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戴維斯雙殺」(Davis Double Killing)是指公司的「本益比(PE Ratio)」跟「每股盈餘(EPS)」同時被下修導致股價快速下滑的情況;而反過來公司「本益比(PE Ratio)」跟「每股盈餘(EPS)」同時被上修造成股價估值快速升高的情況叫做「戴維斯雙擊」(Davis Double Play),兩著合稱「戴維斯效應」。
二、戴維斯家族 Shelby Cullom Davis 照片來源:www.valuewalk.com
美國有一個投資家族歷經三代從1947年至2008年長達61年的時間有著非常成功的投資歷史,這個家族就是戴維斯家族。而這個家族的第一代人物
Shelby Cullom Davis ,從1947年38歲才開始走上投資之路,從一開始跟妻子家裡資助的5萬美金進行股票投資,直到1994年過世為止,累計將近9億美金的資產。第一代
戴維斯 近40年來的投資年化報酬率為23%。(第二代跟第三代的故事故事不是我們這篇文章的重點,有興趣的讀者推薦進一步閱讀
約翰·羅斯柴爾德的《戴維斯王朝(Davis Dynasty)》中文簡體版的連結已放)
當時的投資環境是在經濟大蕭條快要結束的時期,當時大家對於華爾街市場的股票完全失去信心,美國股市的
本益比低至僅僅9.6倍 (現在
美股本益比可以參考連結 )。一般普羅大眾的投資標的,幾乎清一色的都是公認最安全的美國債券。
當時美國保險業的股票估值遠低於保險公司所持有的金融產品價值,而保險業也隨著經濟復甦成為成長良好的行業。各種保險業務快速增長,戴維斯 大舉買入美國保險公司的股票並且使用槓桿工具 。接下來的十年裡,隨著保險業的快速增長,就為戴維斯 帶來了快速的資產累積,其中最著名的原由被稱為「戴維斯雙擊(Davis Double Play) 」。
三、戴維斯效應的公式推導
其實「戴維斯效應」 對於大部分的投資朋友來說非常簡單,公式如下:
Stock Price = 股價
EPS = Earning Per Share, 每股盈餘
PE ratio = 本益比
等等,這不就是普通的股價公式嗎!!? 相信大家看到這裡一定會覺得「開什麼玩笑 」,這個我早就知道啦。讓我們把剛剛的故事繼續講下去。
投資了保險業的戴維斯 ,準確地預估保險公司因景氣好轉而營利快速增長,這也大幅的推高了EPS的增長 ,這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接著,因為市場情緒好轉,大部分的人對於股市前景看好也因此賦予各個行業(包含保險業)更高的本益比 ,高的EPS搭配上高的本益比造就了高上加高的情況,因此股價就被大幅推高 ,這就是著名的「戴維斯雙擊 」; 反之,EPS跟本益比一起下降就叫做「戴維斯雙殺 」。
過了十來年光景的60年代,道瓊指數已經上漲5倍之多,而戴維斯 的保險公司更是上漲了200倍,這期間戴維斯幾乎一股不賣。再加上戴維斯 使用了槓桿工具,戴維斯 的財富就開始快速的累積。
這裡我們可以快速得到一個重要的結論,公式很簡單相信大家都了解,難就難在要能夠有下列幾點,才能夠獲得如此成就:
對投資大環境 有深刻的認識。 加上對於產業板塊的前景 有正確的理解和判斷。 再加上運氣和無與倫比的心理素質-意志力 (不賣股能持續持有)。
四、戴維斯效應的下一個例子(日本)
讓我們繼續把股市說下去,60年代時美國股市整體的基期過高加上高本益比,美國保險公司的估值漸漸缺乏吸引力,於是戴維斯 將眼光投放在遙遠的日本。
經過大量的調查研究後,戴維斯大舉買入日本保險公司的股票,當時日本正剛經歷完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的慘況,在此之前通貨膨脹和失業 導致日本經濟全面崩潰(跟當時美國經濟大蕭條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處 ),隨後為了穩定日本經濟局勢,美國協助發展日本經濟,並由於當時韓戰的關係,還協助日本加入關稅及貿易總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GATT),造就了日本經濟快速起飛。
因為上述原因,日本經濟快速復甦,這次戴維斯 的投資又再次上演了一次「戴維斯雙擊」 ,在當時情景下日幣升值而美金貶值,戴維斯 也因為這波操作分散美元貶值的風險。
戴維斯 前後成功的搭上了美國跟日本的經濟復甦,而且選擇正確的投資板塊(保險業),並且使用槓桿工具。經歷了數次牛市與熊市交替卻有強大的心理素質幾乎一股未賣。這可謂是天使地利人和,這也造就戴維斯 的極大成功和輝煌戰績。
五、結論
我們這裡分享戴維斯王朝書中以及眾多對於戴維斯家族投資分析的評論:
避免價值陷阱,估值便宜的公司往往也就值這個價值。(要挑好公司而不是便宜的公司) 避免估值過高的公司。 穩定增長且估值合理的公司最為安全。 喜歡的股票估值不合理時,要耐心等待。 要擁抱科技的進步。(狠狠投資你懂得行業,不懂的行業可以投資指數) 注重宏觀也同時注重微觀。 不要賺了點蠅頭小利就離場,要讓盈利的股票持續複利增長。 投資傑出的管理團隊。(以人為本,人才是最重要的) 往前看不要往後看。(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績效) 做長期的投資者。(投資比馬拉松還長,我們過世了股票跟經濟市場都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