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

含有「猶太」共 45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付費限定
先前曾經介紹過,耶穌會的傳教基本策略是「柔性方針」(Modo Soave),講究先調查、理解、參與當地文化,然後謀求對話傳教機會。 然而,歷史上的耶穌會畢竟是十六世紀創立的修會。在近代早期,可沒有什麼文化相對論。耶穌會也不是文化相對論者。他們有自己時代特有的Bias。 一、調查並不見得帶來認可
Thumbnail
雖然我覺得會看付費專屬貼文的死忠粉絲應該查歷史資料的能力也都不差,不過這邊還是說一點小補充:這篇提到的克里奧爾人與麥士帝索人是什麼樣的人? 1.克里奧爾人(英語:Creole,西班牙語:criollo,葡萄牙語:crioulo):在中文維基百科中的描述,最簡單精簡的一句話解釋為「一般來說,它指的是歐洲白種人在殖民地移民的後裔。」這邊指的是「純血的殖民地白人後裔」,即父母皆為歐洲白人。但這個詞彙,按照中文維基百科的說法,在不同的地區仍有差異。西班牙人的殖民地通常是指上述定義沒錯,這些在殖民地出生的純血白人也是拉丁美洲獨立運動的重要推手,他們在血統上毫無疑問的與殖民母國沒有不同,但仍被視為與半島人(peninsular,指伊比利亞半島出生的西班牙人)不同的族群,一些政策上的差別待遇也成為日後拉丁美洲獨立革命的重要因素。 另外,中文維基也提到法屬路易斯安那州在美國進行路易斯安那購地合併前,這個詞彙指的是歐洲人、非洲人在當地的後代,用以跟第一代區分。後來則分為法裔克里奧爾人、路易斯安那克里奧爾人,前者指歐洲人在當地的後代,後者指當地的混血後代。現代在當地則是指有法國或西班牙血統的後代。 而按照日文維基百科的描述,這個詞源自於criar(成長),即「當地成長」或「與原來的土地不同的地方成長」的意思,這個詞也可以當作形容詞修飾其他事物,如克里奧爾馬(西班牙人帶到西屬美洲後在當地繁衍育種的品種)。日文維基對於這個詞的歷史演變的說法是說,這個詞被認為最早是用在黑人上,在非洲大陸以外的群島與美洲出生的稱為negro criollo,非洲原生的則是negro africano。但隨著殖民進展,也漸漸的變成上述稱呼殖民地出生的白人的情形。另外,日文維基說,在巴西,crioulo仍常用在當地出生的黑人身上。 這個詞彙,用台灣史來講,大概接近「灣生」(日本殖民時代,因父母來台灣異鄉經商工作打拼等因素,在台灣出生的日本人。不過灣生有時也包含到日台混血。) 2.麥士帝索人(西:mestizo,葡:mestiço):這個詞彙是指混血,多用在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與美洲原住民(或其他殖民地)。類似這樣的詞彙在加拿大是稱為Métis(梅蒂人),世紀帝國3DE版現在革命為加拿大時,可以用紙牌運送名為梅蒂船夫的森林酷民(如果是法國革命可自行訓練)按照日文維基百科的說法,這些詞彙的語源都是拉丁語的mixtus
本文最初刊載於聯合副刊,詳細刻劃納粹德國統治階層的日常生活,藉以探索他們為人類帶來歷史劫難的深層原因,是一篇融合歷史與文學的紀實作品,曾獲得九歌出版社「一○五年度散文獎」。   納粹德國設立集中營、滅絕營,以拘禁猶太人為主,施以刑虐,逼迫從事艱苦勞役,乃至大規模集體屠殺。作者從加害者
Thumbnail
公元前150年到公元前100年這段時間是古代歷史中重要的時期,許多文明都有著名人物活躍於此時期。以下列舉一些在該時期具有重要影響的歷史人物: 中國 公元前150年到公元前100年之間是中國漢朝時期的重要階段,主要處於西漢的文景之治後期以及武帝時代。以下是這段時期的幾位重要歷史人物: 1.
Thumbnail
德雷弗斯事件是法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冤獄事件之一。法國猶太上尉因被錯誤指控叛國而入獄,經歷了長達12年的平反。此事件揭示了反猶太主義的社會問題以及媒體在公眾輿論中的影響力。左拉的公開信《我控訴…!》成為社會運動的象徵,並引發了法國社會的深刻變革。本文章深入探討了事件起因、發展及其對法國及猶太社會的影響。
Thumbnail
德國猶太博物館位於柏林,展示猶太歷史與文化,由建築師丹尼爾·裡伯斯金德設計,外觀獨具鋅金屬元素與不規則形狀,象徵猶太歷史的斷裂與不連續。2001年開放,內部設計「空間」與「死者塔」等富有深意的展區,讓參觀者體驗猶太人遭受的苦難與希望,引起社會政治的關注與討論。不僅文化的展示,更反思與教育的重要平臺。
Thumbnail
  「在奧許維茲之後,寫抒情詩是野蠻的」,阿多諾的這段話說明了後面世代的現代人的責任。我們需要去處理那些沒被完成的事情。世界裡發生的苦難需要在世界裡被解答、被承擔、被償還、被平反。我們需要去把那岔出去的道路塗銷掉、去把走錯路的罰單繳清。然後我們才能回去,才能重新去推進。
巴勒斯坦解放組織(巴解組織PLO)和以色列簽署奧斯陸協議,並正式通過兩國方案,已經超過25年了。巴勒斯坦國尚未實現,且生存條件持續惡化。不需要成為歷史學家,也能意識到 1993 年最初的宣言中討論的情況已經發生了重大變化。兩國論,在奧斯陸協議之後,正面臨越來越多的質疑。
Thumbnail
在一次令人驚訝的邀請下,卡爾米返回位於耶路撒冷的舊家,並與《紐約時報》總編史蒂文·厄蘭格會面。卡爾米 重新訪問了她在耶路撒冷的老家,探討了在1948年以色列建國後,她所面臨的困難和衝突,描述了她在被迫離開家園後所見到的變化。反對加薩戰爭作家組織,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團結和解放。
Thumbnail
從去年10月哈馬斯閃擊到今年4月伊以交火,這輪以巴衝突不僅烈度超乎想像,也嚴重衝擊以色列的國際形象。
Thumbnail
Zionists一直以來能作為政治正確食物鏈的最上層的白蓮花,同時又可以是控制美國在全世界大屠殺的混世魔王,說真的超厲害。我認識的美以雙重國籍的猶太人朋友,我一直認為他很有知識與智慧 (他雖然右派但希望納坦雅胡下台,支持停止戰爭,也希望美國不要援助以色列),但在談論到猶太陰謀論的時候也一律全賴給反猶,只能說人人有盲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