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1/2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美學散步06

建造美善的空間

我們家的屋況老舊,又不符生活起居所需,無法換房,只好從裝潢下手解決。把需要告訴設計師,他畫了三張設計圖供選擇,我們對著不能感覺的工程圖,決定了一種,就交給設計師全權處理。搬出去住了半年多,在春天完工,全家回來,一個舊皮袋裝了新酒,非常喜歡。邀了朋友,一起來分享更新的喜樂,他們為這空間下了個註解——溫暖。不太了解建築的我,終於對這一層面有了進一步的體會。建築,除了物質的建材,冰冷的建築圖,更重要的是人的需要和感覺。欣賞建築的美,除了外表形式,也要看其物件的意義。最重要的,只有為了人的建築,才是美善的;而人所反映出的,應該是造人之上帝的美善。
商業都市化的結果,造成人口集中居住,對建築的需求,就是效能為導向。最小的土地面積,居住大量化的人,水泥叢林應運而生。這樣的高樓大廈,不論是住宅或辦公室,皆演化自二十世紀初為工商業資本主義化的社會而設計的建築。它固然滿足了人口暴增的都市需求,但鴿子籠般的設計,毫無美感可言。其實這般高樓大廈的結構原型,可以視為法國凡爾賽宮的變形,更可再推溯往歷史過去的遠方到古羅馬競技場,區隔出來空間的分別,將人與物各安其所。若這麼看,為了人的建築,又是古代王公貴族才能居住的建築模式,現代都市鋼筋水泥公寓、大廈,本質上仍有它值得稱讚的美麗之處。更何況,在台灣的高樓大廈也開始注意外表的美觀設計,有古典的廊柱雕花形式,也有現代主義的螺旋或不對稱設計,水泥叢林亦可呈現美感,更近一步說,它們是為了人的需要。
前不久有機會赴歐旅行,除了觀賞山川美景,瀏覽建築更是重點。德、奧、瑞、法有許多教堂古蹟,以及皇宮城堡。這兩類建築,正是歐洲史的代言者。教堂建築,是哥德式尖頂的外觀,半圓穹頂及廊柱長方體空間,支撐穹頂和尖塔的飛扶壁,如此的基本建築結構,是結合了羅馬神殿建築及哥德人歸信基督教帶來所謂蠻族建築的融合,而這正是羅馬帝國史。哥德式教堂表現了神秘、崇高的建築,是上帝臨到人間崇拜儀式的隱喻。而皇宮城堡,代表了金錢和權勢的結合,極盡奢豪的裝潢雕飾及生活物質享受設備,卻也推進了文明文化,為後來的平民百姓也能使用。不論教堂城堡,都是經過建築設計,基本上的正方圓形三角弧形的幾何計算,精密呈現物質基本原理,都是出自上帝創造之初即存在的部分真理。我靜坐在慕尼黑的聖母大教堂內,看著圓玫瑰和聖經故事彩色玻璃,高聳的半球體穹頂及其上雕飾,祭壇前燃燒的眾蠟燭,想到:藉著建築,我幾乎可以見到美善及榮耀的上帝。這,就是建築的美。
其實不必捨近求遠,我們也可觀看到建築之美。台北浸信會懷恩堂,是以中國傳統建築的北京紫禁城太和殿為原型,以高聳的梯形琉璃瓦屋頂象徵神的恩典覆蓋神的子民。俯視屋頂是方形,天圓地方,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建築結合福音與文化,正是建築彰顯了神人和諧關係,帶出建築之美。位於北投溫泉區的北投圖書館,是現代建築設計的代表作之一。它符合了閱讀所需的安靜舒適採光明亮的需求,也展現幾何線條變化組合,讓閱讀概念不流於僵化。更重要的,它強調環保節能的綠建築主張,回應世代的需求。這樣的圖書館,讓人在追求知識之時,也關懷受造的大地,這就是它應有美的風貌。
我們每天在不同的建築物進進出出,不論是自家住處,辦公場所,地鐵車站,電影院等,是不是能夠稍微靜思一下,為自己能在這些建築物中,享受生活,因著這些建築貢獻了它們的作用,使我們有美好的生活,而有感恩的心。偉大的歷史建築給我們緬懷與記憶,裝飾精美的現代建築給我們視覺之美;但與我們有關係的建築,才是我們應該去發掘它的美。除了建築形式,我們各可加強建築內物件的美感,如窗邊巧思的盆栽,客廳簡約的桌椅等。在這建築裡外相得益彰的美感中,過好我們的每一天。
(刊登於《每日活水》月刊2018年11月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