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筆|阿瑪迪斯 Amadeus

影筆|阿瑪迪斯 Amadeus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經長輩推薦得知這部經典好片,約兩個半小時的影片裡是音樂神童莫札特的一生。影片中除了有熟悉的音樂外,還有精采的歌劇表演與人性的矛盾糾結。影片緊湊,並不覺得有兩個半小時的長度。

喜歡聽古典音樂,卻不刻意擷取片段賦予意境。在這部電影裡,由作曲家本身的故事重新來聽音樂,開啟了我對莫札特音樂的想像空間。

影片中,一位宮廷的作曲師從小對音樂熱愛並願將一生奉獻給上帝與音樂。他為莫札特的音樂天賦感動,腦子卻因忌妒喚使他去摧毀上帝傑作的計謀,一步步成功地毀滅了莫札特。

《Amadeus》 (1984)

《Amadeus》 (1984)

透過莫札特對音樂與人生的真性情,直到終了他因生活愁困被丟棄在眾屍堆裡的悽涼。是天忌英才還是人性的險惡難測?人們若失去良知被腦裡的計謀牽絆,結局只是重複上演別人的故事。

但要敞開心胸畢竟不是容易的事, 像說服長輩用科技產品比要小孩聽話吃藥還難。在美國,種族之間開始產生隔閡,人與人之間的誤解與人性醜陋面的擴張,容易造成群體間互不諒解的局面。於是分歧日漸擴大。

莫札特病臥在床編寫安魂曲,也是他臨死前的最後一鏡,他對宮廷作曲師坦誠地說:「Forgive me, I thought you didn’t care about me and my music that much.」這出自心中真誠的話,卻說給一個處心積慮要毀害他的人。或許是這話糾纏了宮廷作曲師大後半生,最終進了精神病院,而莫札特的音樂讓後世的人們傳頌讚美至今。究竟是誰贏了呢?


中文片名: 阿瑪迪斯 (莫札特傳)



avatar-img
:希浠 刹那之間:
142會員
357內容數
這裡有畫、有歌、有詩,有關於跨域觀察與學習,體驗藝術人文的細微,與親近藝文的內容工具,謝謝您來訪與關注支持 ♡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我會一次又一次重溫,此刻,在一切化為煙雲之前
作品由兩位來自瑞士的裝置藝術家Peter Fischli(1952-)與David Weiss(1946-2012)自70年代開始合作創作的動藝術,他們運用物理、化學中的重力,水、火等元素傳達動能。這部錄製於1987年的作品,是一道約莫70~100公尺設計精密的連鎖反應,影片全長30分鐘。
「R.Z.(Creative Society Roberto Zucco)」是一齣由導演王嘉明以自創語言重新詮釋法國當代劇作家戈爾德思(Bernard-MarieKoltes)的作品。舞台設計王孟超,以三個白色櫥窗框出十多個流動場景,提供由四位演員(Fa/吳維緯/梁菲倚/蔡雅婷)所飾演的二十多個人物
我會一次又一次重溫,此刻,在一切化為煙雲之前
作品由兩位來自瑞士的裝置藝術家Peter Fischli(1952-)與David Weiss(1946-2012)自70年代開始合作創作的動藝術,他們運用物理、化學中的重力,水、火等元素傳達動能。這部錄製於1987年的作品,是一道約莫70~100公尺設計精密的連鎖反應,影片全長30分鐘。
「R.Z.(Creative Society Roberto Zucco)」是一齣由導演王嘉明以自創語言重新詮釋法國當代劇作家戈爾德思(Bernard-MarieKoltes)的作品。舞台設計王孟超,以三個白色櫥窗框出十多個流動場景,提供由四位演員(Fa/吳維緯/梁菲倚/蔡雅婷)所飾演的二十多個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