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團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台灣老一輩的人生深受封建制度的影響,尤其是家人喜歡看歌仔戲,儼然生活竟也充滿了歌仔戲的故事和情境,可能因為當時的社會還長期屬於封建思想所影響,我外婆就是生於清末民國初年時,想一想她出生時還有中國的末代皇帝呢!再加上當時的教育沒有現在這麼普及,一般的人大部分都沒有讀書上學,於是,當時的人們所能接觸的文化歷史知識來源,就很自然的就會從民間藝術和娛樂的歌仔戲獲取。假設家裡的長輩是屬於一言堂的作為,子孫一般不是反抗及離開,要不就是唯命是從的失去自己。這是一個普遍缺乏「第三選擇」的年代。“面對任何問題,一般人都會產生兩種選擇:
打或者逃;
我贏或者你贏;
反抗或者是忍受;
成功或者失敗;
支持或者反對
……
媽媽十八歲就嫁到我們家來,坦白說, 十八歲還是個懵懵懂懂的孩子,尤其是,她所接受的學校及家庭教育,也是在二次世界大戰戰亂期間,不完整的度過,嫁到我們家首先就是與開始面對一個大家族之所有的人,事,物,其中最具影響她的人生的幾個人,一位是我阿嬤(爸爸的媽媽),我的父親,還有她一手拉拔長大的弟弟及乾弟弟(後來成為小姨丈)。
在我小時候的印象中,歌仔戲是所有人都愛看的電視節目,歌仔戲帶給我們的感覺只是一個時代的民間戲劇,主要是提供娛樂給大家,我並沒有想到它會給媽媽帶來巨大的影響力,歌仔戲中的台詞,竟然會成為媽媽口中敘述事情的”台詞“。
從小就離開我的故鄉新竹,一直到三十歲左右,才回到台灣,有機會和父母接觸和相處,然而,一直到家裏發生變化,才有機會從媽媽那說出一些我們從來沒有聽過的故事。每當媽媽的情緒高昂及不穩定,「君要臣死,臣不能不死!」的經典戲碼,馬上立即在我們目前上映,完全不需要排練,內容是她曾經試圖說服阿嬤不要繼續進行蓋商業大樓的事,結果得到的是阿嬤大聲的斥責:你知道什麼「碗糕」!,我已經花了600萬的設計費!
一位傳統的婦道人家,從十八歲就嫁入傳統的大家庭,不斷的付出自己,無眠無日的做生意賺錢給家裡,遇到了已經習慣於一言堂婆婆,用如此的用她的不滿情緒叫囂,無助的媽媽在當下的心肯定是破碎的...在這時候,她只有引用歌仔戲的情節能夠來反應及表現她那一顆傷痕累累的心,於是她就隨口說了一句從歌仔戲學來的一句話: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這個事情是媽媽提起最多次的事其中之一,也是我開始感覺她有心理有障礙及心結的開始。
是什麼樣的心理障礙?是什麼樣的心結?說真的一開始我沒有清晰的概念,一直到我開始每天早上起床做的第一件事,跑步三公里和聽樊登讀書會後,才逐漸有些概念,例如,什麼是原生家庭,家庭排列,一個從嬰兒到成長最重要的是家庭父母長輩的直接影響。感謝樊登讀書,感謝樊登,他就像個活生生的現代孔子,寫贈緩的想法也是受到他的影響更多人加入讀書行列,然而,能改變世界,讓更多人能了解自己和家庭,整個社會才能有更好的提升。在還沒有影響其他人前,像我這樣從小就離開家,一直獨立一個人生活,比較少享受和家人相處的人,當我從兩百本書聽到及學習到的知識及工具,希望能夠趕緊分享和用在自己最親的人身上,開始寫「贈緩」主要是想找回小時候的媽媽,然而,第一個贈送給媽媽的禮物就是向媽媽說:”其實,沒有君,也沒有臣,所以你沒有死!即使你認為你死了,請你把她找回來。”
退
2019的年夜飯,我送給媽媽的一個字就是“退”,我開始意識到歌仔戲的一句台詞“臣不得不死”造成媽媽的創傷,竟然會如此嚴重並且持續地影響到她的人生,媽媽不斷的犧牲自己來造就別人的現象,有一種「破罐子破摔」的意味,反正臣已經死了...在心理學的病理其中的受害者心結的表現,自己總是「那一個受害者」,自己的「遭遇」不好都是加害人的因故,自己過得越糟糕,就更加能夠證明「自己是對的!」, 每個人都必須認知我們永遠都有著選擇的權利,沒有人能夠傷害你除非你自己允許
所以如果你和媽媽聊天,她一定是用她「已經死了的臣」的情緒直接附和你而說:你說的太對了,或者是:誰,誰,誰說了什麼,從來不會說,嗯,我覺得,我感覺如何。因此,請她”退“的另外涵義是她不要什麼事都往自己身上攬之外,還是要找回自己的自尊及平衡自尊的體系。雖然“退”這個字好記也好理解,但是,說真的媽媽的表現總是「臣做不到呀...三聲無奈」,因此,經年累月,媽媽讓她自己累積了許多壓力,造成身體分泌過多的皮質醇破壞了腦血管而產生急性腦溢血,媽媽,這個代價付出的太大了,你還是“退”吧...
