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 | 你都沒在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呆比 | 生活雜記
「在工作場合上,主導對話才能出頭,在社群媒體上,敘述力決定個人魅力,交際應酬時,人人都在搶話說,我們從不好好聽人說話,也沒人好好聽我們說話。」
這段話精準的捕捉了現代社會的縮影,大致歸因於功利主義與社群發展下自戀性格的急速膨脹,我不要你覺得! 我要我覺得! 各說各話的行為越來越普遍,常見牛頭不對馬嘴的問題顯示了對方根本沒在聽,於是我們不想講了,找不到願意傾聽的對象,寂寞由此而生。
我不大喜歡一些綜藝節目,很多主持人慣性打斷來賓說話,甚至截取一些片段變成節目的笑點,而本人根本沒那個意思,連訪談都不知道在趕什麼,來賓還未回答完就被立即引導到下一個問題,不知是否自我投射作用,我總在來賓臉上看見尷尬不失禮貌的微笑,不過我很喜歡理科太太訪談名人的影片(ok我知道她最近是話題人物,但某些影片給我很大的幫助),大方向、不設限的命題,談論人生道路中遭遇的一切,理科太太則跟以往的主持人不同,是畫龍點睛的存在,僅偶爾丟出「你覺得為什麼會這樣?」「你想怎麼做?」等不預設立場的問題,讓我們得以窺探名人作為普通人的喜怒哀樂,在農場標題肆虐、速食文化至上的今天,真摯的情感流露顯得難能可貴。
「不一定隨時都要妙語如珠、充滿魅力討好大家,有時我們需要能夠對彼此談正事,我們需要傾聽。」──電影《千萬別抬頭》
本書作者凱特.墨菲為紐約時報撰稿人,她的報導無數次登上排行榜,不靠腥羶色或斷章取義的內容,她做的不過用心傾聽、並如實呈現,甚至講者在訪談過程中離題了她也毫不介意,一旦發現有人真的在聽、有人真的感興趣而非例行公事,講者將更願意開誠布公,甚至聊「我從來沒告訴過任何人」「跟妳說出來之前,我都不知道自己怎麼想」的事,貌似不起眼的點滴,在故事中成為最強大的背景支撐,可以說凱特的報導付予原先的骨架一副血肉之軀,我相信這是獨家新聞最好的樣貌,不是非得侵犯他人隱私,而是給予信任、讓講者侃侃而談。
傾聽是主動的,很多時候關乎你如何回應,能不能引導人清楚的表達內心想法,期間也讓自己的思路成形。
閱讀本書後,我不禁納悶,為何市售大部分的書多在教人說話? 豈不是不會跑就要飛? 不求甚解下總是淪為制式的流程 : 雙眼平視、保持沉默、不時點頭,這樣真的代表在聽嗎? 下次再納悶為何對方不願意跟你分享心事,本書是最佳解答! 以下列舉幾個印象深刻的論點 :

■   我知道你要說什麼-親密溝通偏見

關係久了對彼此失去好奇心,不一定是冷漠,只是覺得彼此已經熟得不能再熟了,不聽對方說話,直接預設對方的思考,實際上我們連自己都不一定百分之百了解,何況人是會隨著年齡、環境改變心境的,不要覺得能夠完全掌握另一個個體。

■    轉移型回應vs.支持型回應

A : 昨晚我看了一部烏龜的精采紀錄片。
B : 我不喜歡紀錄片,我喜歡動作片。(轉移型回應)
A : 昨晚我看了一部烏龜的精采紀錄片。
B : 你怎麼會看? 你喜歡烏龜嗎? (支持型回應)
令人舒服的聽眾會適時給予支持型回應,鼓勵對方說更多,通常人們也傾向找給予支持型回應的聽眾講話。

■   誠實開放的問問題、避免偷渡自身觀點

「你不認為…?」「難道不是…?」「你不同意…?」「…對吧?」多數人的問題其實是偽裝過的轉移型回應,誠實、開放的問題不隱射說教目的,進而表現出尊重 :「我要聽你的想法」「你的感受是合理的」,盡可能不讓對方認為被檢討、低人一等,幫助當事人深入內心,釐清思緒,若此時當事人主動尋求具體的建議,再給也無妨,不推薦第一時間急著塞建議,「你以為我是白痴,沒有試過嗎?」對方很有能這麼想。

■   內向者不是好的聽眾?

內向者通常沉著、不會搶著發表意見,但不代表能無止盡的被動接收訊息轟炸,尤其這類族群大多心思細膩,過量的資訊超載會形成疲勞等副作用,容易選擇性傾聽或避不見面,減少「過敏原」保護自己。
至此還不足以說明本書對我的重要性,不誇張全部都是精髓,凱特的文字真摯、扣人心弦同時不失理性,我極力推薦每個人來看,在職場溝通或者增進親密情感都受用無窮!

