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1|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恰如其分的自尊

    聽樊登讀書最讓我覺得立即要分享給媽媽的一本書,就是「恰如其分的自尊」這一本書,長久以來,我隱隱約約感覺媽媽的言行舉止相對「異於常人」,就是一般人所說的「奇葩」,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和朋友的媽媽一起吃飯,當朋友的媽媽在炫耀她的老公有多麼疼她,每一次她老公煮鮑魚粥給家人吃時,都會偷偷的多放幾片鮑魚在她的碗底,一般人聽到後的對應會說:「哇,妳好幸福喔,有這麼疼你的老公。」我相信朋友的媽媽一定也期待媽媽回應她時是抱著無限羨慕的回應及眼神,然而,令人瞠目結舌的是媽媽帶著不集中的眼神回答說:「“其實,鮑魚也是很好吃的...”」 當下在坐的每一個人臉上的表情除了尷尬還是尷尬。
    知道媽媽的回應有點不對勁,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她會是這麼“淡定”的回應,並且不知道自己不但沒有針對別人認真的敘述做出適當的回應,或許還有可能會傷害到別人的自尊心。多年之後,聽了恰如其來的自尊才知道媽媽的自尊體系出了大問題,「鮑魚事件」代表了她沒有聽懂朋友的媽媽真正想表達她的想法,朋友的媽媽試著用他先生刻意在碗底多藏幾片鮑魚的舉動來顯示她是被她老公疼愛的,而媽媽卻完全缺乏自尊體系三要素:自愛,自信,自我觀中的自我觀,也就是自我察覺,媽媽的回應算是薩提爾自我察覺中講述的四種應對姿態:討好型,指責型,超理智型,打岔型中的打岔型,也就是逃避,不想理會等
    媽媽並不知道她的回應,會讓對方感到不舒服,這時候她忽略他人感受,這等代表她缺乏自我觀(自我察覺)。相對在她的應對姿態出現時,別人怎麼看她,她也就相對的不敏感了。事實上,媽媽是一個很在意別人怎麼看她的人,但是,殘酷的成長背景及經歷讓她失去了自己察覺意識,自己的自尊體系長期處於“不穩定的高自尊”,“不穩定的低自尊”。不穩定代表不是定性的表現,因此,身邊的人相對比較難感覺到她的心理層面出了“問題”,一直到聽到恰如其來的自尊這本書,我的腦海中就就開始滿滿的回憶省思關於媽媽她的言行舉止,和書中敘述的案例的關聯性。
    聽了幾遍「恰如其分的自尊」再加上我開始參加國際教練課程(ICF),此課程是由陳茂雄老師結合心理學大師薩提爾的冰山理論打造的國際教練認證課程,我很幸運成為茂雄老師的第一屆學員,將學習的知識連貫並能提供給需要的人創造並推廣ICF的價值是讓我感到相當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我願意把自我察覺教練作為我人生的使命持續推廣經營,從和媽媽分享自尊體系的三要素開始,這也是我聽樊登讀書回饋給媽媽「贈緩」的用意,相信她會和我一樣學而受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