懸疑之處。就算沒什麼難解的神秘事件存在,劇情還是很迷。
看著看著會一邊想著本劇主軸是啥,片名《因為我們忘記一切》是什麼意思,一邊又覺得劇情很迷一直想看下去。
幾個禮拜追下來,慢慢意識到本劇要呈現的是中年人在社會打滾的心態,面對生活中各種人際交往問題的微妙複雜心境。
故事以主角推理小說家阿部寬的女友在萬聖節突然失蹤為契機,帶出了阿部寬生活圈的各種人際互動,包括與酒吧員工、酒友、咖啡店老闆、出版社編輯的各種互動,然後透過找女友的過程,帶出女友與家人、同事與朋友的互動。
本劇的關鍵就在於這些日常互動,這些互動一大部分是在閒聊,回憶,講述與重新建構個人與別人的生活經驗,這些生活經驗圍繞在家人、朋友、戀人與工作這幾個主軸上。女友的失蹤讓主角阿部寬重新檢視自己這些生活經驗,這些個人特殊經驗對於外人可能毫無意義與價值,但對阿部寬個人卻很重要,因為這些經驗是阿部寬之所以是阿部寬的組成部分。
一直看到最後一集,我才看懂本劇要表達的意思,然後覺得劇情鋪陳很有巧思。
本劇一開始就有個女聲旁白在敘述阿部寬各種的心境與思緒,這個旁白後來聽出來是酒吧老闆的聲音。老闆一角是由創作歌手恰拉飾演,聲音很有特色,很容易辨認出來。隨著劇情的發展,原本寫推理小說的阿部寬被出版社要求開始寫散文,阿部寬一開始覺得很痛苦,不知道要如何寫,但想不到系列連載獲得好評,最後還要出書,然後開始與出版方討論書名要選啥。劇中完全沒提到出版社提供的書名建議名單有哪些,一直到第十集最後看到阿部寬在寫書的後記,才知道這本書就是《因為我們忘記一切》,散文連載的就是阿部寬的日常生活雜記。
也才知道為何是酒吧女老闆當旁白,因為劇中最後一幕就是女老闆在看這本書,本劇就是女老闆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所以書中男主角的自白敘述才由女老闆念出來,剛好呼應本劇開頭阿部寬剛開始要寫散文時,在吧台與女老闆互動的劇情。
本劇的劇情就是那本散文書的內容。阿部寬在後記有寫出書名所代表的意義,這些他所寫下的生活片段,都是他所珍惜的記憶,但他也體認到人們對這些生活片段的記憶很脆弱,這些記憶最後可能都會被我們所遺忘,所以他很慶幸他有機會透過文字把這些生活經驗記錄下來,進而保存起來。
所以書名就是寫這本書的原因,因為記錄下來的都是生活一閃而逝的瞬間,很快就會被不斷流逝的時間洪流所吞沒遺忘。
本劇雖然沒有什麼壯烈犧牲,可歌可泣之類的生離死別,但我看到阿部寬經歷老友死亡,女友分手,編輯換人,酒吧酒友的離去,酒吧要關店等各種微不足道的生活片段時,看到很感傷惆悵。
阿部寬經歷的這種生活圈的人來人去,人與人之間的偶然相遇與分離,年輕時比較不會有啥特別感覺,但年紀大了,就很想把那種當下的感覺記住銘刻下來,不管是高興、悲傷、無奈或幸福,忘記了等於就沒經歷過。有時看到許久以前的照片,常常想不起照片中發生了什麼事情,與照片中的人物有什麼互動,甚至連對方名字都忘記了,照片中的場情與人物對於現在的我已經沒有任何意義了,即使過去的那個當下曾有重大意義。
或許這也是我們寫作的動力之一。
PS:本劇片尾都會有人在吧臺唱歌當結尾,一開始並沒有很注意歌詞,後來才發現歌詞意境呼應著劇情,可以注意看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