即使是從鬼門關逃出了,到了完善的機構,你還是不“退”,還是要偷偷的洗澡,洗衣服,心裡還是掛念著所有和你沒有關係的事情,還是擔心有許多朋友會來找你,其實你的手機裡的聯絡人,基本上,就只有阿姨,舅舅,一位小學同學和真心關心你的蔡小姐。相信我,我已經通知他們你需要一段時間的身體休養和靜下心來調整自己的思緒和人生觀,等到妳的身體狀況恢復健康時,我會安排他們來探望你。
對於你而言,可能你不是很懂什麼是思緒和人生觀,沒有關係,你應該記得我最近經常對你說的一句話:其實,你有選擇的,請你自己選。選擇“退”就可以平平安安的在機構休養和每一天專車來接送你去復健中心,聽機構護理人員說,每一天出門復健是你每天最開心的一件事,剎那間,讓我想起小時候我會每天跟著你上貨車去送貨的感覺,不得不說聲:媽媽,過去的這許多年,妳真的辛苦了...2019就請妳選擇一個字“退”,直接推出妳腦子裡想像自己活在君臣關係的歌仔戲,好好的享受機構的專業照顧和 MOD 21台動物地球頻道,昨天,還看到了連我都從來沒有看過的紅熊貓呢。
avatar-img
6會員
6內容數
媽媽的名字有個緩字,大家都叫她緩緩。 媽媽,感謝她給我了生命來到這個美好的世界,我也要回贈她一個美好的自我人生! 因此,我想寫一些文章回贈給她,題目就叫做「贈緩」。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oseph Ta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媽媽的名字有個緩字,大家都叫她緩緩。 媽媽,感謝她給我了生命來到這個美好的世界,我也要回贈她一個美好的自我人生! 因此,我想寫一些文章回贈給她,題目就叫做「贈緩」。 我每天早上跑3公里,一邊跑一邊聽樊登讀書app,聽完後再去照顧媽媽時,我就把我聽到的書的重點內容分享給她聽,也是起心動念想幫媽媽建立自
媽媽的名字有個緩字,大家都叫她緩緩。 媽媽,感謝她給我了生命來到這個美好的世界,我也要回贈她一個美好的自我人生! 因此,我想寫一些文章回贈給她,題目就叫做「贈緩」。 我每天早上跑3公里,一邊跑一邊聽樊登讀書app,聽完後再去照顧媽媽時,我就把我聽到的書的重點內容分享給她聽,也是起心動念想幫媽媽建立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前情提要: 偏心的于奶奶竟然要長子于爸爸,必須幫助弟弟老二、老三創業、買新房、辦婚事。連同老宅購地、父親後事都被迫包辦。 當于二叔因病昏迷時,于媽媽、于二嫂跟于奶奶三人遍尋名醫無果後,私下因某女法師逆天施救,得以甦醒。 可于奶奶卻打破誓言告知外人。 術法反噬了全部人,於是女法師的先生身亡;于
Thumbnail
有一個老阿嬤年輕時看盡親友充滿挑戰的婚姻,心裡總是有一個聲音要她不要結婚,與其婚後要吃苦受罪,不如單身自由自在。可是舊社會女人的婚姻一向受父母兄長主導支配,阿嬤堅持到二十六歲終於不敵父兄壓力而走入婚姻。 婚後的阿嬤很有骨氣,她跟自己說,要嘛不嫁,既然嫁了就要咬緊牙關認真經營。阿嬤的先生很認真工
Thumbnail
母親是舊社會裡的童養媳,因故改嫁給我的外省老兵老爸之後,慢慢地從寄人籬下到開始擁有了自己的一個落腳處。一輩子困在一個小地方的人心胸不甚開闊,尤其是我母親,芝麻綠豆的事看得比天還大,不開心的事可以記上好幾年。   如同電視劇裡的情節,在童養家庭裡有許多人與事也不是好相與的。雖然改嫁給了我爸,母親