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點愛心或來我的ig逛逛~
ig : 呆比 生活雜記
avatar-img
10會員
4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呆比 Debby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自稱愛書人,但我的閱讀量實在不怎麼樣,尤其出社會之後休閒時間更被壓縮,讀一本算一本囉! 原先我非常相信自己選書的眼光,但偶爾即使翻遍大意及各書評還是有失手的時候,不能說書本身不好,可能只是不適合現階段的我,總之,從今年開始,我會在年度書單內附推薦指數(滿分五星),佐以個人的主觀心得,分為上下集,此為
自稱愛書人,但我的閱讀量實在不怎麼樣,尤其出社會之後休閒時間更被壓縮,讀一本算一本囉! 原先我非常相信自己選書的眼光,但偶爾即使翻遍大意及各書評還是有失手的時候,不能說書本身不好,可能只是不適合現階段的我,總之,從今年開始,我會在年度書單內附推薦指數(滿分五星),佐以個人的主觀心得,分為上下集,此為
寫給大人的情書,什麼是活著的真諦?
這篇文章絕對不是「八個小習慣達成財富自由」的路線,純粹搏君一笑,也歡迎大家分享有什麼個人習慣,不以省錢為目的卻意外省錢!
始終有耳語揮散不去,告訴你某個年紀該做什麼、成為什麼樣的人,彷彿人在出生之前,劇本已經完成了,我們是被綁上線的小木偶。
想像這種生活,每天能自己決定窗外的景色,根本是會移動的旅館,不過除了浪漫之外也有不少辛苦之處,並非人人都能適應
自稱愛書人,但我的閱讀量實在不怎麼樣,尤其出社會之後休閒時間更被壓縮,讀一本算一本囉! 原先我非常相信自己選書的眼光,但偶爾即使翻遍大意及各書評還是有失手的時候,不能說書本身不好,可能只是不適合現階段的我,總之,從今年開始,我會在年度書單內附推薦指數(滿分五星),佐以個人的主觀心得,分為上下集,此為
自稱愛書人,但我的閱讀量實在不怎麼樣,尤其出社會之後休閒時間更被壓縮,讀一本算一本囉! 原先我非常相信自己選書的眼光,但偶爾即使翻遍大意及各書評還是有失手的時候,不能說書本身不好,可能只是不適合現階段的我,總之,從今年開始,我會在年度書單內附推薦指數(滿分五星),佐以個人的主觀心得,分為上下集,此為
寫給大人的情書,什麼是活著的真諦?
這篇文章絕對不是「八個小習慣達成財富自由」的路線,純粹搏君一笑,也歡迎大家分享有什麼個人習慣,不以省錢為目的卻意外省錢!
始終有耳語揮散不去,告訴你某個年紀該做什麼、成為什麼樣的人,彷彿人在出生之前,劇本已經完成了,我們是被綁上線的小木偶。
想像這種生活,每天能自己決定窗外的景色,根本是會移動的旅館,不過除了浪漫之外也有不少辛苦之處,並非人人都能適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不知道有沒有格友會慢慢覺得,老派的心靈雞湯文已經戳不到內心深處,就像隔靴搔癢,已經逐漸發揮不了激勵人心的效果,比起不知道是和尚挑水還是擦皮鞋的年輕人的故事,我更喜歡傳記或個人散文集,能從更多的角度看待一個人在各種因素和環境下,做出什麼樣的選擇,而在數十年的人生裡成為怎麼樣的人,這種故事才立體、才有趣
Thumbnail
最近閱讀了一本好書《醫生說我可以去死沒關係》,聳動的標題非常吸睛,作者是日本有名的精神科醫師 平光源,他也曾經是一位憂鬱症患者,所以非常了解憂鬱症患者的心理和會經歷的過程。本篇文章摘錄一些書中的重點,再加上一些自己的心得,揉捏出這篇文章,希望可以幫助正在低潮的人走出低谷。
Thumbnail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本充滿童趣風格的書,內容充滿了能夠改變當下心態的金句,讓自己活得更開心及靜心。書籍探討了生活哲學透過短短四格漫畫和日本大師賦予的禪語,帶給讀者深思與空間。
大家都是單一個體,有不同的想法,造就世間的多樣貌。 一個人的口吻表示,可以因應他個人的思維,說話也是一門藝術、知識,但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傾聽者,好的傾聽可以瞭解說話的人想表達事情的脈絡。 大家有看過或聽過,人們在傳達事情時,傳遞的過程中經過越多人,最終聽到的人結果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這個微妙的落
Thumbnail
格友們有聽過「昆蟲收納人格」嗎?這個月發現了這本書,覺得很有意思想和大家分享(๑´ㅂ`๑) 作者卡桑德拉‧阿爾森在發現了自己不適用於傳統的整理方式之後,結合自身經驗,創立了『昆蟲收納人格分類系統』,從視覺呈現和收納方式的不同,用簡潔(Simplicity)和豐富(Abundance)兩個單詞來分類
Thumbnail
