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9|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六年制醫學系下,醫學生的臨床學習困境 (四)

上一篇講到了六年制醫學系會造成醫學生學習的困境的原因,主要來自對於臨床師徒制體系的破壞。 那麼,究竟六年制醫學系是怎麼破壞這種師徒制的呢?
最大的原因,來自於第七年正式開始接觸臨床工作時的『身分』的不同
六年制和七年制的差別
六年制和七年制的差別
還是回到這張圖, 現在把注意力放在國考時間點和第七年開始工作時的職稱,魔鬼就藏在細節裡。
之前有提到,大五大六的醫院見習是非常缺乏效率的,所以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是在第七年才開始密集的臨床學習。 而新舊制度最大的不同,也就是在這個第七年。

七年制

七年制下的實習醫師
七年制醫學系的時候,第七年的職稱叫做『實習醫師 (Intern)』。
因為是『實習』,所以和『見習』不同,這時候被指派的工作,是真的需要負責任的。臨床會安排一些工作是一定要由學生負責完成的,沒人會主動幫忙做,然後沒做好會被究責,所以實習醫生在工作上是有壓力的
實務操作上,臨床照顧病人是以Team來區分,每一個Team會由一位主治醫師(VS)為頭,下面配置住院醫師(R)、PGY、實習醫師(Intern)、專科護理師(NP)…等數量不等,由整個Team的人合作來照顧這位主治醫師名下的病人。 (之前提到的大五大六見習,主要也是把學生配到不同的Team去看臨床工作是如何運作的。)
在這種配置下,跟Intern同一Team的資深人員有很多(VS、R、PGY、NP),因為還算是半個學生,所以Team上的每個人都有指導Intern的義務,而Intern做的工作理論上也都需要有人幫忙確認 (例如:R有義務要幫intern co-sign病歷)。
醫學生就是在這個架構之下,接受上一篇提到的師徒制學習,然後慢慢培養出臨床的能力。

七年制的優點
七年制之所以能夠有效運作那麼多年,教出一屆又一屆的醫生,我認為最重要的點就在於它能確保『教出來學生的下限』。
教出來的學生的『下限』越高,臨床教育就越成功
之前有提到,每個人適應臨床學習環境的能力是有差別的。 所以,如何維持這些適應力不同的學生的學習成效,甚至是維持某些擺爛不學的學生的基本能力,就是評估臨床教學制度好壞最重要的一點。 (別懷疑,真的有些人會在Intern那年擺爛,只要擺爛程度沒有超過極限,醫學系的教育體制其實不會把這些人當掉)
從這個觀點來評估的話,舊的Intern制度,因為可以維持一個還不錯的師徒制學習環境,所以不論學生的適應能力如何,甚至是擺爛的學生,七年制大多都可以讓學生達到一個『符合醫院最低要求』的基本程度。 而這也就是舊制可以運作那麼多年的原因。

七年制下,師徒制的運作
Intern制度是如何維持良好的師徒制學習環境,原因應該有很多,舉幾個我覺得比較重要的:
(1) 資深人員的教學意願較高,比較容易有主動的教學:
因為R和NP不教的話,Intern的工作出包,最後還是要R和NP來收爛攤子,所以當然能教則教。反之教得好的話,Intern可以獨立進行的工作變多,就能夠放更多工作給Intern做,減少自己的工作量。 所以,就算是為了自己,舊制下資深人員會比較有教學的動機,也比較容易主動去教學生。
(2) 教學花費的心力較低 :
因為一個學生會同時有多個老師,所以每個人需要教的內容其實不多,通常花一點時間講一下就好,比較不會為了教學而耽誤自己的工作。 而學生則是東學一點、西學一點,積少成多的累積經驗。
(3) 教學內容比較多元 :
每個資深人員在Team裡負責的工作不同,教的面向當然也不一樣,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老師身上學到不同的東西。 例如 : 主治醫師主要是教診斷和治療之類的大方向,而不太會去教一些臨床的小事情 (怎麼寫病歷、換藥、放三管…等),但學生一開始工作時就是要負責做這些小事情,那要由誰來教呢? 基本上教這些事就是R和NP的工作,他們一般也會教得更加細節。
(4) 工作壓力相對比較小 :
實習醫生的工作量是被保護的。 和新制的PGY 相比,可以在相對合理的工作量下學習,也才有時間做『徒』應該做的反覆模仿練習,而不是每天都在處理大量的paper work
(5) 有比較良好的回饋 (feedback) :
我認為這是臨床學習是否能有足夠的成效,最重要的一點。 也呼應了師徒制中,老師最重要的工作是『糾正出學生的錯誤』這件事情。
在舊制下,因為教學情境通常發生在學長姐監督完學生做事後 (例如 : 剛帶學弟妹看完新病人),所以教學內容大多會是檢討剛剛的臨床工作。很多時候學長姊會回饋到一些學生自己都沒注意到的問題,而這些小提醒則是幫助學生改正行為的重要教學環節。 而且,因為有些問題是學生自己也沒意識到的,所以他們當然不會主動問別人這些問題要怎麼改進。假如少掉了老師的主動回饋,學生的這些問題是沒機會被改正的。只有等到真的出事時,學生才會知道這麼做是錯的,但在臨床真的出事時,通常都為時已晚了。
回顧我自己的學習歷程,基本上很多當醫生的眉眉角角 (特別是寫病歷、換藥、插三管…等,那些主治醫師不會教的小事情),都是在Intern時期,由一個一個的學長姊,慢慢地幫我修出來的。

因為寫到這裡字有點多,所以最後一段對於六年制的分析就另外放到下一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醫學生要變成醫生,最重要的過程就在於思維的轉換,這裡的文章將提供你臨床學習的技巧,讓你更快適應臨床工作,加速跨過這段學生變醫生的過渡時期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