夫家在三年內,已經送走四個人,第一次因為走的是孫子輩,婆婆為了兒子不得不堅強起來,要當兒子的依靠,不能讓兒子倒下,但這次是她最驕傲的兒子離開,她徹底崩潰了,她開始想要找個理由,將一切合理化,她想到姑姑嫁出去後,每年過年還是回家上香拜祖先,說是想要拜過世的爸爸媽媽,婆婆無法拒絕,所以每年過年都讓姑姑上
Thumbnail
故事主人是我阿婆,她是廣東客家人,客家人的稱謂阿婆等於嫲嫲。她是大戶人家的千金,兒時有婢女服事,婚姻都是門當戶對,我阿婆是識字的,她有受過教育,在她的時代,女子接受教育不容易,可能是大戶人家的女兒才有這種機會。 後來因為政局動盪,侵華、內戰、政權更替,導致家道中落,亦因丈夫早逝,她本來是千金之驅,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這是有關我舅媽的故事,她來自越南,嫁給了一個年輕時不學無術的舅舅,這對夫妻在婚姻中承受著傳統觀唸的壓力,對子女的教養影響深遠。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前情提要: 偏心的于奶奶竟然要長子于爸爸,必須幫助弟弟老二、老三創業、買新房、辦婚事。連同老宅購地、父親後事都被迫包辦。 當于二叔因病昏迷時,于媽媽、于二嫂跟于奶奶三人遍尋名醫無果後,私下因某女法師逆天施救,得以甦醒。 可于奶奶卻打破誓言告知外人。 術法反噬了全部人,於是女法師的先生身亡;于
Thumbnail
有一個老阿嬤年輕時看盡親友充滿挑戰的婚姻,心裡總是有一個聲音要她不要結婚,與其婚後要吃苦受罪,不如單身自由自在。可是舊社會女人的婚姻一向受父母兄長主導支配,阿嬤堅持到二十六歲終於不敵父兄壓力而走入婚姻。 婚後的阿嬤很有骨氣,她跟自己說,要嘛不嫁,既然嫁了就要咬緊牙關認真經營。阿嬤的先生很認真工
Thumbnail
母親是舊社會裡的童養媳,因故改嫁給我的外省老兵老爸之後,慢慢地從寄人籬下到開始擁有了自己的一個落腳處。一輩子困在一個小地方的人心胸不甚開闊,尤其是我母親,芝麻綠豆的事看得比天還大,不開心的事可以記上好幾年。   如同電視劇裡的情節,在童養家庭裡有許多人與事也不是好相與的。雖然改嫁給了我爸,母親
夫家在三年內,已經送走四個人,第一次因為走的是孫子輩,婆婆為了兒子不得不堅強起來,要當兒子的依靠,不能讓兒子倒下,但這次是她最驕傲的兒子離開,她徹底崩潰了,她開始想要找個理由,將一切合理化,她想到姑姑嫁出去後,每年過年還是回家上香拜祖先,說是想要拜過世的爸爸媽媽,婆婆無法拒絕,所以每年過年都讓姑姑上
Thumbnail
故事主人是我阿婆,她是廣東客家人,客家人的稱謂阿婆等於嫲嫲。她是大戶人家的千金,兒時有婢女服事,婚姻都是門當戶對,我阿婆是識字的,她有受過教育,在她的時代,女子接受教育不容易,可能是大戶人家的女兒才有這種機會。 後來因為政局動盪,侵華、內戰、政權更替,導致家道中落,亦因丈夫早逝,她本來是千金之驅,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這是有關我舅媽的故事,她來自越南,嫁給了一個年輕時不學無術的舅舅,這對夫妻在婚姻中承受著傳統觀唸的壓力,對子女的教養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