你沒有強烈需求要一個人一直聽你說話,可是有一個人可以做到這件事也很好;你很堅強幾乎是銅牆鐵壁,沒有硬需求要別人幫忙,可是有人可以幫忙分擔一點砲火分擔一點壓力也很好。 人還是會想要被在乎,想要有人聆聽自己說話,不管平時看起來多麼不需要。 也許要真正的理解一個人,要聽完他所有故事,才會知道為
像是別人跟你訴苦,我今天被奶奶說頭髮太長,朋友說,那你為什麼要挑戰你的奶奶、為什麼你不在乎社會有男女有分。我們比較想要別人去注意自己,而不是去關心別人。我們害怕問出一個開放式問題之後,得到的回答令我們措手不及。 隱含著自己的意見的問題一旦問出口,對方能回答的空間就被侷限住了。因為對方知道這個問題的
Thumbnail
《住那個家的四個女人》是三浦紫苑的小說中,描寫了四個女子在東京市郊的70年復古洋樓中同居的生活。這本小說探討了友情、家庭、以及女性生活的多重面向。展現了非傳統家庭結構的溫暖和幸福。透過彼此的互相關心和照顧,她們彼此成為家人,讓讀者感受到家的定義和溫暖。
我們應該耐心聆聽別人的全部內容,以獲取更多有用信息,提升理解力和溝通技巧,並表現對他人的尊重。
很多時候在相處上出問題是因為每當溝通時心中早有一句「我知道你想說什麼」,於是就不再聽下去了。 人所呈現表達的,並不一定代表實際上想說的話,這點無論在言語、肢體或文字溝通上皆適用,只跳過過程看結論、用表面摘要意思去解讀一個人的話,會遺漏掉很多真正重要的、說不定是我們真正尋求的關鍵訊息。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不知道有沒有格友會慢慢覺得,老派的心靈雞湯文已經戳不到內心深處,就像隔靴搔癢,已經逐漸發揮不了激勵人心的效果,比起不知道是和尚挑水還是擦皮鞋的年輕人的故事,我更喜歡傳記或個人散文集,能從更多的角度看待一個人在各種因素和環境下,做出什麼樣的選擇,而在數十年的人生裡成為怎麼樣的人,這種故事才立體、才有趣
Thumbnail
最近閱讀了一本好書《醫生說我可以去死沒關係》,聳動的標題非常吸睛,作者是日本有名的精神科醫師 平光源,他也曾經是一位憂鬱症患者,所以非常了解憂鬱症患者的心理和會經歷的過程。本篇文章摘錄一些書中的重點,再加上一些自己的心得,揉捏出這篇文章,希望可以幫助正在低潮的人走出低谷。
Thumbnail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本充滿童趣風格的書,內容充滿了能夠改變當下心態的金句,讓自己活得更開心及靜心。書籍探討了生活哲學透過短短四格漫畫和日本大師賦予的禪語,帶給讀者深思與空間。
大家都是單一個體,有不同的想法,造就世間的多樣貌。 一個人的口吻表示,可以因應他個人的思維,說話也是一門藝術、知識,但還有一個重點就是傾聽者,好的傾聽可以瞭解說話的人想表達事情的脈絡。 大家有看過或聽過,人們在傳達事情時,傳遞的過程中經過越多人,最終聽到的人結果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這個微妙的落
Thumbnail
格友們有聽過「昆蟲收納人格」嗎?這個月發現了這本書,覺得很有意思想和大家分享(๑´ㅂ`๑) 作者卡桑德拉‧阿爾森在發現了自己不適用於傳統的整理方式之後,結合自身經驗,創立了『昆蟲收納人格分類系統』,從視覺呈現和收納方式的不同,用簡潔(Simplicity)和豐富(Abundance)兩個單詞來分類
Thumbnail
你沒有強烈需求要一個人一直聽你說話,可是有一個人可以做到這件事也很好;你很堅強幾乎是銅牆鐵壁,沒有硬需求要別人幫忙,可是有人可以幫忙分擔一點砲火分擔一點壓力也很好。 人還是會想要被在乎,想要有人聆聽自己說話,不管平時看起來多麼不需要。 也許要真正的理解一個人,要聽完他所有故事,才會知道為
像是別人跟你訴苦,我今天被奶奶說頭髮太長,朋友說,那你為什麼要挑戰你的奶奶、為什麼你不在乎社會有男女有分。我們比較想要別人去注意自己,而不是去關心別人。我們害怕問出一個開放式問題之後,得到的回答令我們措手不及。 隱含著自己的意見的問題一旦問出口,對方能回答的空間就被侷限住了。因為對方知道這個問題的
Thumbnail
《住那個家的四個女人》是三浦紫苑的小說中,描寫了四個女子在東京市郊的70年復古洋樓中同居的生活。這本小說探討了友情、家庭、以及女性生活的多重面向。展現了非傳統家庭結構的溫暖和幸福。透過彼此的互相關心和照顧,她們彼此成為家人,讓讀者感受到家的定義和溫暖。
我們應該耐心聆聽別人的全部內容,以獲取更多有用信息,提升理解力和溝通技巧,並表現對他人的尊重。
很多時候在相處上出問題是因為每當溝通時心中早有一句「我知道你想說什麼」,於是就不再聽下去了。 人所呈現表達的,並不一定代表實際上想說的話,這點無論在言語、肢體或文字溝通上皆適用,只跳過過程看結論、用表面摘要意思去解讀一個人的話,會遺漏掉很多真正重要的、說不定是我們真正尋求的關鍵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